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國記》:遠行的聖者

法顯是比玄奘還要早200年達到天竺的中國古代最早的佛教旅行家,他比玄奘更讓人驚訝的地方是,玄奘翻越帕米爾高原時30歲,而法顯已經67歲,出現在犍陀羅國已經68歲,而在那裏他僅僅考察了印度河、恆河流域佛教文化的起點,之後這位古稀老人到達了今天的斯里蘭卡,再走海路到印度尼西亞,然後北上回國,那時他已經79歲。從80歲開始,他翻譯帶回來的經典,並寫作旅行記《佛國記》,直到86歲去世。

這麼彪悍的壯舉放在65歲之後的老人身上,絕對是對人類年齡障礙最徹底的挑戰。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翻過帕米爾高原,爲歷史留下《佛國記》。甚至連印度史,也要借這些旅行記來修訂。

中國古代走得比較遠的有四種人:商人、軍人、詩人、僧人。但這四種人走的距離又不一樣。絲綢之路上的商人走得遠一些,軍人走得不遠,因爲中國古代皇帝不喜歡萬里遠征。

那麼詩人呢?首先是邊塞詩人,像李白那樣的,一生走的路不少,但要他們翻越塔克拉瑪干沙漠和帕米爾高原就不太可能了。即使有這種願望,也沒有這樣意志和毅力,詩人太多愁善感,遇到生命的絕境,會精神崩潰。這是自古以來,文人的通病。

僧人不一樣,宗教信仰給他們帶來巨大能量,他們中的優秀分子,如法顯、玄奘,爲了獲取精神上的經典,走出驚豔人類的腳步。

法顯和玄奘,是一種永遠的燭照,一種爲了追求佛法永恆存在的精神。

                          ——《佛國記》讀前隨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