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俞(DU2) Lumbar Locus 《黃帝內經素問·繆刺論》:邪客於足太陰之絡,令人腰痛,引少腹控月少,不可以仰息,刺腰尻之解,兩胂之上是腰俞 。

《黃帝內經素問·繆刺論》:邪客於足太陰之絡,令人腰痛,引少腹控月少,不可以仰息,刺腰尻之解,兩胂之上是腰俞 。


【穴名解】

腰即腰部,俞即輸注,此穴在腰部,是經氣輸注之處,故名腰俞 。

脅之下、胯之上爲腰,居身之中。俞爲腧之簡,腧爲輸之變。輸者,通達傳送也。穴在脊椎第21椎節下間腰眼處,居腰部衝要之地,爲腰部經氣注輸之處也。

《黃帝內經素問· 骨空論》謂:“ 督脈起於少腹以下骨中央。”本穴乃其外線循行之初步。由長強上行越過尾閭 ,透出薦骨之下,由此而上乃腰之分野,此處爲腰之輸氣處,爲全腰之俞。試將腰部扭轉,本穴如戶下樞軸(腰背督脈諸穴,皆具樞動能力,本穴居下代表全部),以功能而論,本穴能疏解腰部鬱滯之氣,故名腰俞 。


【取穴】

《鍼灸大成》二十一椎下宛宛中,以挺身伏地舒身,兩手相重支額,縱四體後,乃取其穴。

《中國鍼灸學》當骶管裂孔中。

【穴位解剖】

腰俞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骶尾背側韌帶、骶管。有骶中動、靜脈分支。淺層主要布有第五骶神經的後支。深層有尾叢。

【穴位解剖-層次】

皮膚→皮下組織→骶尾背側韌帶→骶管。

皮膚→皮下組織→ 骶骨 。

【穴位解剖-神經血管】

淺層有臀中皮神經分佈;深層有骶神經後支、骶正中動脈後支和臀下動脈分佈。布有尾骨神經分支和骶中動、靜脈分支。

【功能功效】

腰俞穴有強腰脊、理下焦等作用。

腰俞穴具有調經清熱、散寒除溼的功效。

腰俞穴爲腰的輸氣之所,主治腰髖疼痛、腰脊背不得迴轉等腰疾,有調腎氣 、強腰脊、明耳目之功。凡腰疾之轉運不利者,可以取此穴。他如沉滯委楚之症,則非所宜,當求其罹病之本也。

腰俞穴又與腎經溝通,腰部有疾,求之於腎,故俗稱內腎爲腰子,因之此穴又名腰戶 。養生家盤膝運腰時,以本穴爲全腰柢礎,左右前後反覆盤旋,可使兩腎生熱,添命門之火。

【文獻摘要】

《 鍼灸甲乙經 》:腰以下至足清不仁,不可以坐起,尻不舉, 腰俞主之。乳子下赤白,腰俞主之。

《銅人腧穴鍼灸圖經》:治腰髖疼,腰脊強不得迴轉,溫瘧痎瘧。

《 鍼灸大成 》:主腰胯腰脊痛,不得俯仰,溫瘧汗不出,足痹不仁,傷寒,四肢熱不已,婦人月水閉,溺赤。

《 鍼灸聚英 》:以挺身伏地舒身,兩手相重支額,縱四體,後乃取其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