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你自己】

【改變你自己】

一個人最大的惡意,就是把自己的理解強加於別人,把所有的結果理所當然用自己的過程來解釋,並一直認爲自己是正確的。人生最遺憾的,莫過於輕易地放棄了不該放棄的,固執地堅持了不該堅持的。其實,我們能改變的,只有自己,況且行之不易。想改變他人,就是悲劇的開端,放下執念,萬般自在。

一、理性接受自己是錯誤的

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父母會對孩子發火;

孩子想要的玩具,父母不給買,孩子會不開心;

領導手下的職工業績平平,領導很是發怒;

職工認爲認真工作沒有得到相關薪水的認可,一樣不開心;

公交上,老人認爲自己歲數大,應該受到照顧,工作勞累了一天的年輕人選擇無視。

其實,這都是期待值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而產生的失望,並且引發矛盾不斷。

但當你冷靜下來,回過頭來想一想,這樣子發火生氣真的值得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真正帶給你痛苦的並不是那個人,而是你對那個人的期待,是那個期望帶給你痛苦。

當你放下了這些所謂的期待,學着去靠自己,心中自然就不會有那麼多的抱怨。

人生最大的騙子其實是我們自己,因爲我們總是想改變別人,而拒絕改變自己。

我們都有一種慣性的思維模式,每當我們糾結、煩惱的時候,會認爲是別的人或事導致我們產生煩惱,所以希望改變別人從而使煩惱消失。但是,陷入情緒化中的大腦完全是宕機的,使得我們不能冷靜的思考和決策,往往是不自覺地站在“自我”的框架裏,不會換角度,更不向自身尋求解決的辦法,只是一味的在內心哀怨,或是反覆找人訴說,在抱怨中放大煩惱的情緒,浪費了大量寶貴的時間,卻未解決根本的問題。

人人都有控制慾,都希望自己能夠掌控身邊的人和事,使其按我們的意願活動,都想要維護自我良好的形象和尊嚴,卻很難接受自己是錯誤的。因此,當我們在篤定認爲自己是正確的時候,是否應該捫心自問一下,有沒有僅僅是爲了維護自我的尊嚴而在自欺欺人呢?

而現實生活中很多關係,都存在着一方想改變另一方的現象。

比如,談戀愛時看不慣對方的習慣,拼命控制,最後怒而分手。

婚姻中,妻子要求丈夫外出時必須五分鐘一個電話報備行程;丈夫要求妻子不跟自己在一起時就不準化妝。

做了父母,會強迫孩子停掉喜歡的興趣班,騰出時間學“有用的東西”。

一個家庭裏,不同的個體每天都在碰撞,想改變對方的想法便日漸強烈。

其實,強行改變別人,對任何一段親密關係來說都是一場災難。

永遠不要試圖改變一個人。因爲,根深蒂固的東西,你沒法改變;別人喜歡的東西或生活方式,你無權剝奪。

不要把自己的手,在別人的生活裏伸得太長。

不試圖強行改變對方,包含了對一個人的尊重。除了那些不能忍受的陋習,在一段關係中,你總會看到對方和你步伐不一致的地方。你也許不理解,但是你必須給予尊重,因爲對方也在看到你與他的不同。

不試圖強行改變對方,也是一個人的教養。一個人的格局變大,就越不會斤斤計較那些小事。

更重要的是,它節省了一個人的心力。你的眉頭舒展了,你的心胸開闊了,放在別人身上的精力終於可以放在自己身上,讓自己去成爲更好的人。

有時因爲固執地想改變別人,我們忽略了身邊人的感受,忽略了愛也需要放手,忽略了家人之間也需要尊重,忽略了親情、愛情也需要用心經營。

其實,一個家庭的幸福、一段關係的維護,說到底不過是尊重別人的“自我”,別總想着改變對方;也爲別人稍稍放下一些“自我”,多一點愛與遷就。

二、爲什麼我們總想着改變別人

人類有兩種強烈的動機:一是形成對周圍環境一貫性理解的需要;二是控制環境的需要。而要滿足這兩個需求,人們必須有能力預測他人將如何行動。因此,每個人都試圖解釋別人的行爲,並都具有針對他人行爲的理論。

所有事件的原因無外乎有兩種:一是內因,比如情緒、態度、人格、能力等;二是外因,比如外界壓力、天氣、情境等。一般人在解釋別人的行爲時,傾向於性格歸因;在解釋自己的行爲時,傾向於情景歸因。

也就是說,當我們與別人互動的某件事情不能按照你預期效果順利進行的時候,我們就會第一時間去關注別人的行爲,會不自覺地問:他怎麼會這樣做……

爲什麼我們總是想着要改變別人呢?

