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師36計-N0.001-我是如何收集素材,並化爲己有的

1.

我的很多課程素材都是來自書本,這也就是爲什麼我雖然上課少,但是讀書多的原因(主要是因爲窮)。
比如我在看《PBL項目式學習》的時候,看到書上一張圖覺得剛好可以簡要說明我最近的一個輔導案例:


2.

於是我復刻了這張圖,用PPT自己重新設計了一遍。



你會看到我做了一個簡單的加工:提取英文首字母,設計了一個OPA的簡寫。
這樣做的目的是方便自己記憶。

3.

然後我把這張圖發給了我的客戶:



因爲對方在設計一個校園課程項目的時候,恰好卡在了這個過程中。
只專注了最後的教學內容(課程),而忽略了前面兩個步驟。
所以這張圖對TA來說就特別有用了。

4.

最後,我把這個思路分享到了好講師的社羣裏。
讓這個素材收集的過程本身變成一個案例分享。


5.

當然,素材收集不僅僅是“複製粘貼”;
更重要的是,讓素材和自己做到的事情融合起來。
比如上面的3個步驟,設計了教學活動之後就結束了麼?
其實不然,真實的項目過程中,除了設計教學活動,對應的教學活動誰來執行,怎麼執行,就屬於項目計劃的部分了。
所以,如果是訓練營是的教學項目,就可以在作者的3要素基礎上,增加一個要素:執行計劃。


6.

是不是感覺上面差一點,如果是OPPO不是就更好記嗎?
activity 可以換成一個P開頭的單詞嗎?

當然可以,activity活動和Product產品(課程內容),其實可以在這個語境下是可以互換的。
所以最終形態的模型就變成了:課程項目規劃OPPO模型。


7.

其實我就是一個“偷書賊慣犯了”。
在看到《荒木飛呂彥的漫畫術》中,漫畫家講到漫畫是強大的綜合藝術,需要同時呈現4大基本元素、畫面和語言。
我一想,做老師不也是如此麼?
於是就依葫蘆畫瓢,把做老師的4要素也借鑑這個結構圖解了一下。



今天的內容對你有幫助嗎?如果有任何問題或者希望小六解答的,歡迎給我留言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