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5期【教學隨筆】

        一路閱讀,一路成長
                ——我的教師成長之路

                文/高平三中  張永剛

      《創業時代》裏有一句經典的臺詞,我很喜歡: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夢,萬一實現了呢?

        我記事以來就在做一個夢——戲曲夢;做一個像梅蘭芳一樣的戲曲大師。這個夢好像是伴隨着我的第一聲啼哭就種下的種子。如果這個夢一直做下去,我現在可能是這個模樣。

      爲了追夢,我每天早上在上學前早早起來練基本功——踢腿、下腰、劈叉;平時聽聽唱片;週末有時間就跑到山上去喊嗓子。15歲那年,我初三,身體越來越硬,變聲期已經來臨,我知道,如果不走,我可能就實現不了我的夢了,但親人的勸阻,父母的悲淚,讓我停下了腳步。我決定放棄做梅蘭芳,於是,我變成了現在這個模樣,做了一名語文教師。

      把教師夢種到我心裏的是我小學三年級的語文老師兼班主任,當時東宅小學的馮新華老師。我們村是一個小山村,村裏經常會沒有老師,我們也經常是上幾天學,放幾天假。三年級下學期,臨時代課的高中畢業生,被一個家長罵走後,我們村裏好長時間都沒有老師。我母親爲了不耽誤我的學習,託人找關係,把我送到了鄰村東宅小學上學,並向老師承諾,不管村裏有沒有老師,我都會在那裏上學,直至小學畢業。

      我們當時的班主任叫馮新華,是一個語文老師,那個時候條件艱苦,普遍對學習不重視,但馮老師卻讓我們每人捐三五本書,多爲小人書,拿一個紙箱用白紙裱糊好,用毛筆在上面寫上“班級圖書”四個字,然後把書整整齊齊放在紙箱裏,置於教室一角。那個時候,每到放學時分,借書便成了我們最快樂的事情,特別對於我,回家的路有三裏地,我常常是手捧着書,邊看邊往家走,有時還沒到家,便看完了一本書。

      馮老師讓我們每天練習毛筆字。我們寫完交上去,老師就在寫得好的字上畫一個一個的圓圈,每次發下來,我們便數圈,誰的圈多,誰就會成爲大家羨慕的對象,也會成爲大家學習的榜樣。

      馮老師還讓我們講故事,每到“六一”或“元旦”,班裏就會開展講故事比賽,我因常常聽父親讀他的演義小說《呼楊合兵》,因此記下不少片段。就給大家講這些故事,竟然得到了老師的賞識,得過多次一等獎,那時領到一支筆或一個紅旗,覺得就是天下最幸福的事情。

      那時覺得老師真厲害,他好像一本百科全書,什麼都知道;他好像是一個樂隊指揮,讓每個小朋友都聽他的號令;他又像一個魔術師,總有許多新鮮花樣,讓你着迷,使你沉醉。於是有一段時間,我便夢想自己能成爲一個老師,像馮老師一樣的教師。

      15歲那年,梅蘭芳做不成了,我又回學校復讀,向着自己的教師夢出發。92年中考報志願時,當時在稅務局工作的大哥,主張我報考省稅務學校,可是我還是遵從個人的意願,報考了晉城師範。95年師範畢業,我又被學校推薦到省教育學院脫產學習兩年。

      97年8月,在馬村中學,我終於登上了講臺,成了一名人民教師。我的教師夢實現了。我像一粒種子,開始在教育的大地上,生根,發芽,抽苗,開花,想着能不斷成長爲自己喜歡的樣子。

      我總覺得,我是一個願意當老師的老師,我是一個自信自己能夠當好老師的老師,但是我也是一個不知道該如何當好老師的老師,因爲我大學學的是音樂,可我要帶的是語文課,心裏沒底。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我把學生對語文的興趣培養起來了,何愁學生們不喜歡上語文課呢?

