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論文】汪文麗《以祁門縣牯牛降景區爲窗,探尋旅遊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內容摘要

旅遊業是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新興產業之一,被譽爲“朝陽產業”。隨着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斷推進,中國旅遊業面臨重大發展機遇,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並呈現出持續增長、開放加快、多元發展等一系列鮮明的特徵。同時,中國旅遊業也面臨着嚴峻的挑戰,如何優化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提升發展質量和水平成了最爲重要的問題。於是,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命題便應運而生。

作爲一種全新的發展思想、發展模式和發展戰略,旅遊業可持續發展要求人類發展旅遊業必須講究整體經濟效益、關注生態和諧和追求社會公平,強調公平性、持續性和共同性,實現旅遊與自然、文化和人類生存環境和諧相融。

關鍵詞:旅遊業 可持續發展 資源環境

以祁門縣牯牛降景區爲窗,探尋旅遊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祁門牯牛降景區位於中國紅茶之鄉——祁門縣境內,是目前唯一經國家林業總局批准在景區內開展生態旅遊最具有代表性的核心景區。

牯牛降歷經滄海桑田的變化,約在8.5億年前的雪峯造山運動中,使其主體擡起,結束海侵歷史,在距今約2億年逐步形成的中生代印支運動中,使牯牛降的北部也擡起,與其主體融爲一體,並有花崗閃長巖體侵入。後又經燕山運動、喜馬拉雅山運動,大自然的偉力和奇巧,將牯牛降山雄偉而綺麗,峯巒巍峨,峭壁深淵,是皖南一座壯麗的大山。

一、旅遊業可持續發展思想的實質

旅遊業可持續發展是指以旅遊資源爲基礎的綜合旅遊系統的持續良性運行和發展,以及旅遊資源經濟效益的持續產出。它涉及旅遊經濟可持續發展、旅遊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和旅遊社會可持續發展三個方面協調統一,強調旅遊資源的開發規模和旅遊業的發展速度,必須與現有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相適應,謀求區域社會、經濟、生態三個方面的最佳綜合效益,反對爲了謀取短期、局部利益而掠奪式開發和破壞旅遊資源,確保不可更新資源的消耗最小化和可更新資源的持續利用。

作爲華東地區最後一片原始森林,牯牛降景區自然、生態環境優越。爲加快景區發展,2009年8月,石臺縣人民政府組建石臺縣牯牛降景區管委會,成立國有獨資的安徽省石臺縣牯牛降旅遊發展有限公司負責景區開發經營,先後投入3.5億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和景區開發。目前,石臺牯牛降景區已發展爲集觀光遊覽、保健療養、科學考察以及登山、攀巖、穿越、溯溪、拓展、滑翔、野營等多功能於一體是石臺縣核心旅遊資源。2010年,該景區成功創建了國家4A級旅遊景區。加快牯牛降開發步伐,爭創國家5A級旅遊景區,從2016年開始,石臺、祁門兩縣就聯合創建國家級5A旅遊景區進行了多輪接觸商談。2017年4月,石臺、祁門兩縣政府部門舉行了聯合創建工作協調會,就聯合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形成一致意見,共同成立了“牯牛降景區聯合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工作推進小組”,全力推進聯合創建工作。爲加強牯牛降國家5A級旅遊景區創建工作的統一領導,2017年11月,池州市、黃山市兩市相關領導和部門又在黃山市召開牯牛降景區5A創建工作對接協調會,對牯牛降景區聯合創建工作達成一致意見。

在爭創國家5A級旅遊景區的過程中,包括《安徽牯牛降旅遊景區總體規劃》修編(定稿)、《安徽牯牛降旅遊景區創5A提升專項規劃》(初稿)、《安徽牯牛降5A旅遊景區景觀資源評價報告書》在內的所有設想的文案和相關的文件都無一例外地將旅遊業可持續發展列爲其中最爲重要的一條準則,將實現保護自然生態、發展地方經濟和打造人文社會的有機結合,作爲最爲重要責任與使命。

二、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1.發現美、打造美,維護美。

強化人們旅遊生態意識和共同美化環境意識,合理開發、利用、美化旅遊資源環境,切實保護目前和未來旅遊發展賴以生存的旅遊生態環境質量,促進自然美的深化和自然美與人工美的完美結合,高層次地實現人類與自然界的共同進化,確保旅遊資源的永久利用和旅遊經濟產業的高效運轉與持續發展。

由於牯牛降山區成陸歷史悠久,地形變化複雜,所以還能發現大量曾經生活在距今約7000萬至200萬以前的第三紀和第四紀早期的古老動植物種類。如:第三紀以前的孑遺樹種杉木、紅豆杉、三尖杉等,銀杏則是著名的“活化石”。牯牛降蘊藏着大量的生物種類。據不完全統計,這裏有各類植物230科、726屬、1348種,其中有國家重點保護的植物13種、動物29種,另外,這裏爬行類也很豐富,其中蛇類就有26種以上,故稱爲“蛇的王國”。正是因爲這裏自然條件複雜,生物資源豐富,生態系統完好,使牯牛降成爲“華東地區動植物基因庫”,被生態學者稱爲“綠色自然博物館”。

