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聊聊學習吧(一):進入學習上的良性循環 ——2021-2022君子蘭班上學期第六封信

十月,聊聊學習吧(一):進入學習上的良性循環

——2021-2022君子蘭班上學期第六封信

親愛的大、小君子們:

週末快樂!

這一週時間真是過得飛快啊,轉眼又到週末,同學們經過了五天的學習,此刻也許已經早早洗刷進入夢鄉了吧。

週末兩天,你是不會讓時間虛度,不會讓週日下午的你陷於作業沒有完成的苦惱中的,對嗎?做一個時間控,在家也可以列to-do-list,這樣做事會更高效,不信你試試?

1

一層秋雨一層寒,昨天一場秋風過後,今天秋雨淅淅瀝瀝,感覺氣溫驟降。

外面秋風秋雨,教室裏依然溫暖如春,來回顧一下這一週的足跡吧。語文課,我們考前複習了基礎知識,還有古詩文,所以今天上午的語文考試,我通過七天網絡看到,前兩道選擇題大部分同學都選對了,古詩文閱讀做得也不錯,有點遺憾的是我們練了幾篇議論文閱讀,結果試卷還是說明文閱讀。

今天早飯後輔導時間,我們展開了魯智深的第二次共讀討論。我們注意到,魯智深身份是和尚,但小說中多次救女性,如搭救金翠蓮,去幫林沖教訓調戲林沖娘子的人,桃花村救劉太公女兒,後來救王義女兒玉嬌枝……救女性的行爲,與他和尚的身份喜劇化的反差,作者這樣安排,我們要結合古代的社會觀念來看,在封建社會,女性地位低於男性,是弱者的代表。而魯達就是替弱者主持正義,除惡揚善啊,這跟他的和尚身份沒什麼關係(魯達可不迂腐,忸怩於和尚身份),但客觀上有點喜劇效果,尤其是桃花村那個故事。可以想見,魯達一出場,聽書人中間就會有笑聲,當然也是因爲魯達來了,弱者就會得救,惡人就會受到懲處。

讀到魯智深與林沖結拜,我們比較了《三國演義》中的男人和《水滸》中的男人,《三國》的男人,個個都鬥得烏眼雞似的,見面就互相掐,掐死拉到。一時不能明掐的,也是暗自算計着對方,肚子裏想着何時用什麼方法弄死對方。《三國》中的男人,哪怕原先是朋友,是兄弟,玩着玩着就成了敵人,成了你死我活的仇人;《水滸》中的男人,哪怕原先是對頭,是仇人,打着打着就成了兄弟,成了肝膽相照的哥們。《三國》中的男人與男人,互爲敵人,只要是英雄,雙方就是競爭的對手。《水滸》中的男人與男人,互爲兄弟,只要是好漢,大家就是合作的朋友。三國講利害,水滸講義氣,三國講權謀,水滸講道德。

《三國》與《水滸》的男人與男人之間的關係爲什麼不一樣呢?《三國》所寫的人,都是社會上層人物,他們操縱別人的命運。《水滸》所寫的都是社會中下層人物,他們的命運被別人操縱,所以他們要結義,從而使自己更有力量,在遭到迫害時,能有人出手相救。《三國》中也有結交的例子,桃園三結義,但他們結交時,還身處下層。後來諸葛亮加入劉備集團,劉備與他情好日密,但沒有結交,只能是君臣,趙雲也是如此。可見結交兄弟,一般是下層人民的習慣,而這個習慣乃是由於他們缺乏安全感造成的。

