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觀影

國慶期間上檔了許多電影,最熱門的非《平津湖》和《我和我的父輩》莫屬。我們一家人分成兩個小分隊,爸媽看《平津湖》,我和楠楠看《我和我的父輩》。

影片很長,兩個半小時,分成了《乘風》、《詩》、《鴨先知》和《少年行》四個篇章,分別由吳京、章子怡、徐崢、沈騰聯合執導。影片以革命、建設、改革開放和新時代爲歷史座標, 通過“家與國”的視角描寫幾代父輩的奮鬥經歷,講述中國人的血脈相連和精神傳承,再現中國人努力拼搏的時代記憶。

整個片子看下來,我問楠楠喜歡哪個故事,她說喜歡《乘風》,我則喜歡《詩》。這兩個故事都是走心的,很有淚點,我和楠楠都看哭了。

《乘風》講的是抗日戰爭時期一支戰功卓著的鐵騎隊伍——冀中騎兵團,他們爲保護羣衆撤離,拼死抵抗日軍。團長爲了大家大國,犧牲小家犧牲了兒子性命的故事。當楠楠看到戰馬歸來,馬背上卻再也沒有團長兒子的身影時,她頓時哭起來,很難理解爲什麼一名父親竟然可以爲了救村民把兒子當誘餌,引開日軍。這種保家衛國的精神,她們這一代的孩子是很難理解的,但通過影片或許能引起共鳴。

我喜歡的《詩》是以1969年我國研製長征一號火箭、發射首顆人造衛星爲背景,以一個普通航天家庭爲切口,講述了科學家和家屬們艱苦的生活環境,困難的工作條件,艱鉅的科技任務。科學家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們有自己的孩子和家人,但工作內容是機密不能說,還有高度危險性。影片裏的孩子,失去了他兩任父親,都是爲了國家科技事業獻身的科學家,他的父母一輩子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爲了國家能實現零的突破,這種偉大的航天精神讓人動容。

中國的航天自古以來就非常浪漫,神舟飛天,嫦娥奔月,天問探火,名字大都取自於中國的詩詞,航天與蒼穹,皆爲詩意與理性的奇蹟。

影片裏的那首詩,我很喜歡,浪漫又壯烈。

山川大河,日升月落。

光榮與夢想,挫折和悲傷。

燃料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東西,

火箭是爲了夢想拋棄自己的東西。

生命是用來燃燒的東西,

死亡是驗證生命的東西,

宇宙是讓死亡渺小的東西。

一代代航天人的不懈努力,點亮了向太空前進的火光。平凡的渺小是偉大的開始。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奮鬥在自己的崗位上,千千萬萬的平凡,造就不平凡的中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