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钱这件事需要悟出来,学不出来

1

教人赚钱大多为骗,这东西是悟出来的,不是学出来的?

现在很多自媒体培训,打着盈利的名号,告诉你如何写爆款文章,如何涨粉和流量,收割人们的智商税。

你交完钱,学完课程,然后去做,发现和预期效果相差太远,这就和游泳一个道理,你知道方法你依然不会成功。

我们都知道学游泳,就是教练告诉我们游泳的方法?可是你就会游泳了吗?显然是不可能的,需要你一次次的呛水,需要你坚持练习,当练习的次数达到一定的程度,你才能明白教练教你的方法,才会开悟。

想要做成功一件事情,就拿新媒体为例,就算你报班学习大卡如何写爆款,如何引流,你依然需要从头开始起步,去不停地实践,经历失败挫折,从中不断总结经验。

需要一次次的去经历呛水的过程,成功需要过程。

2

熟能生巧

这个道理几乎每个人都知道,但是知道是一会事儿,悟了变成自己的又是另外一回事,开悟是更上一层楼的觉醒。

开悟来自于开车这件事儿,现在很窄的路凭着感觉就知道能不能过去,侧方位停车基本上都是一遍能摆放到位,可以说达到了人车合一的境界。

刚开始开车那会儿,停车是最头疼的一件事,不知道如何磨方向盘?停辆车倒进去又出来,反正是停不到车位上。

经过五年的开车磨炼,终于可以说自己是老司机了。

这是我这前半生唯一坚持了这么久的一件事情,验证了熟能生巧这个道理。

我知道熟能生巧,也知道一万个小时定律,但是没有经历过,体会不到其中真伪。

当学英语学了一两年,发现还是原地踏步没有太大进步时;

当写作写了不到百来篇文章,没有阅读量时;

当走上自媒体之路,学习很多课程,努力投入,没有收益时;

会质疑自己的能力,质疑孰能生巧是真的吗?坚持那么久能如愿以偿吗?大多会中途放弃。

当经历过了,就会知道当你坚持到一定的程度,当你把一件事坚持了一万个小时,真的可以做到熟能生巧。

“量变到质变”,经历了很多,突然有那么一刻悟出个道理,再去处理各种人生之事就开明得多了;

以下内容来源于知乎《第三知眼观》,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知识收费。

——知识付费

除了应用学科外(比如医学),占比最高的知识付费都是玩虚头巴脑的东西,创富课、经济课、心灵课、人际关系、情感关系、职业规划等等。

这些领域光张嘴吹即可,因为没什么实打实技术,无外乎都是思维上的套路,玩的就是刺激和牵制学员的欲望,最后让学员自欺欺人——“你想要怎么样,学了我的东西你就会怎么样”。

80%的知识都是虚的,真金白银很少!

一是“导师”们也未必知道什么是真相,这个占比很大,骗术可以,但没有料;

二是有些有货的导师,真货也绝不会告诉你,或者也没时间和精力。

比如讲创富光讲梦想和怎么成功,而从不讲本质,也就是钱的流动和利益分配。

比如讲经济,从来不讲政治,什么东方的西方的,各种高大上的词汇,学员一脸懵逼和崇拜的目光。

心理、人际关系、情商情感课,从不讲人的自我认知,而玩的是满足观众“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而已,人际关系上怎么玩朋友玩情商,情感上怎么驭夫或者驭妻。不学这些还好,学了社会更乱,而且也没啥实用价值,除了满足观众私心让其获取共鸣爽一爽之外。

讲职业规划从来不讲社会结构,学员一脑子浆糊,连所处的这个世界有什么样的社会结构,阶层结构,圈层交融,都不知道,规划什么?人要做规划,首先要知道自己这辈子所能达到的最顶峰阶层在哪,也就是人生天花板是什么,这个估计99%的“导师”是不会教的,恐怕也不知道。

这么虚的知识,学员们为什么还被收智商税呢?

牢记收智商税手法的核心结果:自欺欺人。

这就好比高考结束了,分数披露了,一些所谓好学生已经考上大学了,但考后的这个假期依然在复习功课。因为在他心中,只有不断地复习功课才会有好结果。

学什么不要紧,是不是真的不要紧,受不受用不要紧,关键在于要一直学,一直自欺欺人下去就会心满意足。

尤其是互联网时代,信息流通更容易,收智商税在网上就可以收了。

很久以前玩的是线下;然后互联网来了,玩文字流,1根网线加PPT,有的连PPT做的档次都特低,也能骗到钱。现在是视频流,PPT上加点声音,或者露个脸在那义正言辞的瞎说。

目前比较火的自媒体培训,最典型收智商税的套路,看着“导师”们的气质感觉很多高中都没毕业,眼神里带着市井的睚眦之气。学员们一脸朝气和憨厚,挂着高考假期后的那种美好憧憬。

卖知识的本质=颠覆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没这水平走不远,最后都给各个平台和高中没毕业的“导师”做了嫁衣。

知识付费当“导师”义正言辞瞎说,也是很费精力功夫的,都是辛苦钱,赚的都是哄人的功夫,比哄孩子要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