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書用字(下)

三、古今字

上一講講了通假字和異體字,在講通假字的時候,王老師留了一個思考題,那就是不亦說乎的說是不是通假字?現在可以肯定的告訴你答案,它不是通假字。而是和豎心旁的喜悅的悅,構成了一對古今字。

什麼是古今字?《說文解字注.言部》清.段玉裁曰:“凡讀經傳,不可不知古今字。古今無定時,周爲古則漢爲今,漢爲古則晉宋爲今,宋爲今,隨時異用者謂之古今字。”

這段話什麼意思呢?這個古今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實際上是我們上古的時候,這個文字相對來說少一些,那我們語言裏的詞兒卻並不會少,語言裏面的詞可能還是很多的。就像我們現在有些方言還很多,但是你想準確的把方言用文字給表示出來就很難。

所以我們古代的詞或者是詞義引申了,或者是把這個字借來用一用,這就導致我們書面語裏面,一個漢字它就兼職了,開始記錄更多的其它意義,慢慢地一字多義的現象就越來越普遍。導致後來的人理解書面語的時候,會產生很多歧義。

那麼怎麼樣把這個歧義給消除呢?我們古人就採取了造新字的辦法。這個字它記錄了某些意義,再給它分化出來造個新字。這個新造字和原來的字合起來就稱爲古今字。

常見的古今字有哪些呢?

比如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的説,它就是豎心旁悅的古字。

《說文解字》曰,“説yuè釋yì也,也有人讀作說釋shì也。從言、兌。一曰談説。”

許慎的這個解釋,就這個言字旁的這個説,是表示高興的意思。也有人認爲它是表示說話的意思。言字旁的説,它爲什麼有高興的意思呢?其實,説對於另外一個字來說,它也是今字。

《說文解字》有個兌的解釋:兌,説也。這個字它就是喜悅的意思。它怎麼有喜悅的意思呢?我們看這個字它的古文字形體,上面是像八一樣,中間是口,下面是一個人形。就是人張着口往外面說話,說的很高興,這就是喜悅。

後來用言字旁表達喜悅,再後來又把言字旁變成了豎心旁。

而實際上在用言字旁表達喜悅的時候,有沒有豎心旁這個字呢?是沒有的。我們前面也講過通假,它有一個時代性,就在這個時代裏面,這兩個字都有。它沒有用正確的字,卻用了另外一個字,這叫通假。

知:知道的知,知道多了就是智慧,後來又到了智慧的智。“智”

《論語》裏面說:“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用的就是左邊那個知字。

大:大變成太。早期表示太子、太師、太傅、太宰等等都是用的這個大字,沒有用下面這個有點的,下面加點是後來的寫法。

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曾經說:“凡言大而以爲形容未盡則作太。”比大還要大,這個時候就是太,這是後來產生的字。

責:債務的債,後來加了單人旁。“債”

訃:訃告的訃,本來就是走過去把一個事情告訴別人,這叫訃。後來着重用言語告訴別人。就把走字旁換成言字旁。“赴”、“訃”

反:返回的反,後來加了走之旁。“返”

賈:價錢的賈,加了單人旁。“價”

我們古詩還有一些常見的古今字。

屍:比如像這個屍早期它是個人形,就在那坐着,但這個屍它實際上是個活人。爲什麼這個屍是活人呢?因爲它是代表死者接受別人的祭祀的。後來加了個死表示死屍了,就是死掉了,就有區別了。“屍”

島,水中小島又給它旁邊加了水字旁。“州”、“洲”

其實這個州已經有水了,它旁邊就是水,中間是小島。

止,本來就是腳趾,後來加了足字旁。“趾”

莫mù,就是表示日暮,後來因爲這個字被借走了。表示不要的意思。它把它借走還不還了。那怎麼辦呢?就在這個莫下面再加一個日,就形成我們現在日暮這個暮的寫法。“暮”

要yaō,給他加了肉字旁。要求的要,它本來就是我們人的這個腰。《說文解字》裏,就是兩個手掐着腰站立的形象。

《說文》曰:“要,身中也。”身體的中間部位這是腰。

《墨子.兼愛》曰:“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要,古靈王之臣皆以一飯爲節,脅息然後帶,扶牆然後起。”

意思說楚靈王他喜歡這個士人細腰,所以上有所好,下必甚之。那麼大臣怎麼辦呢?只吃一口飯或者只吃一碗飯就不吃了。繫腰帶怎麼辦?那可不是輕鬆系的,要深吸一口氣,把這個腰變細,然後繫上帶。用這個來強迫自己不要多喫。經過長期這樣餓,就形成營養不良,扶牆才能站起來。這是腰在這裏的用法。

