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搞错了

真的搞错了

20211007

前些天在网上下了一段张嘉佳“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听过之后觉得不对,至少是风格不对,只能再次搜寻,并结合网页的介绍,最后还是找到了。

这一次是找对了,与想象的无异,果然是这个味道。故事的内容不用过多叙述,大体上还是一帮年轻人,学生背景,恩恩怨怨,这个世界似乎就是这样。

听着听着,忽然就想起了以前听过的几段,先是慕容雪村“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然后是辛夷坞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觉得这三个有相似、相同的内容。

成都,2002年出版,致青春,2007年出版,路过,2013年出版,相隔5~6年,似乎代表了一个阶段、一个时代的生活,也只代表那个时代的生活。

这几个故事的主角都是学生,故事的内容都是有反映学生生活,以及后学生生活,这些生活是我所未知的,总体的感觉就是一个字,丧。

丧,似乎是一个流行词,沮丧,懊丧,不积极,有些灰,有些奇怪,现在的生活是这个样子的吗。

我也当过学生,也在学校呆过,然而我的生活中没有这样的事情,当然我不具有代表性,似乎我的生活才是真正的丧,无趣,可是他们的生活就能有代表性吗,不知道,无论如何,这些不是我的生活。

这三段故事还有一个特点,表面上看都是讲普通人的故事,然而实际上并不是,也算是一种类型故事吧。最近还听了一段许子东老师的音频,讲文学的,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是一个流行的主体,当时还不理解,现在想来,这些故事实质就是一类。始乱终弃,分分合合,形式相同,性质相同,现在的学生,实质也就是过去的秀才,因此他们的故事就有了一些共同的特点。

许子东老师还讲了一点,就是小说故事里,很少有,或者说没有写水泥工,工人,农民等的故事的,即便是写了,最后也会变成才子的故事,他们通常要去上学的,这样还是会变成才子佳人的故事,一方面他们的故事没得写,一方面能写故事的人多数都是有才子的身份。想一想说的也是,也算是对这种情况有一些理解。

一家的感觉,一家的故事,过去不是这样,现在可能是这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