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故事07:職場中年人的下半場人生,怎麼走?

大學畢業後的十五年裏,我一直在傳統行業的外企工作。

我們公司的品牌和技術曾一度優勢明顯,所以個人原本是可以順理成章的跟隨公司平臺快速發展。

然而近幾年,我卻明顯感到競爭壓力的逐漸增加。

公司開始了一輪又一輪的組織精簡,一方面,降本增效的項目紛至沓來;另一方面,工作量呈上升態勢。

可是隨着工作量的上升,工作回報卻不盡如人意......

不僅我有這樣的感受,在跟一些同樣在傳統行業外企工作的同學和朋友交流中,我發現大家都面臨着非常類似的窘境。

如果用當下流行的話說,就是我們所在的公司,乃至我們所處的這些傳統行業,都已經陷入了“內卷”。

這彷彿是一個經典的溫水煮青蛙的過程,但更糟的是,熱鍋似乎到處都是,而且水溫也更高了!

如果說早幾年前“VUCA(易變性、不確定性、複雜性、模糊性)”這個詞的熱炒還主要是用來“販賣焦慮”,那麼過去這一兩年間疫情給我們帶來的各種跌宕起伏、“活久見”的衝擊,則令我們每個人都對這個複雜模糊、快速多變的時代有了更切身的感觸。

這樣的未來已來,我們應當何去何從?

被動地“卷”下去或主動地”躺平”,顯然都不是明智的或負責任的選擇。

我非常認同一個觀點:

個人和企業組織一樣,最需要做的是從變中尋找不變,找到自身最核心的價值和使命,以它們作爲戰略支撐,明確方向堅持努力,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創造獨特的價值。

我想,這纔是VUCA時代的生存之道。

當然,這個尋找焦點和形成戰略的過程是因人而異的。

爲了找到自己的人生戰略,這些年來,我在很多方向都做過不少嘗試,並且是在幾個不同領域同時保持着嘗試和努力。

這顯然是一種迂迴策略,在早期,它是有效的,但是它只適合於作爲一段時期內的過渡策略,終歸是難以持續的 -因爲隨着年齡的增長,我越來越感到精力是有限的。

有限的精力再經分散,就會導致每個方向的力量和深度都不夠用,漸漸的,這種迂迴策略,讓我感到了筋疲力竭。

與此同時,在生命的另一端,死亡如同等在終點的巨大黑洞,看着我一點點的向它靠近。

“留給中國隊的時間不多了”是一句曾經廣爲流傳的對中國男足的調侃,現在,它也能生動合理的用在我身上了。

剩餘的生命越來越少,而選擇或改變的機會成本卻越來越高。

我陷入了畢業後的第二次人生迷茫期。

在大學畢業時,大多數人都會迷茫,不知道什麼是最適合自己的,我也經歷過。而現在,則是第二次迷茫期,是我進入人生下半場後的迷茫期。

我意識到,我需要的不再是自己去不同領域的嘗試和探索,而是能夠儘快徹底地明確自己的人生戰略,在人生下半場活得更明白、更有價值。

於是,我開始尋找合適的書籍和課程。

基於對艾菲老師的長期關注和了解,她的市場部戰略背景,她的文章深度,以及她豐富的教練實踐經驗,最終打動了我,讓我決定報名她的天賦真我工作坊,也就是“人生定位課”。

對於精打細算、小氣摳門的我來說,學費肯定算不上是便宜。

但畢竟人生戰略是頭等大事,戰略對了,後面的路才知道要怎麼走,纔不會浪費更多的時間精力。

所以,只要能產生長期正面的影響,成本分攤到餘生裏,其實還是很划算的

課程的第一部分講的是天賦優勢。

十多年前,我就做過一次天賦測試,知道了自己的天賦是什麼,但很可惜,當時我並沒有重視,只是看了下結果,覺得“恩,有點道理”,然後把測試結果扔到一旁,再也沒有理了。

然而,通過這次課程的學習,我才發現原來天賦可以對工作和生活帶來這麼大的幫助。

這次課程,我重新測試了自己的天賦,發現整體變化不大,說明自己的穩定性還不錯,然而,我之前有一個很突出的“體諒”天賦,這次的排名卻退後了,而且幅度很大。

起初我有些不解,爲什麼這個變化這麼大呢?難道是測試的時候,哪一個題目回答的有問題,所以測得不準? 還是說,我真的在這一點上發生了很大變化?