我們也比較了魯智深與林沖。林沖一生,只一個怕字,而魯智深一生,只是不怕。怕便侷促,便委屈,便萎縮,便屈辱,便委瑣,怕到最後若不能爆發,便是萬劫不復的奴才,怕到最後若爆發出來,又特別地狠毒。總之,讓人怕的社會,整個地造成了全社會的心理變態。而魯智深不怕,不怕便伸展,不怕便痛快,不怕便無奴顏媚骨,便堂堂正正,體體面面,乾乾淨淨。殺人須見血,救人須救徹!所以,做事堅決、乾淨、徹底,不瞻前顧後,不猶豫不決,不三思而行。沒有那麼多算計,更沒有自身利益的考慮。所以,他常常因此把自己的生活毀了。但即便這樣,他也不後悔,不留戀,不在意。他只是一條禪杖,一領直裰,一頂光頭,赤條條來去無牽掛,飄飄然瀟灑走天下,難怪他是三十六天罡中的天孤星啊。

水滸108個好漢,作者爲何獨讓魯智深一人得到了大圓滿呢?南征方臘,魯智深不僅毫髮無損,而且立下頭功,這個率性的人,這個一往真情的人,這個從不算計的人,卻偏偏一生不委屈而舒展,不侷促而張揚,痛痛快快,隨性適意地過了一生,一部《水滸》多少人物,多少能算計的人,能小心的人,能把握的人,但又有幾人有善終?又有幾人有結果?偏偏是這個從來做事不計後果一任性情的人,終成正果,終得善終。這對我們而言,豈不也是一個深刻的人生啓迪?

下一週的語文課,我們要學習第四單元,你可以提前預習一下第四單元的課文哦;林沖故事會也要開講了,期待媛媛、蘇文、文博、坤苗和武尊同學的精彩講述;同時,還要繼續進行《艾青詩選》的晨誦。

2

這一週,我們爲三位同學送上了生日祝福:雨佳、慧芳和文斌同學。

送給雨佳同學的是這一首詩——

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

(美)狄金森

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

也沒有一匹駿馬能像——

一頁跳動的詩行那樣,

把人帶往遠方。

這渠道最窮的人也能走,

不必爲通行稅傷神。

這是何等節儉的車——

承載着人的靈魂

搭乘閱讀的馬車,讓閱讀助力我們的學習和人生,更助力我們的人格成長!

送給慧芳和文斌同學的是艾青的一首詩——

礁石·艾青

一個浪,一個浪

無休止地撲過來

每一個浪都在它腳下

被打成碎沫,散開……

它的臉上和身上

像刀砍過的一樣

但它依然站在那裏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心若礁石之堅定,無懼風吹浪打,因爲我們的夢想在遠方!

3

前五封信,我們聊理想,接下來這個學月,我們聚焦學習。十月,我們班級生活的主題也是學習。

第一次月考,如同一面鏡子,讓小君子們體驗到了學習帶來的獎賞;也看到了學習上存在的種種問題: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態度不端正,良好學習習慣沒養成等;也會生出關於學習的些許煩惱:爲什麼努力了學習成績卻不好?不喜歡學習怎麼辦?不能專心怎麼辦?

在這封信裏,我們首先探討這個問題:我們爲什麼要學習?

把學習的範圍從課本從課堂放到人的生活當中,放到人的一生當中,你會看到:

a學習是人的本能。

觀察一下嬰兒的動作和言語,你會發現,原來我們一出生就在學習之中啊——學習辨識表情,學習簡單的詞彙,學習走路,學習與親人交流表達自己的訴求,學習用工具喫飯,學習得到想要的東西……當生命處於未成熟狀態時,學習讓人不斷走向成熟。從自己的小家進入社會羣體,走進學校走進課堂,我們學習基礎知識,學習與同學相處,學習遵守各種規則。在學校文化社會文化中,學習人類傳承並不斷髮展的種種文化……無時無刻我們不在學習啊。

b學習是人的需要。

正如上面所說的,學習基本技能與常識,讓我們能夠生存下來,獲得基本能力,滿足了馬斯洛所說的基本生理需要。

馬斯洛還提出了一個需要的層次:認知需要。認知就是學習,它也是我們的重要需求。面對大千世界廣漠宇宙,我們小時候曾問過大人多少問題,一塊菜地,我們可以待上半天,就是現在,不也是充滿了好奇心?這就是認知需要。因爲有這樣的需要,我們從課本中學習,我們閱讀科普人文等類別的書籍。

