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名利的海上航行

文/林清玄

清朝的乾隆皇帝下江南,到了鎮江的金山禪寺,由住持法磬禪師作陪,站在山頭上欣賞長江的風光。乾隆看見江上的熙來攘往的船隻,問法磬禪師:“長江一日有多少船往來?”

法磬禪師說:“只有兩條船往來!”

乾隆不解地問:“你怎麼知道只有兩條船呢?”

法磬禪師說:“一條船爲名,一條船爲利!”

乾隆聽了大爲讚歎。

讀了這個故事,我們也可以找一天到臺北最繁華的忠孝東路看看,在街頭上走來走去的只有兩個人,一個人爲名,一個人爲利。然後我們看看爲着名利而奔走的人,臉上也只有兩種表情,求得的人歡喜,求不得的人悲哀。

但是,很少有人想到,求得的人也有失去的時候。求不得的人,有一天也可能求得。得與不得就像一個轉輪,壓迫着我們前進,生命的痛苦就在這種壓迫中產生了。

名利是永遠求不盡的,我們看看世間許多大富有的人,還在追求更大的利益;許多名滿天下的人,還在追求更大的名聲;所以,問題的根源並不在名利,而是在慾望呀!要求取安心之道的人,不在於反對名利,而是在於慾望的止息。

慾望不只帶來名利的問題,它也帶來權勢的執着、情愛的迷戀,甚至造成了貪心、嗔恨、愚慢、傲心、懷疑五種毒火的焚燒。

降伏企圖、執着、迷戀的根本方法,就是使慾望淡泊而有一個無所得的心,“無所得”如斬斷毒樹先斷其根,則枝葉就自然落盡,再也不能污染我們的心了。

《心經》上說: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綞,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
無掛礙故,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菩薩的心無所得失,依着玄妙的智慧走向彼岸,心裏沒有任何的掛礙;由於沒有掛礙,也就沒有恐怖,遠離了知見的顛倒、幻夢與妄想,因此達到了徹底清淨的境界了。

在名利的海上航行,隨着慾望的波浪洶湧上下的我們哪!最重要的是無所得的心,心裏還有着渴求、有着動亂、有着奔馳和流動,就無法清淨了。在生活裏,有好茶時喝好茶;沒有好茶,普通的茶也歡喜;連普通的茶也沒有,喝水也感到歡喜。

在歷程中,樂來歡喜地承受,苦來甘願地承擔,不拒不迎,不即不離,那是深知不論苦樂,裏面都有般若波羅蜜多呀!

當我們有了無所得的心,依然在滾滾紅塵奔忙,那時我們也還是有兩條船。

一條是因爲慈悲。一條是爲了智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