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文\暗香盈袖

身处喧嚣尘世,俗事繁杂,身心俱疲。

夜深人静时,扪心自问,喜不喜欢这荒乱如痳的生活?心是牵强,现实自带答案,无法选择,只能选择。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做个闲人,悠哉悠哉,自在欢喜,是多少人的梦寐?

身居闹区,如何让自己得一方静土?

杨绛先生曾说过“一个人最好的状态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拥有一颗从容心,便得一份心悠然,心若悠然,自是闲人。

01

心静自悠然

心静是一处风景,一种境界。静不在身外,而在心内。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走过一生的风风雨雨,杨绛先生,依然内心水平如镜。

丈夫、女儿离逝的伤痛,没有摧毁她的心墙。以内心的从容与淡定,与悲痛静立。

“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过好每一天,准备回家。”

因为她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过好自己的生活,不为无谓之事所动摇,静心于自己的天地,便得一处安闲与快乐。

正所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心若宁静,心底无尘,自得一份清闲。尘埃在自心,心静则无染。无尘则自在,自在便悠然。

02

心淡自悠闲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晋朝陶渊明,心怀理想却个性洒脱,自恃不适官场的城府,却始终以淡然的心境立世,淡看名利疆场,毅然决然隐退。

隐退官场之后,便择了一处清静之所,整日采菊于东篱之下,游匿于山林间,将一颗心悠游于自然。

从此,不必在乎名利,顾忌身份,淡看岁月悲愁,纵情于山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少了人心猜度,多了一份畅快,如同出笼之鸟般快活。身处闹市也如草木间自在舒畅。

陶公之风,非常之境,少有人及。世间多少人,尔虞我诈,追名逐利,疲于应付纷杂的关系网,陷入焦虑混沌,使心不得清闲。每日言说好辛苦。

世间人,若得清闲,就要学习陶公的洒脱,放下名利的囿困,看淡得失,才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03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苏轼也曾倚窗托腮,眼望远方。

何时能归隐田园,不为国事操劳,有琴可弹,有酒可饮,赏玩山水,此生足矣。

可是世间之事如网,丝丝入扣,牵扯心头。步步难行,步步行,心累。想放下一切,做个心无挂碍的闲人,谈何容易?

苏轼偏偏以自己的方式,辟出了一处心灵的桃花源,在那里自得其乐。

在诗词天地里,闲云信步,纵横捭阖,把酒青天。得潋滟山水,晴雨无忧。品鉴美食鱼鲜,管它人生苦涩。

“试问岭南人,吾心安处是吾乡!”,心之安处,诗酒如花,风景如画。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苏公捧出完美的答卷。

欲要做闲人,时时处处可做。闲在于心,不在于身。

闲人需以一颗闲心,淡看人生,静守心土,安卧心床。

在纷杂人世,方可寻得一处幽居,一泊心湖,品出心底最真的甜蜜。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心淡、心静、心安,便可悠然,自是闲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