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寫作的誤解和低估,制約着自我超越

從學校畢業走上工作崗位,一心關注自己本專業能否很好地發揮出來,工作之餘依然投身於專業學習,書很少看,更不會想到寫文章。

很幸運,第一個單位遇上一位亦師亦友的熱心同事,學科雖不同,卻能指導我怎麼撰寫論文,第一次參加評選就獲獎,接着幾年憑感覺寫,年年參加,一等獎未拿到,都能獲獎。

工作數年後,覺察閱讀對自己很重要,開始買書看書,可還是沒意識到寫作很重要。來到第二個工作單位,工作要求較高,每年的論文撰寫成爲頭痛之事,總是質疑這項工作,而不是研究這事。閱讀開始涉及專業知識,平時閒來開始寫點小日記,記錄女兒的成長故事。

調動到第三個單位,給自己的定位就是創造好的環境,安靜陪伴女兒成長。那時候閱讀與文字記錄圍繞養育女兒爲主,閱讀量大增,記錄也頻繁。但對於“寫作”對自己的成長、對工作的幫助,還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和文字日益親近,工作專業書籍也開始一本接着一本翻閱起來。很偶然的機會,把積攢在心中的一些工作思考撰寫成文參加論文評選,獲得了一等獎,在這之前幾年裏,都是逃避撰寫論文。興許書看得多,帶動我的思考,下筆就有內容。

從此,工作上點滴思考引發我爲解決問題去閱讀,閱讀的收穫又促使我有撰寫成文的衝動,論文撰寫的意義越來越明晰,這樣一個系統的思考,的確有助於提高平時的工作效率。

又很幸運,偶然得到前輩的細心指導,一下子進步不小,最近七八年,論文評選成績一直穩定,衝進市、省,多篇刊登在國家核心期刊上。關注到這方面後,看到許多牛人非常能寫,高產、高質,自己與之的差距還很大。同時,也發現我欠缺寫作的邏輯思維,於是開始買寫作類的書來閱讀。

九月份看了一本非常有益的書籍《給教師的68條寫作建議》,如獲至寶啊。全書從寫作於教師的意義開始講起,分析了大部分教師不會寫,寫不好的原因:

1.從小應試化的寫作,缺少正確而持續的指導,導致作文空洞無物,沒有着急的思考和邏輯,對讀書寫作沒興趣,畏懼、討厭寫作。

2.平時教學任務重,與教學五官的事多,沒有精力和時間顧及讀書與寫作。

3.校領導光顧着檢查,卻不指導寫作。

4.教師自身對寫作漠視,疏於寫作,疏於研究和反思。

作者談到,把寫作當作負擔,不是明智之舉。教育教學需要教師一刻不停地思考、研究和創新,圍繞教育教學工作的習作實際上就是另一種形式上的思考、反思和研究。在不斷寫作的過程中,養成獨立思考與研究教育問題的習慣,讓經驗理性化,對教育的理解更爲深刻、清晰,是更珍貴的收穫,可持續發展因而具有了動力、能力和資源。

作者提到,教育教學類文章不是寫出來的 ,而是做出來的,而且只有做得好,才能寫得好。文章就在備課的過程中,文章就在精彩的課堂上,文章就在聽課的反思裏,文章就在評課的交鋒中,文章就在閱讀的感悟裏,文章就在對學生心靈的呵護中……

根據上述觀點,全書分別闡述了不同類別的文章如何寫,每一個章節都是從該類別文章撰寫的意義說起,再細說怎麼寫。

全書第一章闡述的觀點就非常吸引我。

從根本上講,寫作是要逃脫“工具化”的宿命,是要精神自由,是要在工作之外,開拓真正屬於自己的能夠稱得上是事業的東西,構建起生命可以依託的精神世界。

留下一份真實的教育生活文字記錄。如果沒有沉澱一些故事,留下一些文章,那麼教育人生也會顯得乾癟、黯淡無光。

推動自我的提升、重塑。堅持負責任的寫作,是錘鍊觀察力、思考力和表達力的好方式,在寫出文章的同時,教師內在的精神氣質也會發生改變。寫作會讓教師的“思想海拔”不斷升高,錘鍊出自己想要的模樣。

讓聲音傳播得更久遠。真誠而富有思想內涵的文章會對教育發展有貢獻。

對寫作的誤解和低估,制約着自我超越。

遇上一本好書,就如同打開一扇窗,看到一個嶄新的世界,帶來新鮮的體驗、全新的思考,從而對自己的生活與工作有了新的認識和新的憧憬,好像可以做更多的事,有把事兒做得更好的勁兒。閱讀,如此美好。

(齊帆齊2021年9月年度寫作品牌IP特訓營,第24篇,打卡主題:最近讀的書。1546字數,共累計48752字數)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