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安化黑茶(6)



  左宗棠居住的小淹鎮是當時安化採購黑茶的中心,耳聞目染讓左宗棠對茶與茶行貿易有了細緻、深入地瞭解。同治十三年左宗棠在《答潭文卿》的信裏說:“三十年前館小淹陶文毅裏第,即山、陝茶商聚積之所,當時曾留心考究,知安化夙稱產茶,而小淹前後百餘里所產爲佳亦最多……山、陝商販不能辦真茶,即高價所採亦多是粗葉,亦攙有雜草,但得真茶七八分,即稱上品。到新芽初出,如穀雨前摘者,即小淹亦難得。每斤黑茶,至賤亦非二三百文不可得也。近時海口暢銷紅茶,紅茶不能攙草,又必新出嫩芽,始能踩成條索,其價實較行銷西北之茶貴可數倍。此次湖茶之圖暢銷西北,蓋以頭茶、二茶,新嫩陽芽均銷海口。而三茶及剪園茶無可銷之路,不若仍作黑茶,可以獲利也。除安化茶不計外,湖南北、江西之茶何可勝紀?如果黑茶銷路通暢,即頭、二番新茶亦必有改作黑茶者,即安化現作紅茶出售者亦將漸改黑茶”。後來左宗棠擔任陝甘總督,正是源其此番經歷方能“以票代引”整頓西北茶務,鼓勵茶商販運安化黑茶,極大地推動了安化黑茶的復興與發展。



  作爲土生土長的安化人,陶澍是喝着家鄉茶走出安化居官四外的,因此對家鄉常懷眷戀,對故土之茶情有獨鍾。居官後也不忘對家鄉茶的扶持與推廣。陶澍曾爲鷂子尖茶亭捐修屋錢四千文,後又爲茶亭捐田四契且題“路入青雲”四字。他曾把上品安化黑茶帶給道光皇帝,道光飲後龍顏大悅,安化“天尖茶”自此揚名。陶澍善詩文,林則徐贊其:“即論文字亦千秋,大集觥觥入選樓。直以雄才凌屈寧,還將餘事壓曹劉”。陶澍的一些茶詩,爲後人留下了不少珍貴的安化黑茶文字資料。在京師,陶澍組織了“消寒詩社”,品茗詠詩互爲唱和,宣傳家鄉茶品。陶澍做《印心石屋試安化茶成詩四首》,這四首詩描述了安化茶的邊銷源出、品質特點、採摘時令,茶農生活。尤其一句“誰知盤中芽,多有肩上血”,區區十字,浸滿了陶澍對家鄉茶人的知恤、體貼與關愛,堪作中國茶詩之絕唱,大可比肩唐代李紳膾炙人口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



  詩句錄下,茶友一觀:芙蓉插霞標,香爐渺雲闕。自我來京華,久與此山別。尚憶茶始犁,時維六七月。山民歷懸崖,揮汗走蹩躠。培根閱冬初,摘葉及春發。凍雷一夜鳴,蓓蕾穎欲脫。是名雨前香,採之日一撮。未幾漸蒙茸,卓立針抽鐵。是名穀雨尖,香氣彌勃勃。毛尖如鶴毳,挨尖類雀舌。黃茶號晚出,味厚亦非劣。方其摘取時,監筐偏山岊。晨穿苦霧深,晚焙新火烈。茶成與商人,粗者留自啜。誰知盤中芽,多有肩上血。我本山中人,言之遂悽切。

版權聲明:本文爲簡書作者"耕而陶的茶"原創撰寫,歡迎茶友在簡書上轉發,交流茶知識。

但,任何單位、媒體、個人未經允許不得複製轉載,違者必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