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共建,最適合孩子成人的教育土壤

親愛的家長朋友們;

    大家晚上好。都喫晚飯了嗎?沒喫的可以一邊端着碗喫飯,一邊聽我胡亂瞎說。

    我叫郭媛,2003年畢業於西安建築科技大學,2011年開始執教當老師。往年開家長會通常都在週六上午,我也習慣於那個週五晚上開夜車,通宵不眠,準備週六的家長會。今年與以往稍有不同,開家長會的時間定爲週六晚上,我昨晚就休息好了。

與往年更不同的是,我今天很興奮,雖說從昨天到現在,身體一直在發燒,但也不能改變我現在興奮和期待的心態。

爲什麼興奮?如同親家第一次會面定日子的感覺一樣。你們的孩子們,已經交給我一個半月了,孩子我很滿意,也願意與你們在未來的三年裏,一起做好這50個孩子的好老班、好家長,今晚,就算是我們一起來謀劃我們孩子未來三年的會面。可惜,我感冒又發燒了,爲了保護好你們,咱們還不能相見,只能你們通過幾寸見方的手機屏,來參觀一下我的容顏。

好了,言歸正傳。

目前,我們班級有50名學生,從稍大一點的角度來看,這是二中整個七年級衆人矚目的班級;從小的角度來說,這一場相遇,是孩子們的幸運,也是我的幸運。

爲了落實全國教育大方針“雙減”的政策,今天,我們一“家”人,圍坐在釘釘上,好好地研究一下“雙減”環境下對孩子的培養和教育問題。

雙減: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減少學生校外培訓。國家出臺此政策,旨在改變目前陳舊的教育套路,爲社會培養更多真正有益之才、有用之人。

以前大多數的學校教育,雖說也是以提高國民素質爲目標,但在許多高中違背教育初衷,進行“擇優教育”、“掐尖模式”的選拔學生大環境下,老師們爲了輸送更多“優質”生源,恨不能初中就講微積分,就學高分子物理;家長們爲了讓自己的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爲孩子投入巨資報名各種補習班;孩子們爲了有好的學校上,不得不朝五晚九,“頭懸樑、錐刺股”...整個社會的教育環境如同陷入了傳銷組織,各種違揹人類自然發展規律的標語和口號櫛次鱗比。於是,老師們面對學生成績焦慮,家長們面對孩子成績起伏焦慮,孩子也焦慮,但因爲孩子太弱小其焦慮也不被認可,就演變成了許多孩子患有“抑鬱症”、“自閉症”、“精神病”、社交恐懼症等等。可怕的是,孩子的心理出了問題,卻沒人爲其買單,也沒有人意識到自己的問題。

日本著名學者江本勝博士,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一個重要的影響全人類的祕密,並寫成一部書,叫做《水知道答案》。他對同樣兩杯水分別進行監測,發現那一杯總受批評、指責、辱罵的水分子在顯微鏡下變得雜亂無章;而另一杯總是得到稱讚、表揚、肯定的水,在顯微鏡下呈現出各種好看的對稱的雪花樣的圖案。

我們人的身體,大約60%左右是水構成的,我們該如何對待這樣一個身體呢?

反思過後,我們發現,對待我們的孩子,在他成長中,給予他幫助、引導、肯定和鼓勵的教育,一定比指責、批評、否定和諷刺的教育,要有效得多,有用的多。

我知道你們爲孩子選擇我,其實不是看重我的教學能力,也不是欣賞我的管班方法,我想,應該是更看重我對每個孩子尊重理解、靜待花開的平和心態。

那麼,今天,我就想鄭重其事地提出我這麼多年的教育理念:

盡力引導我的每一個孩子,都成爲有文化有素養的人!

