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勇//10.17寒露十日//鷓鴣天·潼關八景之五:風陵古渡//寒露·秋景·秋意(十)

         

      題記:風陵渡是潼關北門和東門外一段黃河的渡口,因黃河灘塗古有女媧(風姓)墓,故而得名。該渡口是連接山陝乃至華北的大碼頭,自春秋以來就是秦晉間的水上交通樞紐。降至清雍正六年(1728),渡口猶有官船11只,水夫84人,尚且不計兩岸的私船和過往客商的船隻在內。由此可以想見,當年水運的繁忙和碼頭的熱鬧情景。

鷓鴣天·風陵曉渡河水寒

      風陵曉渡河水寒,雙龍黃渭會面喧。交通樞紐史悠久,雲集行商船未闌。

      茫煙霧,急流湍,槳聲清越樂音歡。洪波湧起飛雲際,百舸爭流渡曉天。

風陵曉渡歷史遺蹟———

      風陵渡是潼關北門和東門外一段黃河的渡口,因黃河灘塗古有女媧(風姓)墓,故而得名。該渡口是連接山陝乃至華北的大碼頭,自春秋以來就是秦晉間的水上交通樞紐。降至清雍正六年(1728),渡口猶有官船11只,水夫84人,尚且不計兩岸的私船和過往客商的船隻在內。由此可以想見,當年水運的繁忙和碼頭的熱鬧情景。

      每日拂曉,沉睡的黃河剛剛甦醒,岸上樹影依稀可辨之際,南來北往的客商和旅人便接踵而來。一時間,碼頭上人聲喧譁,車聲轔轔,鞭鳴馬嘶,一片熙攘。遙望黃河上下,煙霧茫茫,桅燈閃爍。船隻南北競馳,彩帆東西飛揚。側耳傾聽,黃河嘩嘩的濤聲,船伕們的號子聲,商旅們的呼喊聲,櫓聲,鳥聲,鐘聲……匯成一片,古渡兩岸迴盪着優美的清晨爭渡的交響曲。

      這大約是一個清秋的拂曉。潼關城內麒麟山上的晨鐘還未敲響,詩人林雲翰便出關城東門直奔風陵渡而來。

      林雲翰此行的目的,不只是爲了造訪昔日周武王“放牛於桃林之野”的聖蹟,而他最大的興趣卻是遊覽黃河曉渡的熱鬧情景。此時天還未亮,而在潼關城通往渡口的道路上,一路都是早行的商客和旅人。在忽明忽暗的燈籠照引下,人影綽綽,步履匆匆,形成了一支神奇的隊伍。當林雲翰隨着人流來到渡口上的時候,黃河上的霧還沒有散開。漫天曉霧裏,感覺到水氣特別重,那高掛在桅杆上的航燈閃着黃色的光暈,給人一種朦朧神祕的感覺。此時的碼頭上早已熱鬧起來。

      這裏堆放的鹽、鹼、棉、炭等貨物恰如一座小山。而蜂擁而至的商客和旅人正爭着趕坐頭班船過渡。一時間,喧聲四起,給這秋晨清寂而廣漠的黃河增添了幾分鮮活的氣息。林雲翰好不容易擠上了北去的渡船,由於迴流太急,船伕們疾忙使勁搖櫓,這才撥正了船頭,向對岸駛去。這時天色一亮,只見滿川道的青草在殘月的餘輝裏閃着寒光,而遠處的島嶼波光搖曳,曙色浮現,愈顯得清麗之至。眺望着曙光升起的東方,一縷鄉愁不覺襲上了他的心頭。他面對着滾滾東去的黃河水感慨萬千。是啊,他淹留在這座秦地關城已有一些時日了,什麼時候可以回到關外自己的故鄉與家人團聚呢?等到船靠了岸他獨自佇立在沙洲上時,心情依然是惆悵不已。

      這一日,林雲翰在風陵渡遊覽了周武王的勝蹟後,又返回了潼關城。周武王的勝蹟似乎沒有給他留下多少印象,倒是清晨渡口那繁忙熱鬧的場景卻引發了他的詩興。於是,《風陵曉渡》一詩便落於腕底:

周王曾此暫停車舟,陳跡千年今尚留。

傍圻人暄爭急渡,開頭棹疾逆迴流。

滿川草積寒光映,隔嶼波搖曙色浮。

幾度臨瀾動歸興,不堪惆悵重沙洲。

            2021.10.17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