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安化黑茶 (2)

  大家思考一個問題啊,如果在兩千多年前的長沙,上層社會的貴族已經開始喝黑茶了,那麼這個東西一定會在當時的社會上去推廣生產的,對吧?那麼它也必然會留下文字資料。可是現在我們看到的文字資料對黑茶的指向與描述都是從明朝開始的。

  另外大家想一想,一個茶,都存了兩千多年了,被氧化的不成樣子了,你怎麼能斷定它竟然是黑茶?



  時下有很多人把渠江薄片稱作安化最早生產的黑茶,依據是《茶譜》中有“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又“其色如鐵,而芳香異常,烹之無滓也。”的描述。綜上推斷,渠江薄片應該是一種蒸青緊壓餅茶,這才能跟歷史上文獻記載的茶葉加工方法相符。有壓制過茶葉經驗的朋友應該知道,原料嫩的茶葉,壓制的緊壓茶顏色就會有呈現黑色的現象,綠茶餅“其色如鐵”是完全可能的。另外,“芳香異常”也不對,經過後發酵的安化黑茶不可能有“芳香異常”的味道。

    “黑茶”一詞咱們以前也聊過,最早出現是在明朝。“黑茶”兩個字,從文字資料裏看,最早見於明嘉靖三年( 1524年) 御史陳講的奏疏中。針對當時安化黑茶味美價廉,對官茶形成的嚴重衝擊,當時的政府爲了穩定市場,保證收益,需要把安化黑茶變爲官茶,用於茶馬交易。陳講在奏疏中講到:“以商茶低僞,悉徵黑茶。地產有限,仍第爲上中二品,印烙篾上,書商名而考之。每十斤蒸曬一篾,運至茶司,官商對分,官茶易馬,商茶給賣。”



  聊黑茶,不能不提到“茶馬互市”。“茶馬互市”起源於唐、宋,一直延續到清朝,是古代中原地區漢民族與西南、西北少數民族間一種傳統的以茶易馬或以馬換茶爲中心內容的貿易往來。“茶馬互市”在滿足國家充實軍備的同時,也以此作爲加強控制少數民族,達到治邊安疆的目的。黑茶就是在茶馬交易的過程中發展出來的茶類。最早就是四川的“烏茶”作爲官茶參與茶馬互市。

  那時候,細嫩的高等級茗茶都是在貴族階層消費,而參與茶馬交易的都是原料粗老的茶葉。參與茶馬交易的四川粗老綠茶製成的蒸青團茶在運往邊境交易的過程中,頂風冒雨,人扛馬馱,跋山涉水,在長達數月的運茶路上,茶葉在行進中顛簸,並在溼熱作用下使茶葉內的多酚類物質發生了氧化,本是綠色的原茶,到達目的地後,經過氧化,外表變成了青黑色,所以人們將之稱爲 “黑茶” 。



  四川烏茶,應該是中國黑茶最早的形態。但要明確的是,四川烏茶的氧化發酵是無人爲干預的,是在長途運輸中自然而然發生的。而後,人們發現了這個茶葉氧化的情況,發現粗老的綠茶經過長途顛簸日曬雨淋,表面顏色由綠轉青黑,湯水滋味竟然變得苦澀感下降,醇厚好喝了。進而總結經驗,摸索了一條人爲幹予茶葉轉化的路子。

  好,真正意義上的人爲製作的黑茶-安化黑茶,就要粉墨登場了。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版權聲明:本文爲簡書作者“耕而陶-茶”原創撰寫,歡迎博友在簡書上轉發,交流茶知識。

但,任何單位、媒體、個人未經允許不得複製轉載,違者必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