無論是基礎測試還是練習,其目的不是爲了讓孩子之間比成績,彼此競爭,只是想通過練習和測試,來幫助孩子們進行學習的反思和調整。因此,一看到成績就激動的找我分析的家長,我都很想勸你冷靜、理性。我們要改變陳腐的教育觀念,或者是從父輩那裏繼承下來的管孩子的方式,如今社會在發展,孩子們已經不同了,我們不能刻舟求劍、固步自封。

然而,可喜的是,我們是第一代真正教育型的家長。以往的家長,都不知怎麼做教育,孩子自然就長大了。

對目前的孩子們,有人說變聰明瞭,也有人說越來越懶越來越笨了。

說變聰明的,是看到才兩歲大的孩子,就可以輕鬆地打開手機,隨意翻找自己喜歡的視頻或遊戲的家長們;說變笨的,是因爲最基本的運算都出錯,一道題文字稍微多一些,就不知道怎麼做的老師們。

要我說,現在的孩子應該基因更優良了,父母更關注孩子的成長了,應該是變得更好了。會玩手機是孩子們的模仿能力強,這種能力在無論什麼時候,人都是天生具有;文字多的不會看不懂,只是因爲現在聲色犬馬,家裏電視、IPAD、手機等電子產品太多,孩子們的眼睛長期看不到紙質書的緣故。

那麼,如何在目前的環境下,培養出有文化有素養的孩子呢?

美國教母艾斯特.沃西基在《硅谷超級家長課》中提出,我們至少要培養孩子五種能力,分別是:信任、尊重、獨立、合作、善意,首寫字母簡寫爲“trick”。這五種能力是抓手,是綱領,至於如何細化,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第一,信任。隨着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逐漸缺失。目前對美國00後的調查中發現,只有19%的年輕人,才願意相信別人。沒有最基本的信任,孩子與孩子之間、孩子與家長之間、家長與學校之間,彼此缺乏理解,導致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和問題。所以,那天我在家長羣中這樣說過,“既然選擇了這所學校,就要相信學校,相信老師。”只有你們信任我們不是爲一己之私,纔會理解我們的適當懲戒;只有你們信任我們一心爲教育,爲孩子,纔不會讓你們生無妄之氣,吐無力之槽。孩子也是。他們信任家長和老師們,纔會第一時間將自己的心情和盤托出給我們,他不至於孤獨,不至於用偏激的方式去解決矛盾。

比如今天,我四歲的小女兒要喫西瓜,要我幫她將籽取出來。我就給她一張紙,並告訴她:“媽媽相信你,你一定可以將籽自己吐出來,吐得這張紙滿滿的!”她好奇地睜大眼睛問我:“我真的可以嗎?”“你當然可以,媽媽相信你!”

我的成長過程中,也正是因爲得到了很多人的信任,所以變得自信,更加獨立。

記得高考前的一個晚上,我回到家中後,到半夜還睡不着,就去找父親聊天。沒想到父親將嘉陵125摩托車的鑰匙遞給我:“去,騎車去兜一圈去!”那時的我,覺得父親瘋了。因爲我從來沒有摸過摩托車,更不要說騎了。父親又加了一句,徹底讓我崩潰,“反正這個點兒了,街上也沒人能讓你撞!”我就真的騎着摩托車出去兜了一圈。試問,那種對孩子的信任,我們幾個家長能做到? 

而這種信任,我在學校裏,經常會給他們,家長們怎麼樣呢?您信任自己的孩子嗎?

打造家庭中互相信任的土壤,給孩子足夠強大的自信,孩子在未來才能與別人友好合作,才能出色完成自己的工作。

第二,尊重。孩子從出生起,就已經擁有超乎我們理解的智慧,他可能對我們的世界還沒有發表任何見解,但他已經在尋找自我的存在性。他出身的家庭,他就讀的學校,都是他贏得尊重的起跑線。在家裏,給予孩子家庭事務的參與權,把孩子當成人看,對於他自己的事情,尤其要尊重孩子的意見。

