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這杯咖啡的味道和昨天的感覺不一樣了?

傳說中,一隻五彩繽紛的咖啡鳥,大嘴銜着咖啡種子從天堂飛到也門,咖啡開始飄香人間……

早在公元1000年左右,埃塞俄比亞的部落就開始食用咖啡,以保證他們在打獵或長途跋涉中的體力。

對18、19世紀歐洲史影響深遠,被封爲法國“外交王子”達雷杭曾以“黑黝如惡魔,滾燙如地獄,純潔如天使,甜蜜如戀愛”來形容咖啡令人愛恨交加的魅力。一杯杯似魔又似仙的咖啡下肚,人們亢奮難眠到天明。人間若少了咖啡,惡果不小——世人恐怕欣賞不到巴赫的《咖啡清唱劇》、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伏爾泰的《贛第德》以及意大利喜劇泰斗哥爾多尼的《咖啡館人生百態》……這些都是在咖啡因作用下,福至心靈而產生的曠世鉅作。

而咖啡文化發展到現在,世上已有了成幹上萬種咖啡豆、烘焙方法、研磨方式和萃取方法的組合,去滿足不同人對於咖啡的需求。

當你在家中或者氣氛感十足的咖啡館裏喝上一杯手衝的時候,有沒有忽然覺得

“爲什麼這杯咖啡的味道和昨天的感覺不一樣了?”

咖啡師還是那個咖啡師,器皿,咖啡豆,乃至水都沒有更換,那爲什麼咖啡味道不一樣了呢?

除了說一句心情不同,其實真的就是……味道不同了,爲啥不同了呢?這是一個很高深,很複雜的過程……

複雜的過程,想講清楚,把複雜的事變簡單真的是一種智慧。

而如何變簡單?

《好的咖啡》就是一本把味道爲何不同,如何衝出最好的一杯咖啡寫的簡單明瞭,配圖清晰的智慧好書。很薄的一本書,喝着咖啡就能看完。很厚的知識,可以讓你每天都爲自己衝出最好喝的咖啡。

簡單不是說寫的簡單,恰恰相反,這本書的內容相當的紮實。多維度,多角度的把如何製作一杯咖啡寫的清清楚楚。

從文字到圖表,沖泡咖啡六要素闡述的可謂是一清二楚,讓你讀起來及其簡單明瞭。

你喜歡的是酸一點,還是苦一點的咖啡?你是喜歡清爽的,還是濃郁的口感?你能想到最貴的咖啡豆需要花上千美金才能買一磅嗎?

一位專業頂級的咖啡師來給你一個有趣又有料的答案。

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生只夠愛一人,就猶如很多人一年四季只選擇一種味道的咖啡,專情而又……

四季的輪迴,顏色不同,氣味不同,自然也應該享受不同的咖啡纔對,其實何止四季,每天早中晚的咖啡選擇都大有講究。

啥?早上,中午和晚上喝咖啡還有不同的選擇嗎?回答是:當然有!

早上來一杯中度烘焙巴西·薩爾瓦多

從會讓人聯想到堅果和恰到好處的柑橘類味道的溫和口味開始新的一天吧。

中午深度烘焙危地馬拉·哥倫比亞是你的最佳選擇。

午飯後,選擇深度烘焙的咖啡。稍微有點苦味、本味重一點的咖啡是最合適的。

如果說單品的話,危地馬拉和哥倫比亞的深度烘焙咖啡和深度烘焙最相配哦!特別是午飯後容易感到倦怠,這兩款咖啡深度烘焙的苦味和本味能讓人感到神清氣爽!

到了晚上,來杯性感的成人咖啡,中美洲和非洲的日曬式咖啡、埃塞俄比亞的水洗式咖啡或現在被人熱議的瑰夏種等。能讓人聯想到成熟水果和芬芳花香的咖啡也是不錯的選擇。保證會有一個豐盛的夜晚。

十一上映的《我和我的父輩》中,章子怡導演的電影給了人意想不到的驚喜。細膩的表演,讓人淚目。如同有人的評價:你可以永遠相信章子怡的演技。

同樣一杯好的咖啡,你也永遠可以相信一個濾杯的不同就會讓味道有巨大的改變!

