慾望的經濟史—日本戰後編

  以史爲鑑,看日本70年到的繁榮,80年代的泡沫,90年代的破滅和2000年的反思,對照中國,我們該何去何從?

  整個70年代都是日本的輝煌時代

  1970年3月在日本舉辦的萬國博覽會,是日本在世界中心展露頭腳的開始。

  1972年日本開始修建高鐵和高速公路,計劃連接全國,在全國範圍內配置工廠,已解決城市過密化和地方過疏化的問題。(中國也是如此)

    1973年日本大範圍的擴充社會保障制度,提供老年人免費醫療,這爲後來日本社會的老齡化帶來的巨大財政壓力埋下了伏筆。

    1974年日本憑藉1940機制中僱主工人一體化的制度,率先走出了中東石油危機,並調整了產業方向:由重工業轉爲電子機械、半導體、汽車等輕工業。(中國也在進行產業轉變)

  1979年日本讓全世界矚目和學習,《日本第一》在美國被廣泛討論。此時,中國正開始改革開放,鄧公也親赴日本學習參觀。

80年代日本與美國的矛盾角逐

  1982年,日本的汽車佔據了美國乘用車市場20%的份額,給美國的汽車行業帶來巨大的打擊。

  1985年,美國聯合多國通過了《廣場協議》,這一標誌性的事件,很久之後才被日本人們認識它的力量。

    這一協議直接導致了日元的升值,爲了解救因此陷入困境的日本中小出口企業,日本實行了前所未有的貨幣寬鬆政策。

    泡沫由此開始。

  1986年,一年內東京的地價上漲了78%。

  1988年,日本的股市平均股價突破3萬日元。

    1989年,日本股市來到最高點,人們預估來年會到4萬點。

  在瘋狂的,物質極大富裕的80年代,日本富人揮金如土,收購世界各地的著名企業,買豪車拍名畫;日本的普通人們也開始追逐奢侈品,黃金和購買海外房產,同時追求個性化和差異化。(中國何其相似)

90年代的急轉直下,日本陷入悲觀困境

  1990年,股市的暴跌拉開了日本泡沫破裂的序幕。以此同時,日本的貨幣收縮政策加劇了這一破裂的進程。

  1995年,7.3級的阪神大地震更是雪上加霜,日本陷入了空前的悲觀論:日本經濟不行了。日本的內部憂患,使得韓國抓住了機會,接過了半導體產業的大棒,成爲了新工業強國。

  整個90年代,日本都在自救,泡沫破裂後的巨大債務危機讓日本經濟發展消失了10年。

  而這10年確是至關重要的10年。

  因爲信息化時代到來了,產業轉型也到來了,真正的全球化時代到來了。

  以蘋果爲首的新一批信息技術產業,在商業模式上採用橫向分工的方式,這和當時日本主流的垂直整合模式完全相反。並在互聯網技術的加持下,踩着風火輪前進着。

  幸好中國抓住了這第三次工業革命,並在互聯網產業中獲得一席之地。

———————————————————

    日本是抓住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命脈,並迅速崛起。

    但是,崛起後的泡沫,和我們現在何其相似。我們的追求和社會現象和當時的日本又何其相似。

  希望我們的現在還不晚,一切還可以解決,一切會有更好的選擇和結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