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6: 如何在閱讀中學寫作?|寫作100天

昨日更新的一篇文章其實就是我在閱讀中獲得的養料。寫作與閱讀是相互的。寫得好的人一定是一個大量閱讀的人,但大量閱讀的人不一定意味着寫的可以。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在閱讀中學寫作呢?

本着這個問題,我開始準備寫作100天挑戰的第六天內容——如何在閱讀中學寫作。

閱讀與寫作是相互的。寫作是將我們的思考整理出來的一種活動,而閱讀只是讓我們停留在思考而不是將之整理顯現。

我最近又開始大量的閱讀,這是爲了做好這“寫作100天”的挑戰,尤其是自己同時還在創作一篇短篇小說《如意》。爲了寫好小說,我重新開始讀起了小說,而這次閱讀主要是爲了學習如何寫好小說。

其實如何在閱讀中學寫作,答案很簡單。

1、學會歸納與分析

就拿我最近讀的江戶川亂步的兩篇處女作來說,我試着從作品的結構、角色的刻畫,對話節奏等,讓我知道如果我寫這樣的小說,應該如何着手。以江戶川亂步的短篇《一張收據》爲例:

讀罷《一張收據》,江戶川亂步先生在結構上依然延續了其處女作[[兩分銅幣]]的結構,“上”部給出兇案以及錯誤的推論;“下”部則是主人公一番反駁推論而做的推理。結構明瞭,故事情節也相當緊湊。

因爲是推理小說,所以我借用前日開始看的一本書[[暢銷作者寫作全技巧]]中的分析角度來試着分析《一張收據》。在《暢銷作者寫作全技巧》中大澤在昌是從六個角度點評其學員的作品。這六個角度分別爲:情節、角色、文筆、對話、立意和噱頭。

小說一張收據在情節上主要體現在故事都很集中,“上”部講述了一件被江戶川亂步設計爲奇談的事件——一名婦人慘死在列車的鐵論之下。這便是整個故事的開端,但如果只是敘述一件慘案,便顯得平平無奇了。緊接着江戶川亂步安排了一個角色上場,通過他宛如小說家天馬行空的推理,判定了兇手是誰。但這也只不過是過度階段。緊接着,江戶川亂步安排主角進行點評這個角色的推理,進而推動小說進去到“下”部分。“下”部分開頭,江戶川亂步沒有做過多鋪墊,直接給出關於事件的另一種推論。整個故事都被一個偶然得到的線索——一張收據牽引着。如果你以爲主角的推理是正確的時候,最後結尾處的反轉纔是小說的神來之筆。因爲這些推理過程,只是主角想爲他崇拜的嫌疑人開脫而做的推理,其實完全可以否定這個推理。如此曲折的故事,在情節上可謂滿分。

小說一張收據的角色刻畫如何呢?我以爲刻畫較爲成功的是配角,即那個給列車碾軋事件作出推理的人。刻畫的成功在於,江戶川亂步在寫的時候會帶入那個角色,中途說一些碎話,比如如何如何賣弄自己的學識等等,讓人覺得這個角色就是如此一個令人有點討厭,但不得不佩服他聰明的角色。而主角其實跟配角算同類人,不過對於這種突入其來的線索的設定,鑑於是[[江戶川亂步]]的初作,就不多贅言,因爲這的確是整個故事推理中最爲不穩定的一點。總體而言,角色刻畫上亦屬於合格。

對話方面,不多贅言。因爲總體來說,日本小說中的對話寫的是節奏恰到好處的那種,江戶川亂步雖不像後期作者橫溝正史、松本清張等敘述更爲簡潔明瞭,但總體上也差不到哪裏去。

談完三點後,再看小說的主題是什麼?

其實,江戶川亂步刻畫了一個複雜的人心,列車碾軋事件的死者長期備受病痛折磨,雖然丈夫在社會上有着不錯的社會地位,但因爲難以忍受死者因爲病痛引出的系列症狀,而有了外遇。所以死者親自策劃了自己看似被丈夫所害的死亡,既是爲了從病痛解脫,也是爲了報復。所以,姑且可以將主題看作是復仇。

2、學會模仿

分析是模仿的前提,如果說在閱讀的過程中都不能主動分析作者的寫作思路,那讀的再多都不能反哺作用到自身的寫作能力上,便是無意的。

我在讀了芥川龍之介的短篇小說《袈裟與盛遠》,第一個是覺得構思精巧,通過上下部,分別爲主角“袈裟”與“盛遠”的心理描寫,構建了整個短篇小說的故事,於是也仿寫了一篇。然而仿寫只能學習形式上的,語言的魅力還需要自己去打磨。

其實,打磨語言也是可以在閱讀中學習的。比如,遇到一些新奇的比喻、句式等可以收集起來,爲自己將來創作提供素材。

除了上述兩種方式外,更多的就是要堅持每日練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