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裏藏着令人治癒的溫柔

《孤獨的美食家》這部劇開頭說了一句話:“美食,是平等地賦予現代人的治癒。”其實這種治癒追求的無非是隨便、簡單、溫暖、私密。

20世紀60年代的時候,汪曾祺先生在張家口沽源縣下放勞動。他曾把在當地採到的一枚大白蘑帶回北京,爲家人做了一大碗鮮湯。

孩子們興奮無比,誰知,他的妻子喝着喝着,卻哭了,眼淚落在碗裏。汪曾祺先生問她怎麼了,她只低頭答:“太好吃了。”接着,她又盛了一碗,笑着大口喝起來。

當時汪曾祺家裏只有一張三屜桌、一個方凳,牆角堆着一牀破棉絮。他口袋裏小心翼翼地揣着一點錢,爲孩子們添了個鹽水煮毛豆。下放之前,他留下的字條,妻子還完好地保存着——“松卿,等我四年!”施松卿始終守着三個幼小的孩子,在這裏等着他。

過後,他回憶說:“我當時覺得全世界都是涼的,只有這碗裏一點是熱的。”一時間,兩地分隔的思念、瀕臨絕境的委屈、口袋裏沒錢的落魄,在聞到菜香味時都煙消雲散了。

在《四重奏》裏有一句臺詞引發過很多人的共鳴:“哭着喫過飯的人,是能夠走下去的。”

貧困時的鮮香菌湯也給生活帶來遐想和奔頭。只覺得認真好好喫飯的人總是有希望令自己更好地生存下去。熱乎乎的食物有一種發燙的能量,正是這種溫度暖了腸腹。

雖然笑着喫飯可以暖心,但哭着喫飯也可以暖胃;不管怎麼樣,認真將食物喫進去,就能讓你保持足以奔跑的能力。

食物是既暖心又暖胃的東西,無論是一鍋寂寞關東煮,還是幾卷銷魂厚蛋燒,那都是真真切切的生活。它安安靜靜,充滿着我們需要的各種味道,從來不會拒絕孤獨和失敗的人。當盤中餐一點點被喫下去,食物給疲憊追逐的自己帶來了溫暖和力氣,那就是最好的撫慰。吃了喝了,寒冷和飢餓緩解了,然後再衝進名利場,搏擊廝殺,把這一生的瑣碎和煩惱當成飯菜一樣咀嚼。

人生的美好果然應該從認真喫飯開始。這纔是我們每個人要學會的治癒方式。一蔬一飯,看似稀鬆平常,溫飽之後,才能直奔理想。所以張嘉佳說:“只有美食,可以抵抗全世界所有的悲傷和迷惘。”在每個沮喪無比的時刻,是食物治癒了我。

食物跟愛一樣溫柔,只有喫飽了,才能面對人生中的所有難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