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我意識開始萌芽【392】

一般來說,1~3歲是孩子自我意識開始萌芽的時期,表現爲自我中心性。他們往是從“我”出發,不知道還有“你”“他”的概念。他們認爲自己的東西是自己的,別人的東西也是自己的,所以看到喜歡的東西就會拿走,感興趣的東西就會據爲己有。他們的.“搶”是沒有任何惡意的,是一種很正常的行爲。

這個時期的孩子只是意識到自己的力量與獨立存在,還沒有意識到別人的力量與存在。當他懂得“我”之外還有“你”和“他”時,他就會意識到“我的”是“我的”,“你的”是“你的”,這種行爲就會慢慢改善。

積極引導,正確教養

當寶寶搶別人玩具時,父母不要大驚小怪,更不要訓斥他,而是應該給予他正確的指導。那麼,父母應該如何做呢?

1.幫寶寶建立所有權的觀念

孩子的自我意識形成是一個從模糊混沌漸漸走向清晰的過程,而外界事物對孩子的刺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着自我意識的清晰度。作爲父母,我們應該儘早幫助孩子建立所有權觀念,在孩子處於“自我中心期”時,給孩子一些必要的指導,從而促使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爲個性。

比如,當寶寶玩同伴的玩具時,你可以強調一下:“這輛車是弟弟的,你只能玩不能帶走,玩一會兒要還給弟弟,你的車在家裏呢!”這些話可以讓他們儘快建立所有權的觀念。

2.培養寶寶良好的習慣

當寶寶想要拿別人的東西時,很多父母都會採取直接制止的方法,常會說:“這孩子怎麼這樣,怎麼能搶別人的玩具呢?趕緊給人家還回去!”“寶寶,你怎麼能打人呢?”其實,這樣的話對才三四歲甚至更小的孩子來說是沒有作用的。最好的表達方式,還是直接告訴他應該怎麼做,讓他去嘗試。

比如可以對寶寶說:“你如果想玩別的小朋友的玩具,你應該先問一下他願意不願意,或者,你可以問他是否願意和你交換玩具玩。”要讓孩子確切知道應該怎麼做,而不是僅僅告訴他,不能搶別人的玩具。當孩子的行爲表現有進步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及時肯定,以此強化他的表現。比如,當孩子不直接搶而是會試探地問下是否可以借玩具玩的時候,父母對於孩子的表現要給予及時表揚。這樣,孩子纔會進一步明確怎樣做纔是正確的。

3.教孩子學會分享

2歲左右的孩子,常常不情願把玩具給別的小朋友玩,這是正常心理。當其他小朋友想玩他的某個玩具時(特別是他正在玩的玩具),父母不應強制他“禮讓”給別人。如果每次你都要他不情願地禮讓,孩子會覺得,不僅是小朋友,就連大人,包括自己的父母都想搶走他的東西,這會促使他的佔有慾更強。

父母應該引導他願意和別的小朋友玩,從中再想一些可以讓他們分享玩具的玩法。比如:一輛小汽車,兩個小朋友輪流開;一輛三輪車,一個騎,一個推。以此來達到分享的目的。在家裏,父母要培養孩子從小習慣和別人分享。

比如,喫東西時,父母要有意識地人人分到,不能光讓孩子一人享用。這樣,慢慢地就會使孩子順利度過這一時期,朝正常的方向另外,父母在平時也要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如果爸爸媽媽在喫東西時,先給爺爺奶奶喫,時間長了,孩子就會模仿父母的行爲,慢慢就學會和人分享了。

4.被人搶時,父母不要“扮大方”

當自己孩子的玩具被別的孩子搶時,父母不要強行把玩具從自己孩子手中搶過來去滿足別的孩子。因爲時間長了,孩子就會形成思維定式,使其變得越來越懦弱,漸漸地就會形成優柔寡斷、不敢反抗、不會拒絕的性格。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父母應該做孩子的保護者,甚至被搶走的玩具也要幫孩子要回來,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呵護。同時,父母也要和別的孩子講清楚,要想玩別人的玩具應該經過別人的同意,要有禮貌地請求,而不是硬搶。這樣,不但保護了自己的孩子,同時還能讓兩個孩子明白,搶玩具的做法是不對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