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45】“享受”還是“避難”?

我並不深刻了解他,只是在《西南聯大英文課》一書中讀了他的兩個篇章《負重的牲口》《河之歌》,便有所銘心了,當然,我讀的是中文文本,英文文本我是沒有能力閱讀的——這也是我這個60後的一個“心病”與“遺憾”。

後來,因無意中看到某專家推薦他的又一本隨筆集《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再次興趣於他,也就網購了他這本書。

他就是英國著名劇作家、小說家毛姆(威廉•薩默塞特•毛姆,1874-1965)。我以爲,他是與魯迅先生同時代的作家,並都有“棄醫從文”的經歷,所以,我將其看作“英國版的魯迅”,在小說創作上,他們也確有相通之處,不過,他的名著《月亮與六便士》我還沒讀過,有待來日吧。

我現在正興致於他這本“避難所”的書。該書由三個部分組成:怎樣讀書纔有樂趣,怎樣的人寫出怎樣的書,怎樣思考就有怎樣的人生。合計17個篇目,22.3萬字。連一本書都不能系統地讀完,還談什麼能力?這是我的讀書“自我鞭策法”。由之,此書的閱讀,是不會“半途而廢”的。

怎樣讀書纔有樂趣?我的答案是,樂趣地讀書,樂在其中地讀書,纔有樂,但必須選擇有趣的書來讀。當然,這“有趣”是因人因時因地而不同的。

到書中“避難”,誰人會這樣選擇與作爲呢?恐怕爲數不多。又是避什麼難呢?該是“貧乏”與“膚淺”之難吧?

我的讀書,多是享受型的,享受與偉大思想的對話與交流。或許,到了老年,這“避難”的成分會多些吧,免於孤獨、寂寞之難,不是“知音難覓”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