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六十八章1

第68章 不爭之德

第一節

【原文】

善爲士者①,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②;善用人者,爲之下。

【註釋】

①士:武士,古代的武士也叫“士”。這裏指將帥。

②不與:意爲不爭,不正面衝突。

【譯文】

善於帶兵打仗的將帥,不崇尚勇武;善於打仗作戰的人,不會輕易被激怒;善於克敵制勝的人,不與敵人正面衝突;善於用人的人,對人總是表示謙下。

【解析】

“善爲士者,不武”,項羽勇猛天下無雙,妄圖以武力征服天下,最後卻被韓信圍在垓下;呂布一杆方天畫戟無人可敵,卻被曹操綁在白門樓之下。一個最好的統帥,應該是--個知進知退,相時而動的智者,而絕不是一味逞匹夫之勇的暴虎馮河之輩。

“善戰者,不怒”,善於戰爭的人,不會輕易被敵人激怒。如果主將被激怒,就會失去判斷力,失去判斷力,就會妄爲,妄爲就會導致失敗。

“善勝敵者,不與”,善於戰勝敵人的人,不與敵人正面交戰。如何能不戰而屈敵呢,就是得“道”、修德。堯舜修德于都城之中,不出一卒而天下都歸順於他們;帝辛無道,周文王修德行善,天下諸侯都聽命於他;齊威王接受鄒忌的勸諫,改過自新,燕趙韓魏都朝覲齊國,史稱“戰勝於朝廷”,這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善用人者,爲之下”,統治者要想得到人心,一定要有居下、不爭之心。優秀的將領,有了功勞讓給部下,有了過錯自己承擔,和士兵們同甘共苦,同飲同居,所以將士才能在戰場上慷慨赴難,死不旋踵。

有了這些優點,一個人才能成爲合格的統治者,才能運用羣策羣力取得成功,才叫作符合天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