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見菁華

喜歡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浩瀚無垠。

它淵源流長,博大精深。

中國書畫藝術,

植根於中華文化肥沃的土壤,

生根、開花、結果,

繁榮豐富了中華文化的

品質與內涵。


中國書畫是我的愛好之一。

我喜歡行書的厚重睿智,

如行雲流水;

喜歡篆書的精巧工整,

象形中寓意;

喜歡國畫的潑墨點染、

氣象萬千,匠心獨運、

以簡制繁、奇妙無窮……


山水有情,字畫有聲。

我愛這氤氳瀰漫的

一山一水,

我愛這揮斥方遒的

一筆一畫。

它們和我,聲情並茂,

它們是我的,靈魂伴侶。



文物見菁華 (行書)



山門多事問花之(篆書)




井水有人歌柳永(篆書)


注:

“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

出自南宋葉夢《避暑錄話》。這句話是對北宋著名婉約派詞人柳永的評價。

“井水處”:指的是人羣聚集的地方。

因爲北宋時期,柳永的詞深受人們喜愛。柳永詞常被人們唱頌。

古代市井生活用水的來源,要麼河水,要麼井水。有井水的地方就有人家。


“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

一方面,說明柳永的詞通俗易懂,易於風行,盛行於市井巷陌。

另一方面,說明柳詞傳播泛圍很廣。


作爲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大詞人,柳永對後來詞人的影響甚大。

南北宋之交的王灼說,今少年 “十有八九不學柳耆卿,則學曹元寵”;

又說沈唐、李甲、孔夷、孔榘、晁端禮、万俟詠等六人“皆在佳句”,“源流從柳氏來”。

即使是蘇軾、黃庭堅、秦觀、周邦彥等著名詞人,也無不受惠於柳永。

柳詞,在詞調的創用、章法鋪敘、景物描寫、意象組合和題材開拓上,都給蘇軾以啓示。

故蘇軾作詞,

一方面力求在“柳七郎風味”之外自成一家。

另一方面,又充分吸取了柳詞的表現方法和革新精神,從而開創出詞的一代新風。

黃庭堅、秦觀的俗詞與柳詞更是一脈相承。

秦觀的雅詞長調,鋪敘點染之法,也是從柳詞變化而出;

周邦彥慢詞的章法結構,同樣是從柳詞脫胎而來。



國畫:詠梅圖



國畫:曉風影月



東邊日出西邊雨
一鳥不鳴山更幽 (篆書)



古城畢竟屬名城
文史相沿自可矜
薈萃神州書畫展
他年盛事說江陵
行書詩一首



篆書:伯牙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