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心說|雍也篇6.27:....

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想要:“弗畔矣夫”,←出自《論語·雍也6.27》首先,得先達到“仁”←的思想高度,←或者説:首先得達到“仁”,←→的狀態。

我們經常聽到:“一視同仁”←四字。

↑實際上,↑這麼説的話,(所謂)“仁”,←→就為:“一視同”。

↑你達到:“一視同”的境界,←→你就達到所謂“仁”,←的境界了。

↑道理是這樣的。

“一視同”,←→就是:都一樣......

什麼“美”、“臭”、“髒”、“乾淨”......←這都是“相”。

“一視同”,←就是:無相。

我們説:“手機”、“電冰箱”、“麪包”、以及“李宗奇”......

↑這叫:“名”。

“名”和“相”,←(二者)還不太一樣。

我們説:“一臺優秀的香蕉手機”,←→“一臺香蕉手機”,←→“一”,←→是:“”,“一臺”,←→“”是:“”。

↑“香蕉手機”,←→“香蕉”是:“”,“手機”,←→其實,←→也是:“”。

↑這,←→:(所謂的)“手機”

↑所謂“手機”,←→也是:“”。

一臺優秀的香蕉手機”,←→“優秀的”,←→這叫:“”。

↑所以,我們看:“名”,和“相”,←二者還不太一樣

道理是這樣的。“無名”、“無相”,←是一種:很高的思想境界’。“好”、“壞”,←這都是:“相”。

“髒”、“乾淨”,←也是:“相”。

“一視同”,←→這種“仁”的境界,←就是:“無相”。

“無相”,←在佛氏那邊兒,←叫:“禪”

↑在我們儒家看,↑(既:“無相”)叫:“仁”。

但,“仁”和“禪”,←都是:

所以,真儒家,和真佛家,←是不可能“起衝突”,的。

↑因為真儒家、真佛家←→也(應該)都知道:所謂的“儒”“佛”,←這也是:

真儒、真佛←不會“起衝突”,←是因為:真儒、真佛←→也一定都朝着:“無名”、“無相”←的‘思想境界’,←努力‘修行’的。

↑道理是↑這樣的。所以,↑“名”,←也不重要

“一視同”,←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出自《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因為既然都不重要,既:“名”、既:“相”,←→“名相”都不重要;←→那為什麼還要‘停留妄想’,呢?

既然都不重要(←既:“名”、←既:“相”),←→那為什麼,←不和“天地宇宙”同遊......呢?

↑“天地宇宙”,←也是:“名”。叫“天地”,叫“宇宙”,叫“手機”,叫“鼠標”......

所以,什麼是:“仁”,呢?

一個人,←但,當我説:“一個人”,的時候,“一”是:“”,←→管這種狀態,叫做:“”。

↑所以,“一”(既:“一個人”的“”)是:“”。

“個”(←既:“一個人”的“個”),是:“相”。

↑這叫:“個”,←那叫:“只”,←那叫:“頭”,←那叫:“臺”......

既:“一個人”、“一隻貓”、“一頭象”,“一臺電話”......

↑“個”、“只”、“頭”、“臺”,←→都是:“相”。

“人”(既:“一個人”的“人”),←也是:“相”。

↑“貓”、“象”、“電話”......(也)都是:“相”,←↑→一樣

故此,當我言:“一個人”,←→的時候,←↑→這時,←↑我就已經着了“名相”,了。

↑道理是這樣的。

故,“仁”,←這種‘狀態’、(“仁”)←這種思想高度所表現出的行為,←→是什麼樣的呢?

.........................................................................................................................................

----作者:李宗奇 辛丑年 九月初十 於自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