後來通過課程的學習以及和老師的探討,我才發現這個變化與我這些年來從事項目管理工作緊密相關。

因爲在緊張、高壓的項目工作中,如果總是體諒、寬限他人,結果就是把自己累死、把鍋背很多,而且還達不成目標,這就會讓項目中的所有的人都白忙。

所以,我不得不時時壓制自己體諒他人的衝動,併爲對他人能提供的幫助設限,讓每個人都負擔起自己的責任。

正是這種長年累月的刻意壓制,導致了我體諒天賦的排序變化。

由此可見,這套天賦優勢的體系的確非常科學,穩定性、解釋性和指導性都很強。

通過課程的學習,我發現如果當初我能夠善加管理和利用自己的“體諒”天賦, 把它轉化成優勢,揚長避短,其實一樣可以給我的工作生活帶來巨大的收穫,並且我還能過得更快樂。

但因爲不知道這套方法,所以我當初選擇了壓制我的“體諒”,這樣的結果就是不但沒把它用好,反而因爲壓制帶來了很多痛苦。

那時的我,就常有一種“想去體諒他人,但又身不由己”的感覺,內心總是充滿了愧疚和自責。

這種痛苦,就像是活生生的把原本屬於我的東西,給強行剝離掉,很難受。

就像艾菲老師說的:“體會過的人,都知道這是一種什麼樣的難受。”

而現在,我知道了我並不需要去強行改變自己的天賦,而是要學會善用它們,就像課程裏講的:“條條大路通羅馬”,關鍵是要看你怎麼去用它們。

通過反覆研讀課程講義,認真做練習,體會老師的講解點評,以及與其他學員廣泛互動交流,我對天賦優勢有了非常系統、全面和深入的理解,已經初步掌握了實踐中的運用方法,感受到了它的強大,很暢快。

順便提一句,作爲“學習”天賦排在首位的我,還把學到的內容提煉總結成了一套心法口訣,分享給了同期學員。這讓我感覺到了樂趣,以及成就感。

課程第二部分講的是“真我人生”,這部分內容涉及對內心世界和人生價值的探索。

對我而言,這是一個遠比第一部分更抽象的話題。

而奇妙的是,它既宏大又非常聚焦,彷彿像艾菲老師的書《直擊本質》一樣,直擊我的內心。

每位學員先通過一系列的靈魂拷問,如同剝洋蔥一般,辛辣酸爽地由外向內把自己掰開,然後再反過來由內向外,對個人的願景、天賦、價值觀、深層熱情以及與外部世界環境的結合等做了逐層遞進的探索。

作爲一名近視者,這一系列的步驟感覺就像是在用一組鏡片,一層一層地加上來,逐步驗光調焦的過程。

從最初什麼都看不清楚,到模糊輪廓的逐漸浮現,再到主體看清後邊緣還有些散光模糊,最後到整個世界變得清晰透亮,舒暢無比。

這感覺真是太爽了,以致於我上課一直忍不住的遺憾:“如果我在十五年前就上了這個課該多好啊!”

這中間還有一個小插曲,就是我在願景這一環節遇到了困難,別的學員很快都找到了自己的人生願景,但是我的人生願景卻總是難以浮現,於是我一度還自嘲說:“心就像是死了。”

自嘲後,通過回顧和反思,我發現是從小到大自己做的許多事,似乎要麼是出於外界的期望,要麼是跟隨社會的潮流,要麼是所肩負的責任,確實較少出於自己的內心。

長久以來如此,所以,自己早就把內心世界給忽略甚至遺棄了。

我想,這或許也就是我長久以來未能找到內心向往,繼而未能聚焦戰略的根本原因。

花了這麼久的時間,一直都在原地踏步而已。

這也讓我想起了幾年前讀的《月亮與六便士》這部小說。

當時,我認爲主人公Stricland中年拋棄金領工作和家人,隻身投入自己喜歡的畫作,真是太瘋狂了,太不可思議了。

而現在,我似乎對他產生了一些理解,他是覺醒了,去追尋屬於自己的理想,他對內心追求的專注與傾注,和所激發出的那種旺盛的生命原力,都深深令人震撼。

畢竟人的內心世界不僅不應該忽略,反而應該是人生戰略的核心和動力來源,簡稱起來就是,核動力!

