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愛語文的學生,好在哪裏?

7月的最後一天,我在德清縣圖書館做了一場關於閱讀的講座。坐在講臺上觀察到前來聽講的大多數是中小學生,講座結束後,我由衷地對德清縣圖書館的楊敏紅館長說:就這個話題,假如步根海老師來講,效果會更好。一句誠實的表述,楊館長聽到了心裏。我回上海後,楊館長几次三番地跟我商量,能不能請步根海老師去一趟德清縣圖書館。

雖然自謙已是個老爺爺了,從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從來不曾清閒過的步根海老師,依然還在以語文教學爲軸心,忙碌着。可一聽說是給德清的孩子們講講怎麼學好語文,步老師還是爽快地答應了德清的邀約。“喜愛語文的學生,好在哪裏”,9月25日下午步根海老師在德清縣圖書館開講的這個題目,是我反覆考慮後定下來的。我爲什麼會想到這個主題?

很多年前,我去上海的七寶中學聽步根海老師給高中生上明代文學家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上課鈴響過以後,步老師先轉過身去在黑板上寫下了“送東陽馬生序”幾個大字,隨後,給學生提要求:“這是一篇需要背誦的篇目。”步老師的話音剛落,教室裏滾過一陣輕微的嘆息,我聽到了同學們的心聲:又要背書了。已上了那麼多年語文課的步老師豈能聽不懂那聲嘆息?他微微一笑,一會兒講解、一會兒板書、一會兒提問、一會兒講評學生的答案……時間就在師生間流暢的唱和中飛速地流逝。“好,現在你們試試合上課本跟着我一起背誦《送東陽馬生序》。”我覺察到了學生們的自我懷疑,但他們還是像步老師要求的那樣,合上了語文書。琅琅書聲剛剛結束,下課的鐘聲敲響,我看見學生的臉上現出驚訝又得意的笑意——他們一定沒有想到,45分鐘前還讓他們感到陌生的《送東陽馬生序》,經由步老師一堂課的教學,自己居然能跟隨老師將宋濂的經典名篇背誦了出來!

後來,我問過步根海老師,用45分鐘帶領學生背誦出《送東陽馬生序》,他是怎麼做到的?對自己在課堂之外下過的功夫評價起來向來風輕雲淡的步老師,這樣回答我:只要仔細研究過文本,每一個語文老師都能做得到

謙虛的步根海老師的確很捨得在研讀文本的過程中下功夫。就在去七寶中學聽課前不久,步根海老師在我當時工作的報社接受滬上一家知名媒體記者的採訪,他在表達自己觀點的時候引用了魯迅先生的文章《記念劉和珍君》中的一句話。見記者一頭霧水,他老先生索性將《記念劉和珍君》背誦了一遍。從中學到大學中文系,到大學畢業後做語文老師再到報社做編輯,我就沒少跟魯迅先生的文章打交道,也就深知魯迅先生的文章不好背。佩服之餘,我跟步老師打趣:“您當然能倒背如流咯,您都上過多少遍《記念劉和珍君》了!”我真沒想到,已經年過半百的步老師竟然會這麼在意我的擡槓,數天以後我們在一個活動中相遇,活動間隙,他遞給我一本出版不久的一位女作家的散文集,讓我翻到其中的某一篇。我不明就裏,就乖乖地翻到了那一篇,只聽他抑揚頓挫地將文章背了一遍——那可是一篇1500字的長文啊。還需要解釋我爲什麼會像粉絲一樣只要有空就去聽步根海老師的語文課嗎?

2016年11月9日,步根海老師到曹光彪小學給四年級的孩子們上《赤壁之戰》,“這是一篇難教的課文”,他的這句話,讓我毫不猶豫地推掉了一個採訪任務前去蹭課。要上一堂以故事爲文本的語文課,最好遇到一個學生相對陌生的故事,這樣,僅幫助學生弄清故事的來龍去脈,就能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赤壁之戰》講述的故事,女生的知曉率也許會低一點,絕大部分男生怕是早已熟知,且他們瞭解到的故事的細節,恐怕比課文更加詳盡。這就使得老師在備課時會感覺迷茫:這樣的課文還能怎麼講解? 如我們所料,上課鈴聲響過以後,“沒有讀過這篇課文之前,同學們對‘赤壁之戰’瞭解多少?”步老師的第一個問題話音剛落,教室裏議論聲就響成一片。等到議論暫歇,步老師再問:“對課文的標題,你們有什麼想法呢?” 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地熱議起來。他們議論的結果是:這是一個經過改編的故事,沒有完整地講述赤壁之戰,所以,建議標題可以改一改。步老師再問:“如果要改,怎麼改?”一個反應極快的男孩馬上給出答案:赤壁之戰節選。顯然,這不是一個能讓步老師滿意的標題,他就繼續啓發學生:“大家都知道平型關大戰是抗日戰爭中的一次戰役,如果我們要寫一篇平型關大戰的文章,標題能不能就叫‘抗日戰爭’?”領會了步老師的意圖後,“黃蓋的計謀”“火攻曹軍”“曹軍大敗”“曹操受騙”“以少勝多”等等比“赤壁之戰”更爲恰當的題目被孩子們喊了出來……下課以後,與我一樣佩服步老師教學藝術的年輕老師問道:一堂只有40分鐘的語文課,爲什麼要花差不多10分鐘來評價課文的題目?“《赤壁之戰》這篇課文的標題顯然大了,我們就抓住這一點做文章,引導學生意識到課文的題目存在問題後,通過讓他們爲課文重新起標題的環節,教會他們怎麼讀文章。” 說起來只是一句話,但是,要將一句話化作一堂堂語文課,一個語文老師必須付出什麼樣的辛勤勞動呢?

“喜愛語文的學生,好在哪裏”的講座開始了。沒有講稿,不用電腦,沒有如今講座的標配PPT,看着步根海老師空着手就走上了講臺,所有促成這場講座的組織者在那個瞬間內心恐怕都有些惴惴不安吧?但我絲毫也不擔心。果然,在這場覆蓋面爲小學高齡段到初三學生的講座中,步老師隨手拈來地通過他們教材裏的文本,如《兩小兒辯日》、《鄭伯克段於鄢》、《阿長與山海經》、《老王》等,告訴前來聽講的中小學生和他們的爸爸媽媽,將文章讀到什麼程度纔算讀懂和讀通了,又如何將通過閱讀積累起來的能力轉化到寫作中去。爲弄懂“喜愛語文的學生好在哪裏”這個問題前來聽講的學生和家長,在2個小時裏聽到了學好語文的關鍵,那便是在學習中不斷提升自己的直覺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的能力,並學會將它們轉化爲表達能力。而我,則聽到了一個優秀的語文老師心裏儲存着的無數節語文課。因爲胸有成竹,哪怕是兩手空空地走上講臺,照樣能將一節加長版的語文課上得極有激情又極富吸引力。一個很容易就淹沒在人羣裏的“老爺爺”,何以一走上講臺就光彩熠熠?源自於他深愛語文教學已到了忘我的境地。1980年代初,明明已被大學留校,步根海老師卻放棄了彼時社會地位遠遠高於中學老師的職位執意去中學任教。這一舍一取,他就在中小學語文教學園地裏堅守了40年。我巧遇過步老師多年前教過的一個學生,說起步老師的好來,他提到了一件往事,說的是當年他爲了完成作業寫的一篇作文,意外地得到了步老師長長的評語。那評語長得,超過了他的作文;那字裏行間的拳拳愛心,到今天都讓他倍覺暖意融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