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119:長善救失的現實意義

今天是10月18日。


今天在看《中國立德樹人好教師》,書中講到了一個常用的教育法則:長善救失。

長善救失,即長其善,救其失。



書中原話是於漪老師說的,摘錄如下:要從思想上、感情上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個性,教師要練就敏銳的目光,善於發現每一個學生身上的長處與潛力,長善救失,把隱藏的種種潛力變爲發展的現實。

毫無疑問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易被學生的表現所牽絆,更多的時候,我們都在聚焦學生的錯誤、不足,引導其改正。殊不知,就錯論錯易挫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使之變得越來越鈍感、消沉。

在這樣的情況下,適時地發現學生的優點,可以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使之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在學習上臻於至善。

非常重要的一條教育法則,然而在現實的實施中,遇到了一些問題。

班上有兩人,學習不積極,學習效率低下,效果差。觀察了有段時間,客觀上幾乎沒有發現有什麼優點。而且出現了這樣的現象:即使經常性與之溝通,一有機會就表揚,還是難以擺脫自身學習意志力的薄弱的現狀。

所以,長善救失也並非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其也有死角,也有不適用的情況。那麼,長善救失的現實意義是什麼呢?我想,即便這條教育法則不適用於所有人,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仍然是很重要的教育法則,對指導教師實踐具有重要意義。

愚以爲,長善救失的現實意義有三:

一是爲教師提供可供參考教育視角。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閃光點的發現都會變成一股賞識的力量,這股力量深遠持久,能不斷促成人的突破。

二是爲教師提供切實可行的德育方法。人都有自我實現的需要,有被尊重的需要。暫時落後的學生已經落後了,心理上有些不可抹去的挫敗感,恰恰這樣的挫敗又“剪不斷,理還亂”,揮之不去的心理挫敗感加深了學生對學習的興趣的減弱,進而產生學習惰性後來居上,使得原本薄弱的意志“生態”更加荒漠化,致使學生開始大面積地消極學習,直至放棄。這個時候,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可能需要找到學生的優點,放大之,提高學生自我效能感,纔有可能走出落後的“沼澤”,迎接地平線。

三是爲一線教師解決後進生問題提供路徑。教育是爲了促進人的發展,而人的發展又包括認知、情感、意志等的綜合作用。長善救失旨在從情感上支持學生,意志上鼓舞學生,使之形成較強的學習內驅力,不斷提高認知,增強自我效能感,從源頭上培元固本,使得學生不斷實現超越自我。

綜上所述,教育要着眼於人的發展,就要從更高層次實現人的情感上的需要,放棄說教的模式,溝通時照顧好學生情緒,使之聽得進去。發揮好情感情緒對人的正面影響,不斷激勵學生努力實現自我成長。

20211018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