      於是,我從興趣入手,想方設法讓學生愛上語文課,愛上我這個語文老師。

      發揮專業優勢,激發學習興趣。我相信,音樂是人類共同的聲音,我們每個人包括孩子都是天生的音樂家,文學和音樂是人類兩種不同的語言,在音樂中我會和孩子們彼此靠近,互相溫暖。學習古詩詞,我們在古典音樂中穿行,讓錚錚琴音伴隨朗朗書聲,流淌在彼此的心間;學習《北京立交橋》,我們聽蔡國慶的《北京的橋》,在優美的旋律中體會歌詞與文章的美妙;作文課上,我們聆聽《梁祝》,在小提琴嫋嫋音韻中展開想象的翅膀,讓思緒化作一行行靈動的文字;有時,我們甚至讓學生在課堂上教唱歌,我們品味歌曲詞韻,體會歌曲內涵,進行情感薰陶。在音樂中誦讀、體驗、暢想。很快地,孩子們就喜歡上了我的語文課。

      開展各種活動,體驗學習快樂。每個單元學習結束後,我們一定會組織一次單元知識競賽,從字詞聽寫到文章內容再到課外知識,從必答到搶答再到風險闖關,孩子們參與着,體驗着,刺激着,快樂着。遇到節日組織朗讀演講比賽,印象最深的是在一次“自讀日記比賽”中,一個女生流着淚讀完了她的日記,我也流着淚聽完了她的日記——她因爲家庭困境,要退學。爲了留住她,我把一個月的工資送到他父母手裏。99年元旦,我爲兩個班級舉行“元旦聯歡擂臺賽”,當時校長把我叫到教室外,黑着臉說:永剛,你可不能不務正業啊。我忐忑地點點頭,回到教室,又沉醉於節日的歡聲笑語當中。如果週末天氣晴朗,我還會帶着學生們去爬山,去趟河,捉螃蟹,逮小魚。在活動中,我們師生的心靠得更近了,我和學生的感情更深了。

      參與班級管理,呵護學生成長。不知大家剛參加工作時是怎樣的,我那時就是恨不能自己也變成一個學生,每天和他們在一起。最怕過的就是星期天,節假日。我樂於和學生說話,他們也願意和我交心,有一次,班長手錶丟了,他沒有去找班主任,而是來告訴了我。上語文課時,我讓大家擡頭看着我說:“請大家看着我眼睛,我會很快地找到誰拿了手表”。大家都睜大眼睛盯着我,彷彿要努力的告訴我——這件事和我無關。只有兩位女同學不敢正視我,我的心裏有底了,我接着說,我已經知道是誰拿了班長的手錶,我想這位同學只是在和班長開玩笑,只是嫌他平時太能管閒事,想捉弄他一下,但是丟了手錶,班長很着急,請這位同學課後悄悄地把表還給班長,就當這件事從來沒有發生過。果然,班長的手錶有失而復得了。爲了瞭解學生情況,我家訪過;新年到了,學生家長還讓我爲他們寫對聯;家裏邊兒做了好喫的,也會讓學生帶給我;學校組織歌詠比賽,我一馬當先選歌、排練。現在想來,我那時候就是奪權、篡位。幸而班主任張老師是個心胸寬廣之人,他從來沒有對我表示過不滿,反而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積極主動地向我伸出援手。就是在那段時間,我無意中在一份報紙上看到了魏書生的介紹,迅速購買了他的一套教育叢書——《班主任工作漫談——獻給青年班主任》《魏書生文選》《魏書生教育方法一百例》《家教漫談》《魏書生中學語文教學改革實踐研究》等,成了他的忠實粉絲。沒想到,我的同事胡天吉老師也迷上了魏書生,他是長輩,是班主任,經常和我探討班級管理的事情,那時候我就盼望着什麼時候自己能當上班主任,把我學到的班級管理之法運用到教學當中呢?

      我最怕放假,所以放假後常會寫思念學生的文章。那次開學後,看學生的日記,有一個學生竟然寫了對我的思念——我常常望着東北方向,那是張老師家的方向;有一輛客車經過,我常常想,老師也許會從上面走下來吧;聽到有人敲門,我希望開門看到的是張老師。看了這樣的文字,讓我更增強了當一個好老師的信心,也讓我更加盼望,能夠儘快的當上班主任。