推動我們學習的第一動力,就是我們的求知慾。課堂上,我看到同學們亮亮的眼神,當然不是被我吸引,而是被知識所吸引,那是一種求知的渴望,一種探索的需求。

學習,能讓我們過上更富足的生活,不僅物質上的,更是精神上的。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是從功利的角度來說的,學習,將來可以做官發財。但是現在,實現自我價值的途徑遠不止做官這一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而狀元就是學習造就的。每個小君子都正在擁有或曾經擁有過一個理想,實現理想的途徑是什麼?當然是不斷學習。

說到這裏,大君子們可能會深有同感,因爲我們在工作的同時也在不斷學習,或者說,學習是工作的需要。而且當我們把所學的東西運用到工作中去,運用到業餘生活當中,是不是充滿了成就感?

求知慾、現實需求和成就感,這三大動力,推動我們不斷學習,如古人所說,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學習,讓我們每天都是新新的自己。

c學習是快樂的重要源泉。

上面提到學習給我們成就感,這個成就感就是看到了自己的努力有了收穫,也可以說是滿足感或者開心快樂。學習不是機械模仿遷移,而是一種創造性勞動,所以會有創造的喜悅。

上一節課,如果我們感到快樂,就是學習本身帶給我們的快樂;獨立完成一項作業,也會感到快樂;與同學老師交流一個知識點,也會給我們快樂;將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更會感到快樂;學習一段時間後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也會體驗到快樂……

所以,學習是快樂的重要源泉。

4

有些大君子可能會困惑:既然學習是人的本能和需要,是重要的快樂源泉,爲什麼我的孩子不愛學習?爲什麼孩子成績總是提不上去?

好吧,我們接着聊聊學習上有趣的教育學循環問題。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他在著作中反覆提及過這個現象,在這裏我引用其中一段:

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種表面的、顯而易見的刺激,以引起學生對學習和上課的興趣,那你就永遠不能培養起學生對腦力勞動的真正的熱愛。你應當努力使學生自己去發現興趣的源泉,讓他們在這個發現過程中體驗到自己的勞動和成就,——這件事本身就是興趣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離開了腦力勞動,就既談不上學生的興趣,也談不上他們的注意力。……這件事鼓舞了孩子們,他們的思想變得非常好奇和活躍。他們體驗到一種無可比擬的人類的自豪感:我們是事實和現象的駕馭者,在我們的手裏,知識變成了力量。感到知識是一種使人變得崇高起來的力量,——這是比任何東西都更強有力的一種激發求知興趣的刺激物。可見,不要使掌握知識的過程讓學生感到厭煩,不要把他引入一種疲勞和對一切都漠不關心的狀態,而要使他的整個身心都充滿歡樂,這一點是何等重要!當然,如果學生親自去研究和發現了某種東西,親自去把握具體的事實和現象,那麼這種駕馭知識的情感就會更加強烈。此外,還有一種純粹思考(運用智慧進行概括、系統化的活動)帶給學生的歡樂。(《給教師的建議》第21條)

幹國祥老師將蘇霍姆林斯基的這一思想進行梳理,梳理出了一個這樣的結構:生命在勞動/學習過程中克服困難、獲取成功,進而獲得高度的自我感受(自信自尊),以及責任感與意志力,和渴望再度通過學習、通過克服勞動/學習中的困難而獲得幸福的動機。

就是說:沒有從精神生活和智力活動中克服困難、獲得成就,就不可能擁有一個人的自尊、自信和對勞動/學習的渴望。沒有一個人的自尊、自信和對勞動/學習的渴望,就不可能從精神生活和智力活動中克服困難、獲得成就。

