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未完成》:願生命不留遺憾

看這本書的前半部分,很受震撼。

一個擁有高學歷的知識分子,在患上癌症之後,原來也只能和普通人一樣苦苦熬着。她那樣渴望活着,卻到底還是離開了這個美好的世界。很多人因爲這本書認識了她,但一段時間後就會遺忘,未來的日子裏,能不斷懷念她的,或許也只有她的母親,丈夫以及孩子了吧。

兒子土豆會懷念她,也只能通過家裏人的講述、于娟留下的文字瞭解她,接近她,因爲她被確診爲癌症時,土豆才十四個月大。如果不是因爲有照片,或許土豆甚至不記得自己的媽媽到底長什麼模樣。

也正因爲這樣,同爲母親的我看到她的文字只覺得心疼,同時又不由得心生敬意。她對這人間充滿不捨,她放不下她的母親、丈夫和孩子,她在患病期間忍受了無數痛苦,但儘管如此,她的文字扔不失幽默,彷彿哪怕已經註定了要離去,她仍然想給大家帶來快樂和勇氣。

我並不認識于娟老師,但從她的文字,我大概能窺探出她的性格。她一定是那種特別開朗的女子,笑容肆意,落落大方;她有很多推心置腹的好友,即使散落天涯,也會不遠千里來探望她;但她也有點好強,非常喜歡挑戰,認準了一件事拼了命也要做到完美。

眼看着她走向了人生的高光時刻——若論家庭,夫妻恩愛,剛填愛子;若論事業,頂着博士生的帽子出國留學回來,申請的項目正進行得如火如荼。這時候患上癌症,簡直就是人生的分水嶺,倒真印證了那句“月滿則虧”。

爲什麼是于娟得了癌症?她自己做了分析。一開始根本不相信自己會得癌症,因爲她的身體一直很好。後來仔細反思,纔想到自己的生活習慣確實不夠好。

首先是喫得雜,愛嚐鮮,包括但不限於孔雀、海鷗、鯨魚、河豚、梅花鹿……然後是暴飲暴食,嗜葷如命;再就是愛熬夜,基本沒有在十二點前睡過;還愛突擊作業,學生時代是爲了應付考試,工作後則時不時去考個熱門證書,最高紀錄一天看二十一個小時的書,看了兩天半去考試;然後就是最重要的環境問題,在空氣質量極佳的挪威待了幾年,回國半年後和朋友相繼病倒,很久後才發現自己所住的房子裏的傢俱甲醛嚴重超標。

而這些問題,很多年輕人都曾經經歷或正在經歷甚至未來還會繼續經歷吧?當時讀到這裏時不由得暗暗發誓,一定要戒掉熬夜,每天十點前必定熄燈睡覺,這本書看完後睡覺時間也一再往後延長,到現在基本上又是十一點以後了。人啊,難道真的只有等失去後才知道後悔?

在這本書書中,我看到了很多好人,于娟的朋友聽說她生病了,紛紛打電話給她打氣,進行精神和物質支持。土豆想要聖誕樹上的裝飾綵球,于娟在復旦大學的BBS上問了句:誰有裝飾聖誕樹剩下的綵球?立馬就有朋友扛着聖誕樹送到醫院,還不止一個朋友。于娟曾經資助過的一個女孩,聽說她生病了,自己剛生完孩子沒辦法出遠門,愣是讓丈夫千里迢迢來送錢。

但是,在這種山窮水盡之下,居然還有人騙錢,人心險惡至此!于娟一家人病急亂投醫,相信了陳圓圓、楊神醫、李忽悠、鍾善人的說辭,竟真的和另外幾位病友住進了深山老林治病,而且全程只能喫芋艿和葡萄,還是那種極不新鮮的。但也確實只有病人的錢最好騙,因爲金貴銀貴不如命貴,誰都想好好活着,哪怕是用錢買命也在所不惜。最後一起去的幾位病友只有于娟倖存。

一時之間,感慨頗多。就像封面上寫的那句話——我們要用多大的代價,才能認清活着的意義?

儘管很佩服於娟老師,但還是得實話實說,這本書的後半部分,尤其是從第六部分“生爲女人”開始,便給人一種看不下去了的感覺,若沒有這些內容,或許會更好。

斯人已逝,她留給我們的好已足夠多,又何必去緊盯那一點不足?願世人警醒,讓人生不留遺憾。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