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高貴堪比爽文女主,因性格軟弱卻高開低走,最終背了“黑鍋”

現代人在看古裝劇時總幻想自己能夠生在帝王家,因爲這樣就可以一邊享受錦衣玉食、雍容華貴的奢侈生活,一邊能在宮廷中玩弄權謀、隻手遮天,然而這種幻想是十分不切實際的,且不說現實中的宮廷有多麼複雜殘酷,即便出身高貴、直接進入權力核心圈子的皇族也有着太多身不由己,如果沒有足夠的權謀和能力,最終只會被當做一顆分量較重的棋子,被玩弄權謀的人隨意擺弄。

清末的隆裕太后就是這樣的一個典型的例子,當了一輩子老實人的她,絲毫沒有享受到憑藉高貴出身在帝王家叱吒風雲的快感,反而被其所累,最終背了清帝退位的黑鍋,在偏激族人的指責中鬱鬱寡歡的結束了一生。

冊後加封,“迎娶”權富帥,看似走上人生巔峯

隆裕太后並不叫隆裕,這二字是她去世後追封的諡號,她姓葉赫那拉氏,名靜芬,看到姓氏這裏想必各位看官朋友已經對她的出身有一定的猜測,沒錯,她與大名鼎鼎的慈禧太后,也就是葉赫那拉杏貞同出一脈,她的父親葉赫那拉·桂祥是慈禧的弟弟,換句話說,隆裕太后不僅出身名門,並且還有一個權傾大清的姑媽慈禧太后。這樣的開局已經秒殺一衆投胎技術高超的大神們,就好像別人在辛苦奔向羅馬的時候,她已經出身在羅馬,身邊還配了一部跑車。

然而老天可能覺得她的人設還不夠完美,於是在慈禧的安排下,19歲的她嫁給了姑媽的兒子“權富帥”光緒皇帝,有人可能會問,他們可是表親啊,這難道不是近親結婚嗎?近親結婚在現代看來當然是禁忌,然而清廷爲了保持血統純正,經常亂點鴛鴦譜,這一違背規律的行爲也使得皇族人才凋零,間接影響了帝位的繼承。

話歸正題,嫁給皇帝的隆裕隔年就被冊封爲皇后,住進了東六宮之一的鐘粹宮,要知道在宮鬥劇中一羣妃子爲了封貴妃爭得頭破血流,皇后這個後宮之主更是遙不可及的夢,隆裕輕易走到這一步簡直是羨煞衆人,用一句魔性的話來形容就是“好嗨哦,感覺人生已經到達了高潮。”

在所有人認爲開局摸到倆王四個二的隆裕太后是考慮加倍呢還是超級加倍的時候,她緩緩說出了兩個字:不叫!這正是歷史人物悲劇的命運,在性格的驅使下,我們所認爲的高潮也會成爲她人生軌跡向下滑落的開始。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性格決定悲慘的命運

上天給裕隆太后準備好了一切,卻忽視了最重要的性格,有人天生是權力之爭的王者,比如慈禧,男性爲尊的封建時代突破了性別的限制掌控清廷,而有人天生就是權力的提線木偶,比如裕隆太后,始終遵守着約束封建禮教的條條框框,做一個不爭不搶、逆來順受的“老實人”

洞房花燭夜裏,光緒皇帝對既是新娘又是表姐的裕隆太后產生了強烈的排斥,大哭着訴說着委屈之情,無論如何也不接受自己一直敬重的表姐。此後也一直鬧脾氣,用種種手段抗拒着這門自己看來極其荒唐的親事,初爲人婦隆裕太后面對這種情況是束手無策的,在她的認知裏這一切都是長輩的安排,而她和光緒都應該是忠實的執行者,她的內心可能也是迷茫的:“我已經很配合了,光緒不配合我又能有什麼辦法呢?”

