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焦慮就去讀書,這是對閱讀最深的誤解



這一年聽過最多的話是,如果感到焦慮,那就去讀書吧!最近越來越覺得這句話的同義句是,如果現實太難,那就躺平吧。

畢竟,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讀書真的太容易了,只要打開書讀就可以了。無紙化時代,都省去了買書的錢,各種APP打開,你想看的應有盡有。在某音和某書掌控你時間的今天,只要你打開它,各種花裏胡哨的書推更是鋪天蓋地,恨不得立刻填滿你的精神世界,順便還會傳遞出一種錯覺,好像讀書了,就離成功不遠了,就離賺錢不遠了,就萬事大吉了。

但是這種毫無目標的讀書,毫無選擇性的閱讀,真的能緩解焦慮提升自我嗎?其實,大多數的人是害怕孤獨,害怕真正的孤寂與離羣索居的,一旦長時間的沉靜就會產生一種虛無的慌亂感。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某個休息日的傍晚,當你從午休中一覺醒來,發現外面的天已經全黑了,你會立刻跟其他人取得聯繫,你會很慌亂,不知道自己錯過了什麼,睡了多久。很多人一覺睡醒會產生這是早上的錯覺。

而在焦慮的情緒中閱讀,很多人是會溺死在半路的,只有一小部分本來就心理強大的傢伙收穫了成長。因爲,閱讀本來就是需要沉下去的,甚至會入境。假如你一邊焦慮這個月的薪水和業績指標,一邊閱讀,並且短期的閱讀不會給你帶來什麼實質上的變化的時候,你就會越來越喪,當你覺得自己連讀書都靜不下來心都做不到的時候,你的情緒就更低迷了。所以,我常暗自告慰自己,不讀書也沒有天大的關係,如果能讀進去就更好了。這樣狀態反而更輕鬆一些。

這就像山居七年的張二冬所說的,一個人要是連自己身邊的東西都熟視無睹看不透,那去再多的地方又有什麼意義呢?

當我們短時間內過的沒有那麼順心的時候,我們內心感到焦慮、焦灼的時候,我們應該告訴自己,在信息快速更新的時代,即使是00後都是跟不上信息的變化的,他們每天也是通過一遍遍的刷微博、朋友圈、B站去完善自己的信息量,去追星,追梗。因此,我們不用慌張,我們專注好自己當下的每一天就行了,橫向的世界太寬了,太絢爛了,就像太平洋的水是抽不幹的一樣,我們能拼命追趕的只能是那個更好的自己。

不瞞各位,今年是我從事教育機構的第三年,前兩年都是朝氣蓬勃,順風順水,今年的情況我不說大家都瞭然於胸。在面對當下的這種困頓時,我也會有情緒,所以,我每天也在閱讀。只是讀的越多,越懂得選擇和目標的重要性,漫無目的的去讀,只能說是無聊的消遣,根本不會形成某個領域的知識鏈,同時,讀書也是一個苦差,真的想深入有收穫的閱讀,你還需要做到以下四點:

第一、如果你讀的是故事類的圖書,尤其是國外的大部頭,你應該在讀之前,或者邊讀邊畫出人物關係結構,比如:百年孤獨,福爾摩斯等這類圖書,否則讀到最後,你能記住的僅僅是一個結局,毫無收穫。下次別人偶然提到,你想跟別人交談時,才發現自己一個人物都沒記住,讀了跟沒讀區別不大,從而還會產生讀不好書的自我懷疑。

第二、做好重點書摘,金句或者你喜歡的話都可以,這樣纔有可能變成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人。這樣知識的長期積累後,你講出來的話和邏輯是完整的,經過思考整合的,有道理經得起推敲的,而不會人云亦云。

第三、讀後感,每個人在讀書時,只要認真讀進去了,都會有感悟、有感嘆、有聯想,在讀完書後,第一時間把他們通過自己的話記下來,不需要多麼華麗的語言,真誠的文字最能打動人,那就變成了自己的東西,印象更深刻改會有新的思考。

第四、心理準備,毛姆說過養成閱讀的習慣等於爲自己築起一個避難所,幾乎可以避免生命中所有的災難,尤其當你在現實生活中受挫的時候,總有一本書能恰到好處的安慰到你,鼓勵到你,甚至啓發改變你。但是,這是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因此你要有弄清楚自己爲什麼閱讀,是喜歡還是學習,還是功利性比較強的,如果缺乏思考就去閱讀很可能半途而費,從此遠離了這麼一個好東西。

例如,你最近從事的行業不景氣,和我一樣,隨時面臨找不到客戶,入不敷出,或者裁員,而你希望通過短時間讀書來增加自己的收入就幾乎不可能,它最多能爲你帶來一點點逃避現實的短暫安逸,或者爲調整心態開導你,或者爲未來新的自己賦能,所以如果想有效閱讀,先弄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再認真開始也不晚。

萬般皆下品 惟有讀書高,現在不是科舉制,讀書不需要被神化、符號化,踏踏實實的讀有方法有選擇的讀就可以了。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喜歡哪一類,擅長哪一類,可以去看看圖書推薦,不斷去試錯,總能找到對的。

如果你讀到一本難以繼續往下讀的書也不要難爲自己,只看自己感興趣的那一部分,或者它比較爲人稱道的沒事,即可。

以上是我近期在閱讀中得到的一點點心得,希望愛讀書的我們早日上岸。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