不知不覺間,距離上完課竟然已經半年了。

有時候,我會很懷念這段學習之旅,特別是在班級羣裏的討論。

每次下課後,很多同學都還意猶未盡,一直在班級羣裏討論到深夜,不斷刷屏的打卡總結展示着每個人自己的收穫。

博涵老師幾乎對每個人的發言逐條地做了迴應,或引導或點評,非常負責,而且很有技巧和啓發性。

對我而言,就算現在再在羣裏回看這些點評,都會覺得非常有趣,甚至可能是整個課程最有收穫的部分之一。

回過頭來看,自己報這門課有內在天賦的原因,那就是我的“戰略”、“思考”和“蒐集”天賦都是比較突出的。

我來學習這門課,正是要蒐集專業、可靠的信息輸入,來 “治療”我的人生戰略散光,把珍貴的“人生下半場”活得更明白、更有價值。

我想,我已經找到了答案: 我將作爲一名終身學習者,不斷精進自己,跟上我所在的專業領域知識和時代變化的腳步,踐行知行合一:一面作爲一名負責可靠的實幹者(打工人)爲家庭和組織做出應有的貢獻,同時另一面作爲一名知識生產者和分享者,幫助他人成長。

也許這看上去平淡無奇,並沒有什麼特別或者了不起,但對我而言卻意義重大。

彷彿在經歷過了前半生黑暗模糊中的艱辛摸索之後,我的天空中終於也升起了北極星,帶來了光,照亮了人生下半場前行的路,先前的茫然糾結都消失不見,事情的意義和優先級也清晰起來。

這條前路還讓我聯想到另一位經典小說人物 - 福爾摩斯。

這位偵探大師很善於捕捉常人注意不到的細節,從中尋找線索,並直覺性地在一瞬間就推理出案件的脈絡。 

同時,小說中也提到,福爾摩斯還把他的破案方法總結成文章發表到專業刊物上,與同行探討。

他的這種對天賦、核心競爭力和職業的完美結合和修煉,加上對知識的總結和不吝分享,竟與我苦苦覓得的人生目標驚人一致。

雖然不是受其啓發,但可以說是不謀而合。

於是, 我對人生下半場該怎麼過的答案,就可以說是: 努力成爲自己領域的“福爾摩斯”。

好的課程內容和體驗值得反覆回味,而且有的時候我們學習積累的材料,會不知不覺隨着時間“釀”出更好的營養(這個”釀”的概念也來自博涵老師的金句,致敬博涵老師)。

除了前面提到的收穫之外,我發現我這半年間對自我覺察的頻度和質量也提升了。

這種覺察好像是從所處的環境中抽離出來獲得了一個上帝視角,又彷彿是在自然而然的直覺行動上加了一個控制器,能夠隨時糾正調整方向,導向人生目標。

這種駕駛感非常美妙。

我不得不感嘆,書非借不能讀也。

如果我沒有參加天賦真我工作坊這門課,僅憑自己平時的信息來源和學習節奏,恐怕是既沒有這樣的效率,也學不到這樣的程度,而且更不會從這麼多同學的案例和互動中獲得多角度的理解和啓發。

最後,這篇遲來的總結也算是迴應一份承諾 - 把自己的真實感受分享出來,供其他感興趣和有需要的同學參考。

尤其是和我一樣後知後覺,或多或少還有些迷茫不決的職場“中老年人”。

人生沒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現場比賽,上半場的結局無論如何,有沒有遺憾,都已經無法改變,都不能用橡皮擦擦掉。

但是,人生下半場現在還來得及調整好再出發。

人生苦短,時不我待。

希望每個人都能及早找到自己的人生航向,明確自己的人生戰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共勉。

如果對項目管理和職業發展有興趣或疑惑的,可以通過班班聯繫我,一起交流探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