      99年8月份,我真的當上了夢寐以求的班主任,接手了一個初二。開學後,我發現教室下半截兒綠色牆壁剝落,便組織學生利用週末時間,買了油漆,重新刷了一遍,然後置辦花卉,準備轟轟烈烈地開始我的班主任工作。可是,不到一個月,我就被調進市裏,來到高平三中,繼續做起了語文老師。我的班主任夢也隨之夭折。

      現在想來,在馬村中學,可能是我從教以來最幸福的兩年,我沒有什麼教學經驗,但憑着自己對學生的一腔熱愛,對教育的滿腔熱情,我收穫了最單純最寶貴的幸福與快樂,也獲得了教育最寶貴的經驗——能走進學生心房的老師就是最成功的老師,能激發學生興趣的教育就是最美好的教育。

      99年9月,我進入了高平三中,第一次走進教室,我發現三中的講臺真高,好像我不大跨一步,就會被絆倒。那年三中正在擴招,由原來的一個年級八個班,一下子增到了11個班。我被分到舊三中,帶一個班的語文和三個班的地理課。第一次期中考試,我帶的124班,語文排名全校第一——倒數的。那時就怕開會,馮校長是一個不講情面的人,他會直接在大會上點名批評老師們,作爲一個新老師我的壓力可想而知。我一方面找科代表商量對策,一方面開始大量閱讀許多名師的教學專著。我讀“中學語文素質教育名家叢書”:《錢夢龍:導讀的藝術》《洪宗禮:語文教育之“鏈”》《張富:“跳摘”教學模式》《於漪:追求語文綜合效應》《寧鴻彬:走思維訓練之路》《歐陽代娜:呼喚“整體改革”》,同時也讀了一些別的,如《差生心理與教育》《楊初春實用快速作文法》《楊初春快速作文之潮》《求異作文技巧》《魏書生評傳》等。我的目標只有一個——脫掉倒數第一的帽子。我鼓勵學生每天寫日記,爲了讓偷懶的幾個學生堅持下來,我自己也寫日記,我們互相檢查,沒有完成的都寫說明書。我每天在學校的主要事情是判日記和課堂作業,備課基本都是放在晚上。我依然找學生談心,進行家訪,升初二的時候,我的語文成績竟然一躍而成爲第一——真正的正數第一。初二搬回新學校,學校又安排我接了一個班的語文課,就是在那時,我認識了工作上的夥伴,知心朋友——程豔瑞老師。從此,我們便開始了二人教研,怎麼上課,佈置什麼作業,課後如何輔導學生,什麼事我們都商量着來,彼此的幫助與激勵,也給我們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收穫,2002年的中考,語文個人成績我第一,她第二。由此我想到兩句話:辦法總比問題多;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羣人可以走得很遠,而兩個人可以走得既快又遠。

      2003年,網絡逐漸興起,學校與北大附中聯合創辦了元培班,我被安排帶兩個班的語文課,並開始學習互聯網授課與課程資源的整合。當在北京學習,看到老師們那些精美的課件,在課堂上一次又一次閃亮孩子們的眼睛,點亮孩子們的心靈時,我暗暗的下決心,我也要製作這樣精美的課件,把更多的學習資源引進我的語文課堂,爲我所用。三年來,我不停的學習,製作了很多精美的課件,也在全市上了不少公開課,其中《生命的意義》、《獻給母親的歌》,這些課還被選送到省裏參評。同時,我也讀了一些專業書籍——《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育人三部曲》《給教師的建議》《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國語文教育憂思錄》《愛心與教育》《簡快作文》等。特別是從北京參加“簡快作文”培訓後,我細心揣摩,大膽實踐。把學生的作品全部收錄在《青春舞曲》一書中,後來幾年的教學,我堅持爲學生編書,用文字留下永恆的記憶。2006年,我被評爲“山西省首屆青年教學能手”,我想:學無止境,只要我們願意,什麼時候都不晚,什麼事情都能做得很好。

      也就是在那一年(2006年),我又一次當上了夢寐以求的班主任。爲了做好班主任工作,我重新把魏書生老師的系列叢書認真讀了一遍,同時也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班主任》,還有《葉聖陶教育論集》《語文思維培養學》《世界教育藝術大觀——透視教育的第三隻眼》《中國人西方人和他們的孩子》《差生心理與教育》。真正當上班主任,才知道管理一個班級的困難。我依靠着對教育的滿腔熱情,依憑着魏書生老師管理班級的方法,依據着近十年來積累起來的一點點教學經驗,跌跌撞撞,風風雨雨,步履蹣跚,又走過一個三年的輪迴。

