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好型人格的三种类型和解决办法

你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吗?

你总是担心做了什么,会惹别人生气吗?

你不敢提出自己的需求,也不敢拒绝别人吗?

你让别人在自己的生活里指手画脚,心有怨气却不敢反抗吗?

你——想改变这样的自己吗?

这一期,我们来讲讲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是指一味地讨好他人而忽视自己感受的人格。它有四个常见特征。

1,对别人的看法特别敏感

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生怕自己做了什么别人会不喜欢,做任何事情都小心翼翼,一个小错误也会懊恼很久;

2,擡高别人,贬低自己

别人说吃什么就吃什么,别人说玩什么就玩儿什么。永远觉得别人的需求比自己重要。别人的开心比自己的开心更重要。别人的难过比自己的难过更糟糕。

3,不敢发出请求,很难拒绝别人

害怕说不,不懂拒绝,被人占了便宜也会选择默不作声,担心一旦拒绝,与别人的关系就会破裂,从来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很怕给别人添麻烦,担心自己成为别人的负担;

4,缺乏界限和原则

做任何事情都以取悦别人为目的,既守不住界限,允许别人在自己的生活里指手画脚,又经常突破别人的界限。

需要注意的是,讨好型人格是一种不健康的行为模式,并不是一种人格障碍。

就像是抽烟喝酒是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但它不是一种疾病一样。

这两者有什么不同呢?

最大的不同是,你可以通过改正习惯来恢复健康。

讨好型人格也是一样的,拥有这样的行为习惯,可能会让你不情愿的答应所有人的要求,把自己的时间占满,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照顾自己。

可能会让别人侵犯你的边界,突破你的底线,利用你的弱点索取过多的东西。

可能会让你害怕社交,难以相信别人,无法和人正常的交流。

但这一切,都可以改正。

要怎么做呢?

先别急,不同的讨好型人格会有不同的修正方式。

三种取悦症分类

在《取悦症》中,取悦症有三个要素,分别是思维,行为和情感。

你在这三个要素中的偏重,让你可能是认知型好人,习惯型好人和情感逃避型好人。

但是对于讨好型人格而言,每个要素都非常重要。书中说,它就像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一样。无论哪个顶点移动了,整个三角形的面积都会变动。所以每个要素都有参考价值。

接下来,我们分别讨论一下。

一,认知型好人

如果你是认知型好人,说明你的讨好型人格,更多的来自思维定式。让你成为讨好型人格的动力,是因为你相信下列的想法。

“必须争取每个人都喜欢你。只要有人讨厌你,你的人生就是失败的”

“只有努力讨好别人,在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才能不被拒绝。”

“别人的需求比你的需求更重要”

“应该努力满足别人的需求,解决别人的问题,倾听别人的述说,照顾别人的情绪,不让任何人失望。这才是一个好人。”

“拒绝别人的要求,就是自私的坏人。会被所有人讨厌。”

这些过于绝对的想法,让你在无法灵活的处理人际关系,面对人际矛盾。每当想要拒绝别人,或者满足自己的时候,“你自私”,“你这样不好”,“你是个坏人”之类的价值判断就会在你的脑海旋转。从而让你让步,变为讨好他人。

二,习惯型好人

如果你是习惯型好人,说明你的讨好型人格,大多来自于你的生活习惯。这类的人,大多是从小就学会了如何讨好他人,知道如何满足别人的想法。以至于这种做法过于自然,过于习惯,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还有其他的选择。

当别人向你提要求的时候,你可能不假思索的就同意了。都没有想过拒绝。

即使很不想做的事情,也先答应下来再说。

你很少把自己的要求告诉别人,就算很忙也不会寻求帮助。

不说出要求也很少表达感受,即使已经受不了了,在外界看来也是云淡风轻。

这种习惯型的忽视自己需求,重视别人的做法。实际上损害了你的健康,但也许你需要很久才发现。很多人甚至在精疲力尽,疲于奔命的状态下,都不认为这样的做法有什么不对。因为从小就已经习惯了这种行为模式。