1. 認爲自己是對的

人們都有保持良好自我感覺的需要,希望維持合理的高自尊。即認爲自己是好的,有能力的,高尚的。這本身沒有問題,但是當偏執的認爲自己總是正確的時候,必然就會出現問題。

2. 滿足自己的控制慾

一個人在生活中保持感覺良好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對周圍環境的掌控感。可以是對物體的掌控,也可以是對人的掌控。影響別人改變自己,能極大的滿足人的控制慾。

人們都試圖去解釋別人的行爲,而在解釋別人的行爲時,主要將問題歸因於個人的性格等原因。同時,爲了滿足保持良好自我感覺的需要,不好的事情發生時,總是願意相信自己是對的。又因爲害怕失去掌握環境的能力,所以拼命想要去改變對方,以使對方進入自己可掌控的範圍內。

3.無法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

很多時候我們就是這樣,因爲無法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所以期待別人的改變來讓自己心情變好。

所以我們想去控制別人:既然我是因爲你產生這樣的負面情緒,而我自己又沒有能力處理這種情緒,所以你要改變,這樣我的心情才能變好。

當自己內心強大時,不僅不會被他人的情緒影響,還會去引導他人的情緒,更不會強迫去控制改變他人,要想讓別人改變,先調整修練自己的情緒。

4.自我價值感匱乏

一個有穩固的自我價值的人,不會去控制別人。這一點在所有的人際交往中都適用。

如果自己並不相信自己,那麼就只有靠強迫別人給予肯定,然後得到借來的信心。

當我們有非常穩定的自我價值感時,我們就有了不需要去控制別人的勇氣。

因爲我們知道,我們的自我價值不會因爲別人的肯定、褒獎、支持、讚美或者安慰而得到提升,我們本身就是有價值的,不需要通過控制別人的行爲,來得到借來的價值感。

當你發現你不需要孩子一定要聽你的話,一定要聽從你的安排,來證明自己是一個有權威、有能力的家長時,你就不會因爲自己的無能感而在孩子面前大發脾氣;

當你不需要別人的褒獎來證明自己作品的價值時,別人沒有表達的欣賞就不會讓你覺得那麼憤怒;

當你不需要別人的感激來證明自己做一件好事的意義時,別人沒有說出的那句感謝就不會讓你憤憤不平。

三、想改變他人,就是悲劇的開端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想改其本性是痛苦的,改的人痛苦,被改的人更痛苦。想把老鼠改成貓,想把貓改成狗,想把狗改成人,想把他人改造成另一個自己,都是艱難的,都是痛苦的,都是逆天而行的。

人與人之間相處,千萬不要試圖去改變別人,不要做喫力不討好的事,不要做勞而無功、適得其反的事,不要給自己和他人制造悲劇,尤其是夫妻之間,父母子女之間,朋友情人之間,師父弟子之間,老師學生之間,最佳的對待方式是:我尊重你的意願,我尊重你的選擇,我尊重你的愛好,我尊重你的性格。談得來,咱們就一起開心快樂地相處,談不攏,咱們各行其是,萬一觀點差別太大,好聚好散,分道揚鑣。

不要試圖去改變除自己以外的任何生命,當然包括人。關係越親密的人之間,越要相互尊重對方的意願和性格,千萬不要試圖用自己的價值觀、人生觀去改變對方,更不要試圖把自己的意願和意志強加於對方,否則,再好的關係也會逐漸疏遠。

不要去改變或改造對方,忍受不了,就改變自己。如此,就不會製造悲劇;如此,關係或許會更親密;如此,就會海闊天高。

四、我們能改變的只有自己

生活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我們總是習慣的給自己的生活設置了過高的期許,給世界增添了太過夢幻的濾鏡。

所以,我們往往一生忙碌,也只是收穫了苦和累,沒有任何幸福感可言。

人就是這樣的,心中一旦有了對別人的期待,就會背上心靈的包袱,就會讓你活得很辛苦。

但真實的世界是很殘酷的,永遠都不要把期待都放在別人身上,因爲別人沒有義務要實現你的期待。

與其被強求不來的期許所困,倒不如先改變自己,活出自己的主場。

所有的煩惱,都是對別人的期待過高。世上所有的不如意,都是你自己看不透、想不開和放不下而導致的。

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綁架並不是“真刀實槍”的,而是用“道德”,用“愛和期待”去要求別人。

所有對別人的過高期待都像是一把刀,雙面開刃,誰都逃不過。

當煩惱降臨時,不妨從自身找找問題,學會給心靈鬆綁,煩惱也就煙消雲散了。

年輕的時候,心氣很高,總想與君子鬥名,與小人鬥利,與天地鬥巧。年紀大了,才漸漸懂得:萬事不可強求,與其費盡心思改變別人,不如把目光放在自己身上,把自己過好,纔是正道。

降伏百萬大軍並不偉大,降伏自己,纔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年少時,你也許曾意氣風發地想過要改變世界;遭人質疑時,你可能躊躇滿志地想要改變他人;不盡人意時,你可能也想過要改變環境。最終,你一定會發現,要得到想要的東西,唯一能改變的就是自己。

每個人的改變從來不是因爲別人,而是自己的想法發生變化,主動做出的改變。

所以,如果你想改變別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先改變自己,再用自己的行動去潛移默化地影響和引導對方,這比任何強迫和威脅都來得更有效。

對別人少點吹毛求疵,多點包容理解,生活跟心境就會豁然開朗。希望我們都能夠做到嚴以律己,寬以待人,而不是倒行逆施。

丁俊貴

2021年9月23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