      教育就像愛情,戀愛時,激情澎湃;結婚後,波瀾不驚。在高平三中十年的時間,成績出過,榮譽有過,拿過兩次全市第一,也評過省市級教學能手。漸漸地,日子平淡無奇,剛參加工作時候的那種熱情慢慢地褪去了,2009——2017,八年時間,我進去了休眠期,過起了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得過且過的日子。

      現在想來,真是慚愧,後悔,追悔莫及啊,在最應該成長的時候,我卻選擇了享受安逸,人生能有幾個十年。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是人生每個階段都應有的美好姿態。

      2017年,我從教整整20年了,回首這20年,有過成功的喜悅,有過失敗的痛苦,更多的是旅途的迷茫。20年來,我彷彿還站在原地,沒有動過,只是歲月掠走了我更多的頭髮,光陰寫滿了我的兩頰。我像猴子掰玉米一樣,邊掰邊丟,最後手中空空如也。雖然我不停的追夢,但卻沒有留下一絲痕跡。

      2017年對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我給自己20年的教育生活畫了一個不夠圓滿的句號,我將開啓生命中新的一頁。

      暑假,一個偶然的機緣,我自費參加了“語文溼地”的年會,我見到了“青春語文”的領軍人物王君老師;親歷了程翔、肖培東、竇桂梅等當代名師的語文課堂;聆聽了老師們精彩的報告,我突然覺得,我好像從來沒有當過老師。

      40歲,我想重新開始做教育。

      我開始瘋狂地,囫圇吞棗地,連滾帶爬地讀書。

        我讀孫紹振先生的文學解讀系列叢書——《文學解讀基礎》《演說經典之美》《經典小說解讀》《孫紹振解讀經典散文》《審美閱讀十五講》等書。

      我剛纔爲什麼說參加了語文溼地的年會後,我突然覺得我從來沒有當過老師呢?因爲這20年來,我的語文課堂上從來都沒有過自己,我只是把參考書上的東西複製過來,然後再粘貼給我的學生,並且還理直氣壯的告訴他們,要粘貼牢固,最好全部記下來。所以20年來,我一直是在重複,重複參考書,重複自己,不敢越雷池半步,所以20年來,我的語文教學沒有絲毫的成長,我覺得自己從來都沒有當過老師。那麼如何教語文呢?餘映潮老師說,確保語文教學質量的最重要的前提是教師個人的獨立的多角度的課文研讀;老師的課文研讀必須是個性化的,有創意的,否則就發現不了“真金”。依靠柺杖怎麼能學會獨立行走?藉着教參,怎麼能讓自己做一個站立的老師呢?新學期,我開始平生第一次不看參考書,靠一個人的力量去研讀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寫批註,作品析,抓重點,找突破。一開始老擔心自己會漏掉重要的東西,心心念念想看參考書,但爲了讓自己真正的在教學上成長起來,我強忍着不看,先研讀教材,然後查找相關資料,最後纔看名師的課例與教學參考。一步一步,讓語文課堂變成自己的課堂,一點一點讓自己的成長爲語文課堂的主人。寫下了一些備課隨筆,記錄下自己的備課故事——誰是再塑你生命的那個人——《再塑生命的人》備課手記;“小詞語”與“大世界”——《說和做》備教手記;這些遺憾,很美好——《壺口瀑布》備教敘事;我爲“老王”受處罰——《老王》備課敘事……現在,越來越覺得教語文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做語文老師是一個幸福的人。我們在文字的世界裏穿行,想象青山綠水、草長鶯飛的美景;認識林林總總、個性鮮明的人物;領略酸甜苦辣、悲喜交加的人生。

      我讀王君老師的教學專著——《王君與語文教學情境創設藝術》《聽王君講語文教師成長》《聽王君講經典名篇》《聽王君講作文》《王君講語文》。我讀肖培東老師的專著《教育的美好姿態》《我就想淺淺地教語文》《語文:深深淺淺之間》。我讀黃厚江老師的《本色語文的主張與實踐》《作文的味道》。我讀王崧舟老師的《愛上語文》等書。