這樣的一個教育學循環,幹老師將其命名爲“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學循環”。用圖示表示如下:

接下來我就大段引用幹老師《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學循環》原文了:

從這一循環中,我們可以得到許多教育的規律與金律:

1.任何人對當前具體的學習/勞動的興趣(渴望或厭惡程度),總是以前學習/勞動的結果。一個具體的兒童面對具體的學習/勞動,總是帶着特定的歷史經驗進入的;而這次旅程,又將成爲後面學習的渴望或厭惡的因素。

2.兒童獲得學習/勞動成就的途徑,既應該是多元的,又是有所規定的。這裏的多元,指的是應該創造豐富多彩的學校精神生活,讓每一個兒童從中獲得成功的機會。這裏的規定,指的是每個孩子都無法迴避主要學科的學習,而且也不能借其它領域的成功,來最終替代這些重要領域中的失敗。

3.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核心因素是兒童內在的尊嚴感(也可以稱爲道德感),責任心、意志力、動機都根源於這種生命內在的感受。我們可以相信,一個兒童如果能夠在某些正當領域中獲得成就,贏得存在的尊嚴,那麼他縱然無法在所有領域都獲得同樣的成就,也一定不會允許自己在主要領域出現惡劣的情況。爲了保持自己的自尊,他既會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繼續保持領先,又要在共同體認爲主要的領域中克服困難,不至於成爲笑柄。

4.成就感,也就是幸福感和尊嚴感,是和所克服的困難的難度成正比的。也就是說,沒有困難的學習/勞動,將不能導致真正的幸福感和尊嚴感。也因此,娛樂性的領域,雖然爲生命的整體感提供了營養,但不能爲這一核心——尊嚴——提供滋養。

5.但是,前面所指的是“自己所克服的困難”,與之相反,如果困難過大,學習/勞動者最終沒能克服,而成爲一次失敗(能夠再度衝刺加以克服的困難將依據此定義不能叫做失敗,而只能視爲多次挑戰而克服的重大困難),那麼失敗將產生負面的效應——帶來挫折、沮喪、畏懼的感受。

6.每個人承受失敗的能力是不一樣的,除了無所謂的麻木之外,一個人在前面同一領域的成功越多、越大,能承受失敗的能力將越大。能承受失敗,我們定義爲“願意在此領域再次挑戰”,而不是無所謂,或者轉身在另外領域去獲得成就感以彌補這裏的失落感。

7.意志力、責任感,正是克服困難的副產品;而自尊感、信心、渴望與熱愛,則是獲得成就的副產品。

8.當一個孩子在成功地穿越學習/勞動過程之後,他的意志力與責任感,以及自尊感、自信心,以及對學習/勞動的渴望與熱愛都將隨之增強。如果這種正面學習佔據着他學習生涯的主導的話,那麼我們將在不久之後得到一個大寫的人,一個有着“想做個好人”、“想成爲一個卓越者”這一美好願望的人。

9.而這一願望,就是內在道德感的核心與動力。也就是說,對自己生命的肯定,是愛他人、愛知識、愛世界的出發點。自暴自棄者,是談不上對他人和知識的熱愛的。

與此相對,還有一個壞的教育學循環:

一次次的挫折打擊自尊自信,面對新的挑戰不敢嘗試或總是失敗,學習越來越困難……

5

無獨有偶,當代科學家,特別腦神經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了一個“多巴胺獎賞循環”:大腦邊緣系統的側坐核受到刺激後,會分泌出多巴胺,使人產生快感。快感和人的行動直接相關,所以人爲了獲得更多、更大的快感,就會更加努力地採取行動,這便產生了更加努力的動機。這種不停升級的循環,就是“獎賞循環”。

