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晚來喫薺菜餃子

下班後,一路微雨。騎車路過一個餃子店,裏面燈光暖暖的,店裏沒有顧客,就店老闆夫婦倆坐在桌前包餃子。

車子一拐,停在門口:“老闆,餃子多少錢一份?”

“大碗十五,小碗十塊,大肉的蔬菜的,都有,你要哪一種?”

“來一份大碗十五的,大肉餡。"

老闆娘應聲進廚房生火煮餃去了,老闆繼續包餃子。我找張桌坐下,橘黃色的燈光柔柔的散下來,屋子裏安靜也乾淨。

掏出手機隨意瀏覽,一幅挖薺菜的圖片躍入眼簾,欸,這個好!

“老闆,有沒有薺菜餃子?”

“有啊,這不是麼?要不現在給你包一份?"

“有沒有現成的,沒有就算了。”

我順着他的手指一看,原來菜還在盆裏呢,那就算了吧。老闆問我哪裏人,這麼愛喫薺菜,在他的印象裏,薺菜好像只有北方人才會愛喫,因他媳婦兒是黑龍江人,所以瞭解。

呵呵,其實薺菜全國各地都有,並非只是生長在北方。我是安徽人,算是南方了,老家的山坡河畔、田間地頭,隨處可見,一顆、兩顆、三四顆,只要你用心去找,低頭都能看見。

第一次挖薺菜是跟母親在菜園子裏,整理土壤的時候,我看見一顆紫色的野菜,隨手拔了出來,白色的根鬚散發着一種淡淡的清香,母親看見說,那叫“電影菜”。

“電影菜?電影菜?”,我怎麼聽着都是叫“電影菜”,一顆野菜,怎麼和電影聯繫上了呢。母親沒上過學,大字不識幾個,問她她也講不清所以然,只說是老一輩人這樣一代一代口口相傳來的。

那些“電影菜”都是倒伏在地面生長的,葉片是叢生狀,葉片越到頂端越大,像傘一樣遮擋着下面的小葉子,葉片背面隱隱約約的似乎還有細毛毛。母親仔細教我認識哪些是薺菜,哪些是不能喫的野菜,挖着挖着竟然有了一大盤子,她滿心歡喜。

在河邊挑去薺菜中的雜草,就着河水洗乾淨,洗乾淨後的薺菜有紫紅色的,也有青綠色的,根鬚都是白白的,母親把粗壯的老一點的根鬚掐掉,其餘的留着。

晚上回家,父親做活也回來了,母親用菜籽油下麪條,待麪條入鍋,水開,放入乾淨的薺菜,蓋上鍋蓋燜了眨眼的功夫,再揭蓋,香氣撲鼻。

鍋裏的薺菜,變軟了,青綠色沒變,香氣沒變,摻雜在麪條之間,看着很舒適。我和弟弟們專挑薺菜往碗裏撈,父親看着只樂呵。那年代苦,要是鍋裏再加一點豬油,就更完美了。

後來上初中時,有篇課文叫《挖薺菜》,老師說,薺菜在我國的大部分地區都有,非常好喫,它的別名很多,比如叫“地丁菜、地菜等等等等……”我恍然大悟,原來母親口裏的“電影菜”就是“地丁菜”的諧音,懵了我一個童年。

再後來,我結婚了,不久家裏多了個小丫頭,丫頭半歲時,母親不幸走了。

弟弟定居在鄭州,家裏就剩父親一人守着老屋。

我帶着愛人、孩子長年在外打工,只在年關時節回來。臘月的天,風有些寒,太陽似乎也沒什麼精神,偶爾的聽見河那邊有孩子放鞭炮。

丫頭屋裏呆不住,要出去玩,遂裹着棉襖提着小鋤頭帶她出去遛遛。去河邊的路旁,竟然看見了久違的薺菜!青綠的,紫紅的,一顆一顆,和小時候分毫不差!

我的天啦,那叫一個高興!立馬回家找個袋子,一路尋,一路挖,鄰屋嬸嬸看見,也幫忙着找挖,不一刻,竟有半袋子!

丫頭河邊玩水,我洗菜,她也幫忙挑着菜裏的雜草,一個一個給剔出來。嬸嬸說,如今村裏年輕人大都出門,剩下都是七老八十的在家,地沒人種,雜草長瘋了。年輕人不在家,村裏平時冷清得很,趁着過年回家,好好陪陪你老頭,他時常嘮叨惦記着你們呢!

是啊,可不出門,又有什麼辦法呢?

晚上回家,愛人做了火鍋,裏面有丫頭愛喫的粉條,父親愛喫的豆腐,還有排骨、肉,圓子,豐盛得很。

我夾了一把薺菜放入熱氣騰騰的鍋裏,香味更濃了,丫頭說“爸爸,我也要喫!”我和愛人相視而笑,哄她:“還沒好呢,等會兒夾給你。”

父親笑眯了眼:“嗯,好,電影菜,好喫,好喫,吃了對眼睛也有好處唄!”

“電影菜?”,霧氣濛濛裏,我彷彿看見一張熟悉的臉……

“欸,你要的餃子,來了,慢用啊!”老闆娘一句話把我拉出記憶。

明晚來喫薺菜餃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