      語文老師的成長,需要專家的引領。讀這些名家的專著,讓我對語文又多了一些理解和領悟,對課堂又多了幾多尊重與敬畏。讀王君老師的書,青春的熱情撲面而來,她的課堂角度新穎,挖掘深入,手法靈動,像一個青春的孩子,活力四射,創意無限。讀肖培東老師的書,感覺他的文字,他的課堂,都像是江南水鄉,溪流潺潺,桃花微雨,小橋流水,沁人心脾。讀黃厚江老師的著作,質樸無華,醇厚安靜。在這些老師身上,我看到了語文的絢麗多姿,我也慢慢地尋找着屬於自己的語文小路。

      我讀《初中語文這樣教》《備課到底備什麼》。撥雲見日,探驪得珠,窺探名師們的備課故事,也開始上演自己的備課故事。教學蘇軾的名篇《記承天寺夜遊》時,我先和學生共同看了陸毅版的電視劇《蘇東坡》,專題紀錄片《蘇東坡》,自己又看了林語堂的《蘇東坡傳》,又閱讀了許多關於蘇東坡的詩詞文章,纔開始研讀課文,設計課堂。教學《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時,素讀文章,圈點批註,走進文本,在文字裏出生入死;連接網絡,搜索大量視頻和文字資料;豐富自己對人物的理解;找出文本特質,抓住四字詞語,一線貫之,設計課堂。教學《你是這樣的人——杜甫羣詩閱讀》時,看《杜甫傳》,讀杜甫詩,寫杜甫文,纔敢站在講臺上,和學生一起懷着敬畏之心,讀詩論詩,讀詩論人。

      我讀《聽程紅兵老師說課評課》《精緻語文·聽徐傑老師評課》,從另一個角度去審視自己,審視課堂,審視語文,然後寫下十多篇聽課評課的稚嫩文章。《一節“真”語文課》——評程豔瑞老師《周亞夫軍細柳》、《課文無非是個例子》——評程豔瑞老師《三顧茅廬》、《一堂實實在在的語文課》——評琚燕老師《敬業與樂業》、《披文入理,借勢蓄情》——評牛彩雲老師《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致巴特勒的信》、《一節有深度的語文課》——評悅書玲老師《故鄉》、《談談課堂的“穿插”藝術》——評成俊梅老師《劉姥姥進大觀園》、《作文有方法,課堂亦精彩》——評“三人行語文工作室”作文教學研討會三節作文課……

      我讀《整本書閱讀的六項核心技術》《培養真正的讀者——整本書閱讀之理論基礎》《探索和發現的旅程——整本書閱讀之專題教學》《走向理性與清明——整本書閱讀之思辨與讀寫》等書。這些書高屋建瓴,高瞻遠矚,爲當今語文老師最頭疼的名著閱讀、整本書閱讀指明瞭方向,給出了方法。我也開始思考整本書閱讀的策略,帶着學生一起一本本地讀書。課標內的書我們讀,課標外的書我們也讀;除了師生共讀,我更提倡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多讀書,讀好書。一個學期下來,好多同學都能讀到十幾本。我也根據教學情況,寫出了《名著閱讀五步法》小論文,在晉城市名著閱讀經驗交流會上,和全市的語文老師作了交流;以《駱駝祥子》爲例進行了“基於主題式探究的名著閱讀”的閱讀實踐;寫了“向老舍學寫作——《駱駝祥子》名著教學敘事”,記錄我們師生學習名著的收穫;整理了名著《昆蟲記》讀後交流課堂實錄……

