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日記 | 子夏問孝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子夏問孔子什麼是孝。孔子回答他:孝是要保持和氣收斂的臉色。父母兄長有什麼事都願意效勞,好喫的、好喝的讓父兄先用,你前面是不是覺得這就是孝啊?

此章及往前三章,均爲孔子答“孝”,因提問的人不同,答案也有所不同。孔子因材施教這一點頗有體現。

在上一章面對子游的提問,孔子回答“不敬,何以別乎”,大概是因爲子游對父母雖然能夠供奉備至,但敬意不足。此章面對子夏的提問,孔子回答“色難”,想來是子夏性格剛直,雖然能將父母兄長放在自己前面,但是態度不一定溫良,因爲孔子提醒他這一點。

在《四書章句集註》的註解中,朱子如此註解:“爲人子女且深愛父母兄長的,必定願意和氣相待,心裏又和氣,面色看起來也愉快,面色愉快的話,互相都能輕鬆相處”。

倘若一個人對父母孝順有加,但就是性子太急太爆,本來是買點禮物給爸媽養生,結果帶着禮物到了面前就“暴躁”起來:“這是好東西!每天都得喫!聽見沒有?還有上次買的營養品,喫完沒?還沒喫完?幹什麼喫的還沒喫完?這周喫不完我可要生氣了!”

本是一片孝心,豈料弄得父母戰戰兢兢。

所以,僅僅是好喫好喝奉養、替爲家務勞作也還不夠,雖然也是“孝”的行動,但始終有可以改善的地方,與諸君共勉。

尤其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新奇的、好玩兒的東西越來越多,人心也在往浮躁的方向一路狂飆。面對父母親朋,更是要多一些敬意、耐心、和氣纔行。

無論是大事小事,總不能把自己當作全對,對自己的行動的全貌應當留心觀察,爭取處處做好。與此同時,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近幾年出現的“微表情心理學”,慢慢地也爲人瞭解和接受,細微處也是要注意的,可不要因爲一點細微的表情傷了父母的心呀。

/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