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譙周,這是一個一心爲民的叛徒!

公元263年,鄧艾偷襲蜀漢,蜀人沒做像樣的防守準備,又聽說鄧艾已經進入平地,百姓們十分驚恐,都逃到山林大澤裏避禍。


漢後主阿斗召集羣臣討論,有人認爲蜀與吳是友好鄰邦,應該投奔吳國,有人認爲南中七郡山勢險峻,容易防守,應該投奔南面。


光祿大夫譙周卻認爲:

自古以來,沒有到了他國還是天子的,如果到吳國去,就要臣服吳國。且治國之道從來就沒有什麼不同,大國吞併小國,這是形勢發展的自然趨勢。


從這點上說,魏國能吞併吳國,而吳國不能吞併魏國,這是很明顯的事。


我們同樣是稱臣,對小國稱臣就不如對大國稱臣,與其忍受兩次受辱之恥不如一次受辱!


如果想要奔赴南方,就應當及早計劃好,才能成功,如今大敵已經臨近,災禍也將要降臨。


而且羣下之心,沒有一個可保其不變,就怕我們剛出發的時候,其變化就來了,怎麼能到達南中呢?


有人說:如今鄧艾已經不遠,他不接受我們投降,怎麼辦?


譙周說:

現在吳國還沒有臣服於魏,事情的形勢使他不得不接受,接受了也不得不待之以禮。


如果陛下投降魏國,而魏國不劃分土地封給陛下的話,我請求隻身到洛陽,用古代的大義與他們爭辯。

衆人都聽從了譙周的建議。


漢後主仍然想入南中,猶豫不決。


譙周上疏說:

南方偏遠蠻夷之地,平常就不交納租稅,還多次反叛,丞相諸葛亮用武力威逼他們,走投無路才順服。


如今如果去南中,外要抗拒敵兵,內要供奉日常糧食物品,費用浩大,沒有其他地方可以收取,只能耗損各個夷人部族,那他們必然會反叛。


於是漢後主就派侍中張紹等人奉着御璽向鄧艾投降。


北地王劉諶憤怒地說:

如果我們理窮力屈,災禍敗亡將至,就應當父子君臣一起背城一戰,共同爲社稷而死,這樣才能見先帝於地下,爲什麼要投降?


漢後主不聽。

這一天,劉諶哭訴於昭烈帝劉備之廟,先殺了妻子兒女,然後自殺而死。

參考《資治通鑑》

評論

譙周勸後主阿斗投降,而不是反抗到底,爲的是能保住他的性命,還有成都幾十萬百姓的性命,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他也算是有功的。


可是從國家大義上來說,譙周勸後主投降,有不忠之嫌,他作爲國家的大臣,又碰到阿斗這樣的君主,說這些話,算他運氣好。


要是換成崇禎皇帝,譙周敢說這樣言辭,分分鐘就把他削成人棍!


譙周的行爲,其實跟秦檜的做法很像,甚至還不如秦檜,秦檜雖然割地賠款,到底還保住了大宋王室的存在。


可是譙周直接把老闆給賣了,漢後主阿斗心裏恨死他了。


儘管如此,可是譙周的命好,他有一個好學生,叫陳壽,陳壽寫的《三國志》,這個學生怎麼會把自己的老師樹立成一個漢奸的形象。

那豈不是成了陳壽打自己的臉嗎?

對此,你怎麼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