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態的正確姿勢

積極健康的心態應該有正確的姿勢。《易經》:“君子以獨立不懼,遁世無悶。”

君子處世,內心強大,勇往直前,毫不畏懼,就算處於艱難之時,不被人理解,仍然能夠保持內心平衡,不怨天尤人,而是沉潛起來,等待時機。

這就是《易經》教導的,心態的正確姿勢,後來還有“無欲則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類似說法。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如何獲得這樣的心態,靠的還是不斷地實踐和感悟,具體來說,是四個方面:


1、敬畏


敬,不是表面的供奉而是由衷的坦誠。

畏,不是內心的懦弱而是靈魂的震撼。

《易經》:“天垂象,見吉凶。”

天地有定律,四季有成規,萬物有法則。自然、生死、善惡是我們要敬畏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舉頭三尺有神明。

有所敬畏,纔不會爲所欲爲,纔會懂得尊重、把握分寸、守住底線。

知道敬畏,才能保護我們內心的良知。

曾經中國人不缺敬畏,害怕天打五雷劈。

今天,面對傷害孩子的事件,想問一句,中國人,你還有敬畏之心嗎?


2、慈悲


《易經》:“君子以厚德載物。”

“厚德”就是慈悲。慈悲是托起世界,使衆生解脫的力量。

當心中有了慈悲,才知生命盡是天籟。

有慈悲心的人,有大智慧,也都有大的福報。

慈悲就是包容,是放大心量。

沒有慈悲的人,對很多事情都看不慣;具有慈悲的人,則能看開很多。

“世間沒有可恨的人,只有可憐的人。”這句話道出的,正是慈悲的真諦。


3、捨得


《易經》中有損、益二卦,有損就有益,有得必有失。

同樣,捨得意味着:舍才能得,不捨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學會放棄才能擁有,全部得到是不現實的。

在人生的漫漫長路中,要捨棄不恰當的自我定位,要忘卻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不苛求、不奢求、不強求,纔是捨得的最高境界。


4、務實


《易經》:“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

該靜止的時候,必須靜止;該行動的時候,必須行動。不論是靜止,還是行動,都要掌握好時機。

這實際上就是理性精神,就是務實心態。

務實心態是一種基於行爲的態度,具備務實心態的人不會急功急利,不會投機取巧,而這是符合道的。

務實比聰明更重要。聰明反被聰明誤,我們往往因爲自己的聰明而忽略了實幹。

有時,放下自己的聰明,務實地做點事情,持續把事情做透,才能真正達到自己期望的目標。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