不思考就这么做,这就是习惯的力量。这种类型可能比另外两种更加棘手。

三,情感逃避型好人

如果你是情感逃避型好人,说明你的讨好型人格,主要是为了逃避令人害怕和不安的情感。

如果你属于这种类型,那么你会发现,别说真的跟他人发生冲突了,仅仅是有这样的预感,都会让你非常焦虑。

情感逃避型的人,可能有过被情感勒索的经历,可能有控制欲很强或情绪波动非常大的父母。有些人的父母可能酗酒或有精神疾病或生理疾病。

上述的经验,让他们认为,只要不满足别人的需求,不努力讨好别人,就会发生很可怕的事情。

比如有易怒和酗酒的父母,激怒他们可能会遭到家庭暴力。

有被情感勒索的经历,就会觉得不满足别人的需求,别人就会不依不饶,用尽各种方法让你妥协。

这种类型的人,把人际中正常的冲突,比如简单的拒绝,都看得太过严重。一想到自己要拒绝别人,或惹别人生气,就会特别不安。并认为会有非常可怕的事情发生。为了逃避这种可怕的事,选择讨好和妥协。

(当然上面的父母酗酒,被情感勒索都只是可能的经历。情感逃避型好人未必有同样的经历。只要之前的经历让他们认为,激怒,拒绝别人会有很可怕的事情发生就行了。

比如《取悦症》中有相关的例子,是童年时期母亲得了癌症,被告诫不要惹母亲生气。不然母亲的病情可能会恶化。这种情况一样会让人认为,惹人生气会发生可怕的事。所以当事人也成为了情感逃避型好人。)

以上,就是讨好型人格的三种类型。

你有讨好型人格吗?

你是哪种呢?

如果看了描述不确定的话,《取悦症》中有一个测试,可以对照着看看。

测验:你有“好人情结”吗?

1.让我生活中几乎每一个人都喜欢我,这对我极为重要。 符合/不符合

2.我认为发生冲突一点儿好处都没有。 符合/不符合

3.我应该始终把自己喜欢的人摆在第一位,而把自己的需求摆在第二位。 符合/不符合

4.我希望自己能避开冲突和对抗。 符合/不符合

5.我常常为他人做得太多,甚至听任自己被别人利用,就为了能让别人不以其他原因拒绝我。 符合/不符合

6.我需要别人的认可。 符合/不符合

7.对我来说,接受有关自己的消极情感,这要比表达对于他人的消极情感容易得多了。 符合/不符合

8.我相信,如果我为别人所做的一切能让他们需要我,那么我就不会被孤立。 符合/不符合

9.我痴迷于帮助和取悦他人。 符合/不符合

10.我竭尽全力避免跟家人、朋友或同事发生冲突或对抗。 符合/不符合

11.在我为自己做任何事情之前,我多半会尽我所能地先让他人满意。 符合/不符合

12.我几乎从来不会为了保护自己而跟他人对抗,因为我非常害怕激起愤怒或冲突。 符合/不符合

13.如果我不再把他人的需求摆在第一位,那么我会变成一个自私的人,大家就不会再喜欢我了。 符合/不符合

14.不管跟谁正面对抗或冲突,这都会让我感到非常焦虑,甚至会令我生病。 符合/不符合

15.对我来说,即使是表达建设性的批评也非常困难,因为我不想让任何人生我的气。 符合/不符合

16.我必须始终让别人高兴,哪怕不考虑自己的感受。 符合/不符合

17.为了让自己值得别人喜欢,我必须随时付出我的全部。 符合/不符合

18.我相信好人会赢得他人的认可、喜爱和友善。 符合/不符合

19.我必须满足他人对我的所有期望,绝不让他们失望,即使我知道他们的某些要求是过分的、无理的。 符合/不符合

20.有的时候我感到,我为别人做那么多好事,似乎就是为了讨好他们,以“换取”他们的喜爱和友好。 符合/不符合

21.任何有可能会让别人生气的言行,都会让我感到非常焦虑和不安。 符合/不符合

22.我很少把工作派给别人。 符合/不符合

23.当我对别人的请求或需求说“不”时,我会感到内疚。 符合/不符合

24.要是我没能做到随时付出我的全部,我会觉得自己是个坏人。 符合/不符合

打分和解释

你的“好人情结”有多严重?这个问题的答案要看你测试的总分。统计一下你选择“符合”的个数,那就是你的总分。请参照下面给出的分数范围来解释你的取悦症程度:

总分在16~24分:如果你的分数落在这个范围,那么你的好人情结根深蒂固,已经非常严重了。你可能已经感受到,取悦症在严重损害你的情感和生理健康,以及你的人际关系。幸运的是,你目前的痛苦可以成为康复计划中强大的动力,不过,你必须马上行动,治愈顽疾,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

·总分在10~15分:如果你的总分落在这个范围,那么你已经有较严重的好人情结了。要打破这种有害的模式,你必须要在它进一步恶化之前,专注、努力地做出改变。

·总分在5~9分:如果你的总分落在这个范围,那么你有不太严重的好人情结,你已经对自我亏待倾向有了一定的抵抗力,然而,你取悦于人的习惯仍然有可能威胁你的健康和幸福。你要强化自己的意志力,争取完全摆脱它。

·总分低于4分:如果你的总分低于4分,那么目前来看,你可能只有轻微的好人情结,甚至完全没有。然而,应该警惕的是,取悦症是自我强化的循环,能够迅速地发展,并突然摧垮你对自己生活的控制感。作为一种预防措施,你可能希望事先了解它。

你是哪种类型

为了确定你的好人情结的主要根源,你需要按照三类根源把上述测验项目分成三组,看看自己每组各得多少分。

1.想知道自己是不是更多地受取悦于人的思维(或者说心态)控制,请把1、3、5、8、13、17、18和24这8个题作为一组,然后数数自己选择了多少个“符合”。

2.想知道自己是否主要受取悦于人的习惯(或者说行为)支配,请把6、9、11、16、19、20、22和23这8题作为一组,数数自己选择了多少个“符合”。

3.想知道自己是不是主要受制于取悦于人的情感(或者说感受),请把2、4、7、10、12、14、15和21这8题作为一组,数数自己选择了多少个“符合”。

得分最高的那个组别,就是给你造成取悦问题的主要根源:

·如果你得分最高的组别是思维或心态,那么你就是一个认知型的“好人”;

·如果你得分最高的组别是习惯或行为,那么你就是一个习惯型的“好人”;

·如果你得分最高的组别是情感或感受,那么你就是一个情感逃避型的“好人”。

如果你有两个或三个组别的得分并列最高,那么就意味着你的取悦症没有唯一的主要根源。对你的取悦问题而言,并列的两类甚至所有三类原因都同等重要。

接下来,对于不同类型的讨好型人格,要怎么改正呢?

一,认知型好人

如果你的讨好型人格来自于不健康的思维和心态。那么你需要对你的想法进行梳理和筛选。

在每次你被迫妥协时,注意一下自己心里想的是什么。把它们记下来,进行驳斥或辩论。

可以参考之前的视频——如何修改不正确的观念

二,习惯型好人

如果你的讨好型人格来源于习惯。你需要的就是,像戒烟戒酒那样更改你的习惯。

在《取悦症》书中,有治愈取悦症的21天行动计划,会告诉你如何在答应别人之前停下来,如果委婉的拒绝别人等等。

这样的行动计划特别适合习惯型好人的你。当然,如果你是其他类型,这样的行动计划也会很有帮助。(也可以看看《如何为爱立界限》是关于设立边界的。)

毕竟讨好型人格是一种行为模式,只要你的行为变了,就算认知和情感没有完全变化,你也不会是烂好人了。

三,情感逃避型好人

如果你的讨好型人格来源于情感逃避。你需要承受并化解这些负面情感。并且认识到这些情感是不合理的。不是所有人都是酗酒,易怒,情感勒索的。不是所有的拒绝都会引发糟糕的后果。

你可以去看看《情感勒索》这本书,并且跟着里面的练习去做。面对那些负面情感,大声说“我受得了!”

在经历了一两次拒绝,一两次正常的人际冲突之后。你慢慢会知道,这些冲突并不那么恐怖。

……

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过雨红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