        我讀《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理論與實務》《換一種教法:(初中語文)單元整體課程實施與評價》《羣文閱讀的理論與實踐》《讓學生學會閱讀·羣文閱讀這樣做》《更美的語文課》等書,爲羣文閱讀尋找突破口。大家都知道我們部編版教材的編寫體系,每個單元都是由講讀課與自讀課,重視培養學生的自讀能力;每個單元都在引導學生從單篇向整本書的閱讀邁進,重視學生閱讀量的擴展。編者用心良苦,教者如何落實?如何縮短教學時間,拿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們真真正正地靜下心來好好閱讀呢?如何增加閱讀容量,把學生帶到更廣闊的閱讀世界呢?我在餘映潮老師的課例中尋找答案,我在王君老師的專著裏探尋珍寶,我又在噹噹網上搜索相關書籍。作爲語文老師,我們也深知閱讀對學生的重要性,可是閱讀的時間哪裏來,閱讀的質量如何保證,這都是很現實的問題。在教學中,進行單元整體教學,羣文閱讀,就能增強學生的閱讀量,給學生的課外閱讀騰出時間來。我一邊讀這方面的書,一邊進行着實踐。八上的新聞單元,八下的演講單元,特別適合進行單元整合教學。我也身體力行,設計了多節羣文閱讀課,除了上面提到的《你是這樣的人——杜甫羣詩閱讀》,還有《愛情的美好姿態——<詩經>二首羣詩閱讀》《他們到底是隱士還是戰士——<愛蓮說><陋室銘>羣文閱讀》《掀起你的蓋頭來·託物言志長什麼樣——<愛蓮說><紫藤蘿瀑布><一顆小桃樹>羣文閱讀》《這樣的表達很精彩——<濟南的冬天><雨的四季>羣文閱讀》。羣文閱讀從一篇走向一類,構築了一個“閱讀場”;羣文閱讀聚焦、整合、生成,構築了一個“教學場”;羣文閱讀從“羣文”走向生活和世界,構築了一個“生命場”。在羣文閱讀的小路上,我纔剛剛起步,在羣文閱讀的小路上,我願一直跋涉。

      我讀餘映潮老師的專著——《致語文教師》《餘映潮講語文》《餘映潮中學語文散文名篇教學實踐及評點》《餘映潮中學語文精品閱讀課教學實錄》《餘映潮文言課文教學實錄及點評》《餘映潮古詩詞教學實錄及點評》《餘映潮語文教學設計技法80講》《餘映潮的中學語文教學主張》《餘映潮談寫作藝術》《這樣教語文——餘映潮創新教學設計40篇》。“板塊式”設計讓課堂思路清晰,結構精巧;“主問題”引領避免了碎問碎答,更利於學生思維的發展。餘老師的書閱讀越有味道,閱讀越覺得語文天地的廣闊,閱讀越想像他一樣,把教學設計得簡潔明快,把課堂處理得富有詩意。

      讀他的書,寫下我的感悟——《餘映潮老師文言文教學的幾個關鍵字》《餘映潮老師古詩詞教學的幾個注重》《餘映潮老師課堂的勾連藝術》。

      讀他的書,設計我的課堂——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
      任務一:細說“孤獨之旅”
      任務二:深悟“孤獨之旅”
      《小石潭記》教學設計:
      話題一:說說柳宗元筆下的小石潭
      話題二:說說遊覽小石潭的柳宗元
      話題三:說說“小石潭”和“柳宗元”
      《壺口瀑布》教學設計:
      通讀全文,把握壺口瀑布的特徵;
      精讀美段,品析文章典雅的語言;
      細讀尾段,理解作者表達的感情。
      《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
      讓我們這樣來讀文章;
      讓我們這樣來譯文章;
      讓我們這樣來品文章。
      《野望》教學設計:
        一詩三寫——
      以詩譯詩
      唐詩素描
      品析鑑賞
      ……

      閱讀餘老師的教育專著,我的課堂設計更精巧了,我的課堂語言更精煉了,我的課堂呈現更厚重了,我的課堂訓練更實在了。

      我讀《青春萬歲——王君帶班之道》《班主任如何帶好差班》《給班主任的建議》《一起走向美好——意搏班的故事》《班主任微創意》《中學初始班高效帶班策略》《從班會課到成長課程》《班主任工作思維導圖》《寫給教育者的積極心理學》《如何成爲一名好教師》《教育常識》等書,開始重新思考班主任的內涵。以前帶班,以平順爲要,只要學生不給我找麻煩,不給任課教師添亂子,我覺得就達到我的目標了。可是,看了這麼多班主任專著,我才發現自己是那麼地幼稚可笑,是那麼地淺薄無知。班主任不是看孩子,而是帶領一羣孩子,和他們共同描繪一幅成長的藍圖。這種成長,有文化知識的增長,更有生命質量的提升。