濾杯大致分爲“梯形”“圓錐形”“波浪形”三種。“梯形”方面較出名的濾杯有卡麗塔(Kalita)和梅麗塔(Melita)。“圓錐形”方面較出名的濾杯有哈里歐(Hario)和科諾(Kono)。“波浪形”方面較出名的也是卡麗塔。

原則上,過濾咖啡粉的原理是不變的,但是根據濾杯的形狀、孔數和大小的不同,以及是否有“肋骨(溝)”,萃取出的咖啡味道也會不同。

這主要是因爲這些要素會決定熱水在濾杯內滯留的時間是變長還是變短,流速是變快還是變慢。其結果就是,咖啡或是味道變清爽,或是濃度變高,或是本味被引出來。總之,味道會彈奏出一首變奏曲。

特別是根據濾杯形狀的不同,濾牀(濾杯內部的粉層)的深度會發生變化。濾牀的深度會影響萃取時間,對滴濾式咖啡的味道有很大的影響。

這種現象可以用表現通過多孔介質的液體(在這種情況下是通過濾牀的水)運動的達西法則來說明。根據這個法則,熱水通過濾牀時經過的距離越長,熱水的流速就越慢。也就是說,如果濾牀很深的話,熱水要花很長時間才能通過。

例如,在完全按照相同的粉量和粒度來萃取的情況下,因爲直徑大的濾杯比直徑小的濾杯的流量大,所以熱水更容易通過。

像這樣在理解了濾杯形狀的基礎上進行萃取的話,就可以萃取出更接近自己口味的咖啡。在此基礎上,再根據自己的口味和對咖啡本身的風味特性、烘焙程度、混合還是單品等的喜好來選擇濾杯就可以了。

濾杯的形狀、孔數和肋骨長短會影響熱水通過粉層的速度,即所謂的流速(萃取時間)。流速越快,水和粉的接觸時間就越短,流速越慢,水和粉的接觸時間就越長。

因此,如果比較使用同一配方不同濾杯來萃取的情況,會發現流速造成了很大差異,咖啡味道變得完全不同。

同樣是濾杯,但是由於其形狀、孔的數量以及所使用的濾紙形狀的不同,流速會發生變化,其結果就是咖啡味道的不同。

以上的詳實,專業又不晦澀的講解是這本書最吸引人也是給你一個反覆閱讀的理由。

北京的雨,今年格外的勤快,雨中,窗邊和好的咖啡更配。也和我家那臺長久不用,重金購買的咖啡機更般配。

不用的原因除了懶惰,也是因爲不專業,講解的書很多,具體到數字詳細的不多。手中捧着這本書我忽然覺得我家的咖啡機可以再出山了,而不止只是用來裝那啥了!

萃取比例是1:16;即咖啡豆的量爲1的話,熱水的量爲16。如果使用20克的咖啡豆進行萃取的話,需要的熱水的量就是20x16,即需要320克熱水。這妥妥的手把手教學方式讓我怎麼看着那臺咖啡機都心生歡喜,也內心雀躍。

明天早上,我想,我再也不會羨慕那些會手衝咖啡的牛人了!

“咖啡到底是什麼?”--對於這個根源性的問題,作者的回答是,咖啡是“將你引誘向另一個世界的存在”。很哲學,也很玄妙的回答。

咖啡的苦,酸,甜,香似乎也對應了生活中的辛酸和幸福。面對着現實世界的痛苦與辛酸,

即使只有喝咖啡的那一瞬間,如果能忘記那份不愉悅,就能在只有自己知道的“另一個世界”讓心靈得到休息。

毛姆說,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那麼讀一本《好的咖啡》品一杯醇香,“鬆一口氣”對於每天都很忙碌、肩負重責而生活的現代人來說何嘗不是“逃避現實”的休憩之味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