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讀《復活》

歷時一個月,我終於讀完了《復活》,它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創作的長篇小說。

我忘了當時是不是連嶽推薦的列夫.托爾斯泰,他說,如果不能專注的讀完一本書,就讀一讀托爾斯泰,等讀完這套書,其他的書就不在話下了。所以,我下單了《復活》、《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照現在的速度看,今年讀完這幾部書,有點爲難。

《復活》取材於一件真實事件,主要描寫男主人公聶赫留朵夫引誘姑媽家女僕瑪絲洛娃,使她懷孕並被趕出家門。後來,她淪爲妓女,因被指控謀財害命而受審判。男主人公以陪審員的身份出庭,見到從前被他引誘的女人,深受良心譴責。

他爲她奔走伸冤,並請求同她結婚,以贖回自己的罪過。上訴失敗後,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亞。他的行爲感動了她,使她重新愛他。但爲了不損害他的名譽和地位,她最終沒有和他結婚而同一個革命者結爲伉儷。

讀國外的小說,最難的是作者的創作背景,我提前查了資料,《復活》是托爾斯泰最後一部長篇小說,是作家一生探索和思想的總結,被譽爲俄國批判現實主義發展的高峯。

這本小說通過瑪絲洛娃的苦難遭遇和聶赫留朵夫的上訴經過,廣泛而深刻地抨擊了法庭、監獄、官僚機關的腐敗、黑暗,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驕奢淫逸的生活和反動官吏的殘暴昏庸、毫無人性,撕下了官辦教會的僞善面紗,反映了農村的破產和農民的極端貧困,勾畫了一幅已經走到崩潰邊緣的農奴制俄國的社會圖畫。

這本書同時刷新了我對革命者的認識,我沒想到革命者也是這麼可愛的一羣人。

比如瑪絲洛娃的革命伴侶西蒙松,他也是瑪絲洛娃能夠擺脫過去的自己,全新“復活”的重要契機。西蒙松愛上了瑪絲洛娃,這讓瑪絲洛娃覺得自己也值得被愛。

就是這樣一個人的愛情對瑪絲洛娃影響特別大。瑪絲洛娃憑着女人的敏感很快察覺他在愛她。她想到她居然能在這樣一個不平凡的人心裏喚起愛情,她的自信心也就提高了。

西蒙認爲,任何人過日子,做事情,總是部分按照自己的思想,部分順從別人的想法。人過生活在多大程度上按照自己的思想,在多大程度上順從別人的想法,這是人與人之間重大區別之一。有些人運用自己的思想往往象做智力遊戲那樣,把理智當作卸去傳動皮帶的飛輪,讓它任意轉動;可是在行動上往往順從別人的想法,也就是順從風俗、傳統和法律。另一些人卻把自己的思想看作一切行動的指針,幾乎總是傾聽自己理智的要求,順應這種要求,只偶爾服從別人的決定,而且服從以前先要經過分析批判,看它是否正確。西蒙松就是屬於這一類人。不論遇到什麼事,他總是理智地反覆思考,然後作出決定,一旦作出決定,就堅決實行。

西蒙這樣的人即使生在當代,估計也會是一個出類拔萃的人,他總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自洽,這尤爲難得。

雖然《復活》的結局並不是像一般小說寫得那樣,男女主在一起了,而是女主嫁給了別人。但是,二人無疑彼此救贖,都得到了新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