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知道答案》探索潛意識

鴻雁/文

夢是和潛意識連接的通道,關注自己的夢可以讓潛意識意識化。

探索自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那麼就從瞭解自己的夢開始。

我讀過一些瞭解夢的書,覺得弗洛伊德《夢的解析》有些晦澀,需要一遍遍啃,才能慢慢理解。武志紅的《夢知道答案》通俗易懂,老少皆宜。

心靈與夢一起成長,這是本書中一篇文章的題目,其意思是,心靈成長會同步地體現在夢中,而夢的改變,也常是心靈改變的一種標誌。

夢是什麼?

弗洛伊德說,夢是願望的實現,夢是潛意識的反映,而潛意識中,則藏着我們的意識所不能接受的那些東西。

相比而言,我更喜歡美國心理學家馬爾茨的說法:潛意識,是我們能量的容器,藏着無數資源,意識只要設定目標,潛意識就會朝向這一目標前進。

的力量,超我則是規則層面的力量。本我渴望爲所欲爲,而超我則控制本我,自我則起着協調超我和本我的功能。

對於這個人格結構,還可以有更直觀的理解,即將本我視爲一個人的“內在的小孩”,而將超我視爲其“內在的父母”。

“內在的小孩”和“內在的父母”,形成於一個人6歲前的經歷,基本就是這個人小時候與最主要的撫養者的關係模式的內化,即現實的父母對待方式,最終會被他內化爲“內在的父母”,而幼小的他,則被他內化爲“內在的小孩”。

心理學研究發現,一個人6歲後人格就基本定形,以後可以改變,但難度很大。也就是說,這個人6歲前與父母的關係模式,決定了他的基本人格結構。

那麼6歲前,父母對一個孩子的懲罰,就會被永遠根植於孩子的潛意識之中他的超我的懲罰。

弗洛伊德將人的人格結構分成三個部分:本我、超我和自我。

所謂超我,就是我們心中的道德、規矩等條條框框的東西,它最早源自於父母的教誨,而“內在的父母”。

自我是調節超我和本能的慾望。

當一個人內心衝突很大的時候,會通過夢境來表達。

當一個人特別壓抑本能的慾望,那麼他就會說夢話,有的還會在夢中磨牙,發泄白天不能發泄憤怒。更有甚者會夢遊,在睡夢中我白天不能做的事情付出行動。

夢有黑白的,和彩色的。有的人一生都在做黑白的夢,而且夢中的場景是混沌不清的,看不清人的臉。這是因爲沒有找到真正的自己,所以在夢中也無法看清人的面孔。

我四十二歲以前沒有做過彩色的夢,而且具體的情節也記不清楚。後來,通過做心理諮詢自我成長 才知道 因爲自己早期有心靈創傷,所以纔會是這個樣子。

慢慢地我修復了自己早期的心靈創傷,對父母不再有任何期待,或者改變他們的幻想。

我漸漸地找到了自我,獲得了內心的力量,我開始做起了彩色的夢。在夢裏可以聞到氣味,可以聽到聲音,有觸摸的感覺。

心靈的成長可以改變夢的顏色,還可以和潛意識鏈接。

通過夢境可以看見被自己忽略的另一個是自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