我家老大也是七年級,暑假時,我們就告訴他由他自己拿主意去哪裏上學?他選擇哪個學校,我們就讓他去那裏上。

一個從小意見受到尊重的孩子,他能學會如何去尊重別人,如何去自尊自愛。但現在,我們有的孩子常常受到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過度保護,他們在這種保護中學到了唯我獨尊、自私自利,他們不顧及別人的感受,青春期到來時倒行逆施,爲所欲爲,給我們的教育帶來了莫大的障礙。因此,尊重孩子,但不能尊寵孩子,這個度要我們大人們去把握。

第三,獨立。我們要足夠相信孩子,給孩子安靜的不被外界打擾的家庭學習環境,讓他學會自己與自己獨處,自己安排自己的學習計劃,自己爲自己的作業負責。我們老大的作業,從小到大我都從未給他檢查過,即使老師要家長簽字,我也只負責我的簽字的那部分。剛開始他也會出錯率很高,但我說過,你的作業完成之後,你要自己檢查一遍,徹底沒問題了就找我來簽字。因爲你胡亂做和錯題滿篇,都將會得到老師的懲戒,你要學會自己爲自己負責。

但有些家長也給孩子獨立成長的空間了,他可以在他的地盤上隨心所欲,孩子們不是靜下心來學習,而是窩在被窩裏打遊戲,玩手機。針對這樣的孩子,我們還是要靜下心來,反思一下我們做父母的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環境。

你想讓孩子愛讀書,你能不能做到?首先你是不是肯花時間來讀書?其次是書離孩子有多遠?是不是在家裏觸手可及的地方?孩子在讀書時,有沒有安靜的環境?

有的家長對我說:“郭老師,你說說我家孩子,他放假回來只是玩電腦,作業都是隨便應付的!”其實,他在學校裏爲什麼可以靜下心來?電腦的網線爲什麼不可以收起來?家裏有幾個人不玩手機不看電視?如果我家孩子這段時間沉迷於手機遊戲,我們夫妻倆就先反思自己,是不是一回家就只是看電視玩手機了?

第四,合作。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與別人的配合,是他將來爲人處事情商高下的體現,也是他社交能力的鍛鍊。在學校裏,他在一個集體中,我需要教給他們,如何分工做事情;如何互幫互助,讓班級成爲一個團結的、積極向上的團體。孩子在家裏,也同樣可以讓他參與家庭勞動中,體驗與別人配合的快樂。

記得1999年香港一次晚會中,葉倩文拿起話筒來唱劉德華的歌,劉德華負責伴奏。但葉倩文唱着唱着忘詞了,她輕輕地拍了拍身邊劉德華的肩膀,劉德華立刻接了下去,並且唱的低音。那一次,據說是劉德華唱歌最難聽的一次。但是葉倩文很感激他,大家都稱讚華仔情商高。

最後,是善意,這也是我參與教育的初衷。孩子若學會與人爲善,學會善待別人,那就是最成功的教育。可惜,我們現在很多成人因爲生活壓力太大,遭遇到不公平事情太多,我們的斤斤計較和惡意競爭,讓孩子生活在抱怨和悲觀的環境裏。試想一下,這樣的環境中,我們如何培養出善良的孩子?

人之初,性本善。可惜,善良不是學校教育可以給予的。我們做老師的,只能在孩子與我們相處的這一階段裏,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去潛移默化他,但不能改變他成長的家庭土壤。今天,我也是想通過家長會,來讓家長們意識到這個問題,從而去有意識地去打造一個和諧的、包容的、多一些積極和樂觀的家庭教育環境。

寧靜的溫暖的家,就能換來一個個好孩子。您換嗎?

孩子終將成爲社會人,我們終將是爲國家育人,與成績相比,我們的孩子應該在受教育的過程中,學會如何做一個有益於社會有益於人民的人。《弟子規》開篇就講: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全世界在對孩子教育的討論中,殊途同歸。當你受到了良好的品行薰陶,得到了良好的教養,還有餘力,再去投入到學習中。本末如果倒置,我們只能培養出急功近利的孩子。

以上只是我分享的對孩子未來三年教育的期盼。願我們家校聯合,給孩子們打造更適宜生長的教育環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