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唱和詩

元末明初楊維楨寫《城南唱和詩》,紙本行草,縱31.6CM,橫216.6CM,書於1362年。用筆精勁峭拔,結體形態奇異,真行草摻雜,以章草筆意,明吳寬稱“大將班師,三軍奏凱,破斧缺斨,倒載而歸”。

張南軒,名張栻,字毅夫(又名欽夫),字樂齋,號南軒。宋高宗紹興三年(公元1133年)臘月,誕生於綿竹故里,48歲故。南宋時期著名理學家、教育家。

張栻是唐玄宗李隆基時期,宰相張九齡之弟張九皋十四代孫。其祖父張鹹,字君說,原本陝西長安人,宋神宗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中進士,歷任州郡職事。宋哲宗元佑三上,詔詔復六科,舉賢才直言對策,鹹曰:“臣寧言而死於斧鉞不忍不言負陛下。”擢居首名,授宣德郎,任成都府節度使判官,僑居蓉城。淳化中選地於廣漢之綿竹定居,五十三歲病歿,贈雍國公,葬於綿竹漢旺鎮柏林壩,祖母計氏夫人亦歸葬於此。其父張浚乃南宋右相,統領三軍曾領導岳飛等將。父子居潭州時,於城南門外妙高峯創建城南學院,朱熹也曾在此講學論道,後廢爲寺,幾度興衰,今爲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張栻曾撮其二十景題詩寄予朱熹,朱熹逐題依韻和之,有《城南二十詠》。

楊維楨在正文後,道出了寫此紙本的背景和意圖。雲:“右張宣公城南雜詠廿首,子朱子嘗所屬和者也,南沙虞子賢氏,受朱子詩翰於其眷棣錢廣,而宣公真跡逸矣。餘來婁,賢介其友王師道持捲來徵餘言,餘適於宣公集中得其元唱,賢且躬至餘邸次,請餘追和,未及,先爲補書宣公詩,時至正壬寅冬十二月,東維叟楊楨謹再拜書。餘既寫詩已,賢復索餘評兩前哲詩,朱子之辭不敢評,不意張荊州爲乾道道學君子,而矢口小章,亦有古風人思致,如岸花有開落,水流無深淺,日暮飛鳥歸,門前長春水,又如古井轆轤鳴,雖開元詩人不能到,至捲雲一章,惟許晉處士作之,詞人不敢企也,楨贅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