由此可見,多巴胺與人的學習、行爲動機的形成、適應周圍環境有着密切的關係。“更多的快感=更多的多巴胺”,所以人才會不斷追求更高的目標。

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具體該怎麼做才能促進多巴胺的分泌呢?看看這“七個步驟”:第一步,設定明確的“目標”,也就是說目標不要太大太空洞,短期內能夠實現,幾個月或幾周內就能實現的小目標,更能激發人的積極性,間隔比較短的小目標,可以刺激人持續分泌多巴胺。第二步,想象自己“實現目標後的樣子”。不斷在大腦中想象實現目標的情景,可以提高達成目標的可能性,這叫做自我心理暗示。第三步,對目標進行反覆確認。就是把目標變成一個“隨時都能看見”的東西,時時提醒自己目標的存在。就像一輛長途旅行的車,一路需要不停加油,纔會一點點接近目的地。第四步,快樂地朝着目標努力。帶着快樂的心情學習,以此爲樂的人,才能做得更好。第五步,實現目標後,給自己充分的獎賞。實現目標後,可以用美食來獎勵自己。第六步,一個目標達成後,立刻設定“更高的新目標”。提出更高更難的目標,才能刺激多巴胺的分泌,經常爲自己設定“更困難的目標”,是讓多巴胺的強化學習系統運轉起來的祕訣,也是人生的成功法則。第七步,不斷重複“實現目標的過程”。實現目標後,人或獲得快感(幸福感)。然後緊接着設定更難的目標,達成這個目標後人會獲得更大的快感。接下來要做的事,就是不斷重複這一系列過程。

持續重複這一強化學習的循環,人就會在成功的階梯上不斷向上走,從而實現事業上的成功,同時獲得精神上的成就感和充實感。多巴胺順利分泌,人的自我成長路徑纔會變得順暢。新的挑戰和新的努力,會使大腦進化,從而創造出質與量都優於常人的成就。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人“自我成長”“自我實現”的過程。

蘇氏的“教育循環”,強調人的自尊自信,而多巴胺獎賞循環,強調循環背後的大腦獎賞機制。同樣都是循環,後者是對前者的腦科學原理解釋。這就是說,理解了背後的腦科學原理,就可以理解蘇氏的教育循環爲什麼是科學的,是蘇氏經過幾十年的觀察、教育工作實踐總結提煉出來的一個教育規律,具有普適性。

6

大君子們,基於上面的理論學習,如果孩子不愛學習,我們怎麼辦?

建議:1、讓孩子在挑戰中獲得自尊自信;2、幫助孩子取得一次次小小的成功(記住:成功是成功之母)。

當然,這需要我們家長和老師共同努力!

小君子們,如果父母因客觀原因不在家不能幫助到我們,建議大家:(1)計劃一個期中小目標,然後完成它。開學初已經向同學們提出了這樣的建議,一些同學將目標寫在便利貼上貼在課桌上,每天都能看到,以此激勵自己;每天安排好自己的學習任務,尤其是課餘時間如何安排,在弱勢學科上如何去補,兩週前讓一些同學讀高考學霸的學習經驗介紹,很多學霸也都是這樣做的,就是每天早上在便利貼上寫清自己的課餘任務安排,每完成一項就在後面打一對號。

(2)寫成功日記,記下一次次小小的成功!我沒讓大家寫日記,不代表不贊成不讓大家寫日記。七年級那三屆君子蘭班的孩子每天都寫日記,有暮省日記、成功日記和感恩日記三種,他們喜歡寫成功日記,我更喜歡讀他們的成功日記,把每天小小的成功體驗記下來,對自己有正向激勵作用,小成功積澱出大成功,這也是良性循環。

小君子們,請記住,學習過程是父母老師無法代替也不能代替的,你要學會獨自穿越!希望每一個小君子都能進入良性的教育學循環,體會到學習本身的樂趣!

以後的幾封信,我們繼續聊學習的話題,歡迎大家針對此話題提出問題,我們以後在信裏交流!最後,再祝大家讀有所樂,學有所獲!

你們的,王老師

2021/10/15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