      我開始打造文化特色班級。

      開設“班級播報”,圍繞着班級、學校、國家的大事小情進行3分鐘以內的視頻錄製,完成後發到羣裏,然後由家長老師指定學生進行點評。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孩子都要進行寫作、錄製、評論等環節,不知不覺中寫的能力增強了,說的水平提高了,心理素質提升了,爲人處事更自信了。通過《班級播報》這個窗口,家長們能夠及時瞭解孩子們在校的學習生活,只要善於利用這個平臺,對孩子進行有針對性的家庭教育,孩子的成長竟定然會有更多的驚喜。不少學生家長關注播報,參與播報,甚至評論播報,我們能夠驚喜的發現這些孩子的進步。

      開創班級週報(日報),以前是紙質版,由學生按學號編輯,每天一期。從這一屆學生來始,我用了“簡書”軟件,開闢了“班級新聞”“隨筆精華”“班級播報”“播報短評”“老班(老師)有話”“家長園地”“本週之星”等欄目,由學生按學號當主編,做編輯。《班級週報》是班級管理的另一個窗口,在這個平臺上,家長、學生、老師互相交流,共同學習,羣策羣力,共建班級,很好地促進了班級的成長與發展。

      開寫《班級史記》,按學號每人每天寫《班級史記》,由指定家長編輯發佈,執筆人當天語文作業不做。記錄班級大事小情,爲青春留下最靚麗的一筆。在《班級史記》誕生之際,班主任要進行啓動儀式,讓學生明白,班級的歷史由他們去書寫,你會留下什麼樣的形象,完全有你自己決定。誰都不想留下糟糕的形象,所以,每個孩子都會努力做好自己。

      這樣的做法,不僅鍛鍊了學生敏銳的感受能力、堅決的執行能力、相互的協作能力,還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寫作能力、創新能力,直擊學生髮展的核心素養。


      我們成立“班級圖書館”,我們舉行“青春集體生日”,我們舉辦“班級之星”頒獎儀式……

      今年暑假,我以“依託文化建設,打造優秀班級”爲主題,在多個學校進行講座,受到了很好的評價。

      除了讀教育教學專著,文學的、哲學的、美學的,只要是我認爲值得看的書,只要是對自我提升有用的書,只要是要求學生讀的書,我都會通通買回來,努力地閱讀。在學校真的沒有時間讀書,甚至沒有時間備課,真是一種悲哀。我的讀書一般在晚上,時間大約一個半小時,基本形成了習慣,一天不讀就覺得好像缺了點什麼,好像自己做了什麼對不起自己的事情。但是,不得不承認,現在讀書和年輕的時候讀書真的是天壤之別,少慢差費已是客氣的自我評價了,所以我更加深切的體會到,作爲一名語文老師,特別是我們中小學語文老師,把讀書的種子從小播撒在學生的心田,把讀書的習慣培養於青春少年,真是一件讓孩子們終身受益的大事。

      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可能成爲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爲名師。”

      所以,在閱讀的同時,我也開始了寫作。記錄自己的備課經過,反思自己的課堂得失,寫下班級的教育故事,收集生活的日常點滴……三年來,我寫了五十多萬字。今年暑假,我把一部分文稿整理出來,刪改、潤色、校對,準備集結成冊,以《老班有話》爲書名,印製出來,算是對這三年工作的一個總結,也是對新三年工作的一種開啓。

      梳理我的教育成長經歷,我發現,我一直在閱讀,一直在學習,一直在實踐,一直在反思,也一直在成長。

      我們初中語文有篇課文叫《愚公移山》,這是一篇寓言,說愚公年且90,還想着帶領孩子們,剷平太行,王屋兩座山。我想,我剛年過45歲,重新開始用心做教育,搞教學,應該還來得及吧。愚公移山的故事就是告訴我們——人可以老,夢想卻要永遠年輕。我希望,有更多有夢想的老師能夠和我一道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讓我們在語文星輝斑斕的天空裏放歌。

      一路閱讀,一路成長,在語文的世界裏,我願做一個永遠的“追夢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