牯牛降景區的開發不是對美的肆意破壞和無限索取,而是旨在發現美、打造美、維護美。正是因爲景區的開發,原本“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動植物們都有了走出山林、走向世界的機會。首先,景區中所有的樹木都經過專業的檢測,種類、年齡、樹幹高度、樹冠寬度、樹根深度……所有數據都一一記錄,並依據相關標準進行掛牌,同時與林業部門進行緊密合作,安排大量護林員進行長期持續的巡邏與檢查;其次,景區中所有的大型動物都進行了圖片採集和基因採集,並依據其生活習性,設立景區,爲它們營造自然舒適的生存環境的同時,也堅決打擊和徹底杜絕捕殺盜獵的非法事件發生。

2.重環境、提效益、促發展。

促進旅遊的公平發展,確保當代人和世代人都能享有優美的旅遊環境、高效的旅遊經濟效益和充分滿足的旅遊需求;確保各國各地區旅遊資源的合理分配和公平使用,鼓勵各國各地區充分發揮各自的旅遊資源優勢,開發各具特色的旅遊產品,增加資源類型和旅遊產品互補機率,共同保護、美化旅遊環境,共同爲各國各地區的旅遊者提供高質量的旅遊服務,共同享受全世界的自然美景和人類文明,並通過旅遊活動,實現旅遊資源互和旅遊消費更加多樣化和高級化。

自2017年石臺、祁門兩縣政府部門聯合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以來,牯牛降景區便日益聲名鵲起,不僅吸引了大量本地市民,還招攬來了衆多來自於全國各地的遊客,近幾年遊客量是與日俱增。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是2020年依舊有165.23萬涉足牯牛降景區,相比於2019年,增長了77.3%,實現旅遊總收入10.79億元,增長了93%。除此以外,牯牛降景區還與科協、教育等部門合作,組織縣內市民及學校師生到景區開展研學活動,僅2020年就接待參觀研學人員350人次。

3.強效益、保生態、韻文化。

正確理解旅遊所產生的環境效應與經濟效應,樹立新的旅遊資源和旅遊資源憂患意識,合理確定旅遊容量,適度控制旅遊發展規模,切實保持旅遊容量動態平衡,高效地利用旅遊資源,不斷地推出高品位的旅遊產品,高水平地進行經營管理,從而在不衝擊環境生態效益和不損害下一代人利益的基礎上,實現旅遊經濟的高效益和旅遊效益與生態效益的相協調,保證旅遊業在有序的市場環境中運行和旅遊地社會、文化與倫理、道德的繼承發展。

牯牛降景區的開發,可以說給當地經濟注入了一針強心劑,更重要的是,生態系統得到了維護,文化底蘊得到了傳承。30多年來,牯牛降景區自然生態環境日趨完好,生物種羣穩定,森林蓄積量、森林覆蓋率以及珍稀動植物主要保護對象呈增長態勢。據資料顯示,與1982年建立景區時相比,活立木總蓄積由22萬立方米增加到31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由77%上升到97.96%,植物由1348種增加到1623種,脊椎動物由271種增加到320種。

作爲首批安徽省研學基地之一,祁門牯牛降景區在“本土特色文化”上可謂做足了工夫。其中,祁紅莊園項目是近年來牯牛降景區開發的一個與研學旅遊配套項目,集茶葉種植、採摘、製作於一體的祁紅生態旅遊體驗場所。同爲研學項目的徽州非遺雕版由明末休寧人胡正言所創,2017年初 “徽州正言非遺雕版傳習所”在祁門牯牛降風景區授牌落戶,這個項目可以讓更多的家長和孩子瞭解徽州技藝,幫助孩子們從小樹立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識,讓孩子們在看、說、做的過程中,體驗徽州雕版印刷的神奇魅力,瞭解中國雕版印刷技術的發展歷史和古老技藝。此外,牯牛降景區還在“國際時代潮流”兩方面上大做文章,接連推出“琴語茶香,森林古琴音樂會”“168國際徒步越野挑戰賽”“‘ 徽姑娘’農家樂技能禮儀暨女性創業創新培訓”“安徽移動電視《Mua-寶貝》”等大型活動,亦是賺足了眼球,收割了追捧。

三、影響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障礙因素

1.決策者、投資者和經營者的思想意識偏差。

(1)“低投入、高產出”論既導致旅遊業投入的嚴重不足,又誤導引發了一哄而上辦旅遊的現象,使旅遊企業界出現了“散、小、差、弱、低”的局面,走上了一條低層次的數量擴張的發展道路,造成了旅遊資源的嚴重破壞和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