隆裕太后面對婚姻上的挫折,也做了一番掙扎,她採取的辦法是找慈禧哭訴,妄圖由姑媽兼婆婆的慈禧施壓來撫平光緒心中的褶皺,然而強扭的瓜不甜,男女之情向來也都是自己爭取的,借慈禧之手向本來已經被強行撮合的婚姻施壓更不可能榨出光緒的感情,更何況她的這種求助在慈禧看來是十分懦弱的。作爲從殘酷宮鬥中一路拼殺最終走上權力頂峯的女人,慈禧經歷了太多大風大浪,也深知最佳的武器是靠自己的權謀和手段,而非將希望寄託於他人之身,親侄女對婚姻接近躺平的處理方式以及經常性地哭訴逐漸耗盡了這位清帝國的實際掌控者的耐心。

就這樣裕隆太后不知不覺處在了一個很尷尬的地位,與皇帝的不和以及慈禧的失望夾雜着光緒與慈禧的權力鬥爭壓着裕隆喘不過來氣,同時不受兩位皇宮中最重要人物的喜愛,即便貴爲皇后的她也顯得無所適從。

值得一提的是裕隆太后的相貌並不出衆,根據當時洋人著作的記載以及照片的印證,裕隆太后面容和善但卻總是一副傷感的表情,輕微的駝背以及瘦骨嶙峋的身材影響了她的氣質,比例並不協調的臉型以及灰黃的膚色都使其在宮廷中的生活變得更加不自信。

於是多米諾骨效應從她的性格延展開來,身爲老實人的她不爭不搶、木訥遲鈍,敗光了先天的大好優勢,喪失了在皇宮中爭權奪寵的主動性,導致了丈夫不親、婆婆不愛的尷尬處境,這種極其沒有安全感的被動處境使得她開始變得唯唯諾諾、謹小慎微。每天根據皇權禮儀運轉需要重複着請安等活動,從不敢管教後宮,對待太監也客客氣氣,生怕在哪個方面出現了差錯或得罪了人,這種懦弱膽小一度使她成了驚弓之鳥,慈禧處罰珍妃的場面居然都使她嚇得昏死過去,令人羨慕的宮廷生活在她眼中反而逐漸成了一場噩夢。

峯迴路轉,萬事成空,無奈成爲歷史的犧牲品

在隆裕太后苦苦煎熬的時候,光緒和慈禧先後離世,造成她痛苦的根源消失了,她佝僂的身軀瞬間挺拔了不少,更戲劇性的是,慈禧離世前將皇位傳給了年僅三歲的溥儀,隆裕太后順勢成爲了垂簾聽政的皇太后,掌握了清政府名義上的大權,她認爲她得好日子開始了,卻殊不知命運又和她開了一個玩笑。

她接手的清政府早已行將就木,即將被捲入歷史的車輪下被無情地碾碎,與其說掌握大權不如說接了一個燙手山芋,宣統三年,辛亥革命的爆發成爲了壓倒清廷的最後一根稻草,本就沒有政治頭腦的隆裕太后在兩面派袁世凱的威逼利誘下稀裏糊塗地簽署了《清帝遜位詔書》,順勢結束了滿清的統治,成爲了王朝的謝幕者。

然而這個不明所以,以爲一切“照舊”的女人在宣讀詔書的次日繼續上朝時才發現羣臣皆散、大清已亡,命運再一次給她無情的打擊,她以爲的新生最終還是萬事成空,甚至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將清王朝的江山拱手相讓。一向指望清廷繼續供養的愛新覺羅皇族對簽訂退位詔書的行爲十分不滿,紛紛指責謾罵,將清王朝滅亡的黑鍋扣在了隆裕太后的頭上,隆裕太后經歷了這一連串的打擊,悶悶不樂,積鬱成疾,過完45歲生日沒多久便去世了。

滿清滅亡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她作爲名存實亡的掌權者簽下退位詔書的無奈之舉如今看來是明智的,事實上避免了戰爭再起而造成的生靈塗炭,她也因此在後世贏得了“女中堯舜”的美稱,而攻擊她的人不過是沉浸在天朝大夢中無法甦醒的封建貴族勢力,他們爲隆裕太后背上毀掉大清的黑鍋是愚昧和貪婪的表現,當滿清註定滅亡的時候,誰也無法阻止,更何況一個女人呢?

縱觀隆裕太后悲劇的一生,高貴的出身反而成爲慈禧控制光緒的抓手,在無人關懷的皇宮中心驚膽戰地活着,而軟弱的性格更加深了她的命運悲劇,最終在哀嘆中逝去,屬實令人唏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