還有擒拿的擒(禽、擒)、影子的影(景、影)、眼眶的眶(匡、眶)、捧(奉、捧)、鼻(自、鼻)等等都是這樣的。

我們這個今字是怎麼產生的呢?經過前面的講解,我們可能也體會到了,它是在古字的基礎上,增加了表達意義作用的形符,產生了新的分化字。這個新的分化字表示本意。

一、增加有表意作用的形符

1、分化字表示本義

它:本來是毒蛇,有點像眼鏡蛇。它加了一個蟲huǐ字旁,變成我們現在的蛇。

韋:本來是包圍的意思。給它外面再加一個框框表示包圍。

而那個沒有框框的就表示這個熟牛皮去了。

暴bù:本來表示曬東西。《說文》曰:“暴,晞也。”就是曬的意思。後來給它左邊再加一個日,表示曝曬、曝光。左邊這個暴bù就表示暴bào的意思,就表示暴露、殘暴這樣的意思去了。

居:這個居緒論裏面也講了它是蹲的意思。這個居經常表示居住,而這個蹲着的意思,在表達的時候就給它加了一個足字旁。“踞”

然:燃燒。我們看《說文解字》,小篆它是下面是火,右邊是犬,左邊是肉。就是烤狗肉,這是燃燒。

然,很早就表示這樣、然而這樣的意思。那要表示燃燒,就在它左邊再加一個火字旁。“燃”

益,小篆下面一個皿,上面是橫放着的水。這個橫放它有含義在裏面,表示這個水滿地流出來,溢出來了,但是這個益我們知道,很早的時候就表示更加、越來越,或者說好處這樣的意思。那要表達溢出來這個意思呢?就給它加個水字旁。

這都是在古字的基礎上,增加有表意作用的形符來產生新的分化字。

2、分化字表示引申義

取:本來是一隻手拿着一個耳朵。表示在戰爭的時候把敵人的耳朵割下來,這是取。但是這個取它後來意思就泛化了。你得到什麼東西都叫取。你得到一個新女子,得到一個新媳婦這也是取,所以這個意思就給它加了個女字旁。

解:分解的解。本來是把這個牛給分解開。分解開當然引申出來的意思就是鬆懈,後來就加了豎心旁。“懈”

3、分化字表示假借義

還有分化字表示假借義,這個字本來就是假借過來的,假借來表達我們語言中的一個詞。比如像獅子。

獅子在漢代的文獻裏面,我們可以看到獅子這個說法。當時還沒有犬字旁,只有用老師的“師”來表示。後來因爲老師的師,它承載的意義比較多。有軍隊的意思,有老師的意思。那要表達動物,就給加上一個犬字旁,來表示它這個假借義。“獅”

還有古字產生今字,也有的是以古字爲基礎,增加表音作用的聲符。

二、增加有表音作用的聲符

星:本來這個星字就是三個小圓圈,放在一起表示天上的繁星點點。後來給它加了一個生做聲符。

自:甲骨文裏很形象的鼻子的形狀。但是這個字它也表示自己。表示從哪裏來,就給它下面加了一個畀bì,表示它的聲音。“鼻”

三、改換古字的形符

我們產生今字的方法,還有比如說改換古字的形符。

說yuè:言字旁變成豎心旁。“説”、“悅”

訃告的赴走字旁變成言字旁。“赴”、“訃”

倡導的倡從口字旁變成單人旁。“唱”、“倡”

四、改換古字的聲符

藩籬的藩,從這個番變成潘也是產生今字的方法,這樣產生的今字不是特別多。

五、完全改換字形

霸:《左傳》裏面。春秋五霸它就有可能寫成伯,在那個時候它只有這個伯父的伯來表示這個霸主。表示侯伯。沒有雨字頭這個霸,後來就有雨字頭這個霸專門表示霸主。

六、對古字略有有增損

我們剛纔說的這個“大”變成“太”,都是這樣的一個產生今字的辦法。

我們前面舉的古今字都是一對一的關係,但實際上還有一些古今字。它一對多。

一對多的古今字

奉,《說文解字》說奉,承也,就是捧着的意思。由捧着,那就引伸出來,把這個東西給別人。比如把糧食給別人就是俸祿。所以奉它實際上對着俸祿的“俸”和提手旁的“捧”。

闢,它對女子旁、單人旁、門字旁、走字旁、言字旁,對着好幾個今字。


一對多,比較複雜一些。

清代學者王筠,他在《說文釋例》卷八有這樣一段話,留給大家思考。想一想他到底表達什麼意思?什麼是分別文?什麼叫做字有不須偏旁而義已足者?

四、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區分

古今字它主要是從視覺上來區分一個字的不同意義。

通假字它是從聽覺上用一個字的聲音,代表另外一個字的聲音。

古今字其實涉及到意義的分化和新的詞語的產生。那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我們的漢字一直都採用,古字分化出今字的這種辦法,區分不同的意思。中國到現在會產生多少個漢字?又得造成多大的記憶負擔。不過我們提的這個問題,並沒有成爲現實,因爲我們的老祖先在很早的時候,就嘗試了用多種辦法,來避免不停的產生新字。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請看下一講。漢語概念化的進步,古代漢語詞彙的構成與發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