(2)“非耗竭性消費”論誤導了旅遊資源的盲目開發,加重了資源供需的失衡、生態系統的破壞和整體環境的退化。

(3)“旅遊超前發展”的片面階段,造成旅遊業的病態發展。旅遊業的超前發展,就是超越國民經濟總體發展階段,通過率先發展帶動,促進相關行業的發展。

祁門縣牯牛降景區在開發伊始,確實走過一些彎路,尤其在經濟大於生態的大環境下,也不免陷入低投高產的錯誤期望、旅遊資源的盲目開發和超前發展的病態模式中不可自拔。好在政府以及相關部門監察及時、整改及時,才避免事態的進一步惡化。2011年,經過數年蟄伏的祁門縣牯牛降景區順利通過國家4A級旅遊景區的評估審覈,旅遊熱度這才逐漸復甦。2017年,石臺、祁門兩縣政府部門聯合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後,旅遊前景更是一片大好,儘管受到疫情衝擊,2020年依舊創造了旅遊人數165.23萬和旅遊總收入10.79億元的頂峯成績。

2.社會行爲者的行爲誤差。

旅遊發展追求速度,注重經濟利益,忽視發展質量和整體社會效益與環境效益;熱衷於放肆的促銷手段、單一化的經營競爭、過度的基礎設施使用、無計劃的市場拓展、貪婪地追求高額利潤,忽視客觀條件、資源保護。遊客利益、長期穩定發展,國民環境意識淡薄,旅遊相關人羣環保意識不高,旅遊經營者素質偏低;旅遊管理體制不順,管理不力,旅遊法規不健全,執行不力,宏觀調控基本上處於一種失衡狀態,而在微觀上又處於各自爲政、惡性競爭中。

祁門牯牛降景區不僅依託獨特的自然風光,還大力挖掘和培植“人文土壤”,努力提升旅遊事業的“文化軟實力”。近些年,與祁紅技藝、根雕技藝、古琴技藝、烹飪技藝等傳統文化的深度融合,更是給祁門牯牛降景區鑲上了一道亮麗的金邊。

3.旅遊資源與旅遊市場分佈的雙錯位。

山水風光多分佈在中國中西部的邊遠地區,或少數民族地區,或東部山區的山區,而山水風光愛好的旅遊者多來自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的城鎮居民,構成了東中部城鎮向中西部或東部山區的旅遊流。都市風光則主要集中於東部地區大中城市或中西部地區大中城市,旅遊者多來自中西部或東部鄉村居民,又構成了中西部向東部、鄉村向城市的旅遊流。

祁門縣牯牛降風景區特別注重對山水風光和生態系統的保護,因爲這是祁門縣牯牛降風景區的底牌。據悉,牯牛降國家級祁門自然保護區自1982年6月成立(2011年入選國家4A級旅遊景區),近40年來始終完好保持了原有面積和生態,森林覆蓋了達到97.96%,爲祁門縣獲得全國生態示範區、全國造林綠化先進縣、中國深呼吸小城、安徽省生態縣、安徽省森林城市等多張名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思路

祁門縣牯牛降風景區之所以能夠煥發出如此旺盛的活力,創造如此輝煌的業績,收穫如此高度的聲譽,與其長期秉持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密不可分,其成功的經驗告訴我們:

1.牢固樹立積極進取的旅遊業可持續發展觀。

發展旅遊業必須樹立新的旅遊資源觀、旅遊發展觀和旅遊投入觀,樹立全社會共同參與、“全方位”多維合作、“立體型”系統協調的發展觀,確立旅遊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意識和行爲意識,實施政府主導戰略,加強地域間協作和跨地區資源配置,推進各精品旅遊景區(點)和黃金旅遊線路聯網,確保各方面的人、財、物及各種旅遊要素的最佳利用,促進政府行爲、市場行爲與公衆行爲在可持續發展思想指導下的統一,實現旅遊業的快速發展。

2.科學制定旅遊規劃,規範旅遊發展方向。

科學的旅遊規劃必須充分考慮區域旅遊發展在特定的時空尺度上的發展潛力,即區域單項和綜合旅遊資源的潛在保障力、區域社會經濟的潛在支撐力、區域環境容量的潛在承載力,力求體現新世紀、新體制、新形勢、新機遇的特徵,體現大力培育旅遊業新經濟增長點的主題,體現規劃的思想、內容形式和方式的創新精神;突出宏觀性、戰略性和政策性,搞好規劃目標與政策引導的結合和總體規劃與專題規劃的結合,規範旅遊發展方向。

3.提高旅遊科技含量,建立旅遊信息網絡。

旅遊業是信息密集型和產業關聯密集型的產業,先進的技術和信息網絡管理是提高旅遊效率和擴大旅遊市場的重要手段,現在科學技術和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對於促進旅遊業深度發展、廣度發展和高度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4.制定合理評價指標,建立完善評估體系。

制定衡量可持續發展的合理評價指標,建立相應的評估體系,是促進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主要應包括規劃指標體系,執行指標體系和預測指標體系,旨在對區域旅遊可持續發展系統進行監控和預測研究,實現旅遊容量動態平衡。

總之,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我們世世代代人的努力,只有堅持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我們才能達到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三者的和諧統一,人類才能不斷前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