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於清淺處悟深意

——讀《去年的樹》有感

記得執教語文第一輪的時候,好像是三年級還是四年級的課本里有這篇課文。當時就對這篇課文印象非常深刻,知道這是日本著名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也覺得文章本身具有非常深刻的哲理,僅管全文看似簡潔,語言文字都非常乾淨。感覺爲難的是不知道自己該如何處理文中樹與小鳥的情感問題,該怎樣向學生說明這其中的含義呢。若是一味稱讚小鳥的執着與忠貞,是否會讓學生認爲是樹不守承諾,言而無信呢?事實上,樹的命運是自己能掌控的嗎?

也看過一些教參,有人解讀說是這篇文章其實是想揭露當時人們亂砍亂伐之惡行,屬於爲環保代言。但始終覺得這樣去跟學生講授就太破壞文章的那種淡淡的寧靜的憂傷了。學生會把惋惜轉爲憤怒,憎恨濫伐者。

糾結歸糾結,課還是上完了,學生並沒有我想象的反應激烈。相反,他們還很樂意完成“小鳥看了看火苗,會說些什麼,你能寫一寫嗎?”這樣的想象題,並沒有陷入文中主人公的情感悲劇中。

一轉眼,如今,我已經教語文第二輪了。語文書從一年級起就是部編版了,到了三年級,《去年的樹》這篇課文沒有了,我再看四年級的目錄,這篇課文也沒有。看來,它是從語文書裏刪除了。難道是,編者也有着和我一樣的顧慮與糾結?

不管是什麼原因,作爲成年人,我覺得還是挺喜歡這篇文章的。

首先是作者的語言風格,不知道是譯者的功勞,還是作者本身的用詞清淺,全文的每一個字似乎都是算計好了的,一點不多,一點不少。詞語也非常普通,用學生的話說就是沒有一個不理解的新詞。人物對話也是極其直白,毫無任何鋪墊、附加與修飾。寫感情卻不見任何煽情處,也並不特意刻畫人物內心,甚至連人物的動作描寫處都屈指可數,唯一個“看了看”值得讓人回味再三。但也就是這樣的一篇文章,卻能讓人讀出那種爲之嘆息的感情——樹和鳥的情誼,其實也是人與人之間那種無需多言一個眼神即能明瞭的感情。

所以,我其實更贊成有人說新美南吉是在表達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就像中國的詩詞裏所寫的這樣。小鳥去了,又回來了,可是去年的樹卻沒有了。有多少情誼就是這樣消失的,我所刻骨銘記的,你卻忘得一乾二淨。又或者是一方苦苦追尋,另一方卻不見人影,了無音訊。無論是友情還是愛情,首要的應該是彼此間的對等,站在同一地平線,懷有同一份信念與識見。一起努力,一起前行。

而樹和鳥呢?一個立在土地裏完全不能自主自己的命運,一個“來年春天再相見”。誰也不知道這分別的日子裏會發生什麼,誰也不能預料生命裏的無限可能。

所以,一味稱讚小鳥的執着與對情誼的堅持的同時,也不要忽略了“世界永在變化之中”這一客觀事實,不是樹不守承諾,而是命運變化無常。能夠預測一切的可能,坦然地接受一切變化,人類自然就會好過許多。

所以,《去年的樹》,我以爲不應該只是讓我們讀到傷感與淡淡的憂愁,更多地還是在提示讓我們要以辯證思維來面對這個世界。

一方面欣賞新美南吉的清淺語言文風,一方面體會其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我以爲,這是這篇文章帶給我的最大收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