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一切,都有個前提條件

條件是的快樂,只要這個條件得到滿足,,你就會很快樂!

昨天晚上快12:00的時候好朋友給我發消息說,他跟老公輔導孩子拼音作業到現在已經三個小時了,孩子一點都沒有記住。

她老公很生氣都發脾氣了,然後就告訴我有沒有什麼教材或者好的辦法推薦給她。

當時我跟她說那你挺辛苦的,都12點了,孩子還學習到現在現在纔是一年級呀,就這麼拼。

後來我就問了其他兩個朋友他們都有孩子,而且孩子都已經上三四年級了,我就問他們孩子一年級的時候學拼音有沒有遇到頭疼的問題。

學拼音的時候參照了什麼學習課程,或者是報了什麼班沒有。

結果有一個媽媽就說因爲孩子幼兒園的時候學過拼音,所以一年級的時候學拼音也沒有遇到任何問題。

他們沒有參與,後來我又想到今年夏天我回老家的時候有一個朋友他的女兒4歲了,因爲他忙於工作,孩子一直都沒有去上市裏面的幼兒園。

一直是父母幫她帶孩子,後來孩子去市裏新的學校上學,老師讓同學們舉手問誰學過拼音,結果全班同學只有她女兒沒有學過。

後來我把這個問題聯想了一下,這可能就是在於父母對孩子的疏忽。

我這個朋友六歲才把孩子接到身邊,六歲之前,他從來沒有跟孩子共同生活過,所以孩子的突然到來給他增添了很多。

他們也希望孩子以後能好好學習,所以給孩子壓力也特別大。

那小朋友雖然愛爸爸媽媽,但是他並不瞭解爸爸媽媽,然後在新的學校環境,新的同學新的老師還沒有適應,然後爸爸媽媽他也很陌生。

所以在這個學習指導過程當中,他在看着爸爸媽媽的臉色,心情不好也十分沒有安全感。

我女朋友告訴我說,孩子總是發脾氣,不想學習,還嫌她比較嘮叨,基本上是聽不進去她說話。

看到問題到這裏,我發現不是學拼音的事情,其實學拼音也不是特別重要的事情。

在孩子還沒有開悟之前,學習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等到孩子三年級的時候,他再學習話就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那個時候他的理解能力,大腦認知已經慢慢成熟起來。

問題的關鍵是在於家長對孩子真正的愛是有條件的。他希望孩子聽話,記憶力強很聰明的學習知識。

否則做家長的,很難喜歡自己的孩子,然後很快地斷定自己的孩子不是學習的料,慢慢地就會失去了信心。

對教孩子學習更沒有耐心,父母的這個態度,孩子看在眼裏很容易就厭學。

害怕學習,那麼就導致了孩子,這一個學科基本上就放棄了,這就慢慢影響到他的畢業考試,升學考試甚至一生。

心理學家奇峯說:“一個人的現實人際關係,是他內在的客體關係向外投射得結果。”

孩子是父母的縮影。

孩子之所以發脾氣,他是看到了父母對他沒有耐心。對他學習,結果都不屑。

他心裏很恐慌,不想看到父母不高興,所以他也會發脾氣,不想學習,甚至想學習這件事情趕緊結束。

孩子真正發脾氣的原因是因爲看到父母不高興,他知道父母已經發脾氣了。

針對像這樣的小孩子,父母應該給予更多的鼓勵支持,還有就是在學習的時候適當的抽出來休息的時間,跟孩子互動,讓孩子學會放鬆。

另一方面,家長要跟孩子說話的時候更加的耐心告訴孩子,學習這件事情的原因。

爲什麼而學習,或者是學習這件事情的重要性,但是這個學習的結果並不作爲他人生的衡量標準。

跟孩子建立密切關係,做朋友,做同學,一起面對遇到的問題,跟孩子站在一邊。


馬丁納說:“毫無條件的生活就是接受自己,是個可能犯錯的血肉凡軀,並歡迎改變,死亡和受苦。

處在至樂中,無論舒服還是痛苦,我們都欣然接受,我們不執着與結果,而能享受和體驗充實的人生,我們對於沿途的幸福安適與種種經驗充滿了感恩之心,而能心平氣和地對待他人和自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