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下半場就是放下

布袋和尚曾有《布袋偈》:“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

我們何嘗不是揹着一個沉重的布袋在世間行走,每行一步,便想着如何填滿這個袋子,可是走得越久,肩上越沉重,到最後,我們恍然發現,其實在人生路上,我們早已舉步維艱。

何不選擇放下?只因一念放下,萬般自在。唯有放下那個布袋,我們才能找回曾經最樸素最誠摯的自我。

放下,是爲了更輕鬆地拿起。  有人問達摩:“如何才能變成一個自己快樂,也能給別人帶去快樂的人?”達摩笑了笑,回答:“無我;慈悲;智慧;自在。”

何爲“無我”?——把自己當成別人。

何爲“慈悲”?——把別人當成自己。

何爲“智慧”?——把別人當成別人。

何爲“自在”?——把自己當成自己。

人之心,千尺深。人世間,你我他。不懂得自己,何以瞭解他人。

懂得自己,就是懂得自己是誰,懂得自己所想所要,爲什麼要,怎樣要,怎麼得。瞭解別人,就是要共情他人,體會他人心意,從對方的角度考慮,接納他人。知己知彼,才能你中有我,我中有他,才能讓自己成爲自己的同時,也讓別人成爲別人。如此,有寬容,有空間,真空妙有,各自自在,彼此歡喜。

放下,不是逃避,而是持一顆平常心。

放下,是爲了更好地拿起。

"我們今天所受的,都源自昨天所做的。我們今天所做的,也會決定我們明天所受的。空想沒有意義,只有去做,纔會明白生命的本質是什麼。"

凡人之所以常常自尋煩惱,只因放不下人世八苦。這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每一樁苦楚都可以令人生出糾纏的執念,而選擇斷然放下才是人生後半場最聰明的處世哲學。

"本色住山人,且無力斧痕。”生活在"真空妙有"的人是不造作、不貪婪、不刻意,不虛僞的。

放下心中的執念,放下自尋的煩惱,放下失去的不甘,放下取巧的心思。但,不放下善意,不放下自我,不放下相信。還有,不放下放不下的紅塵。紅塵更生動,更鮮活,因爲紅塵有血肉,紅塵更有愛。在紅塵中追求快樂,而快樂源自放下,自在,源自相信,善意。

沒有修禪的心境,也無悟道的慧根,那就在凡塵中守候,會有山重水複,也會有柳暗花明。

在凡塵裏,同樣可以實現自我。

松花釀酒,春水煎茶。心無掛礙的時光纔是人生裏最珍貴的日子。

豁達地面對濃淡相宜的時光,獨處於長短皆逝的流年,在遠近相安的人心裏懂得知足,在往來皆客的浮生裏學着放下。

歲月憑風轉,身安心亦安,這便是人生過半,我們最好的活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