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離開我們遠去的東西

文/丘豸

這些年的發展實在太快了,用日新月異來形容一點不過分。別說走在快車道前沿上的城市,就是農村,也有不少東西在很快淘汰,尤其是一些電子chan品,幾乎每一個時期,甚至每一年都在更新換代。

不說電視、不說手機,也不說電腦了。記得二十年前剛剛興起vcD時,第一次看見,覺得這東西太神奇了,對我產生了極大的誘惑。顧不上老婆的反對,買了一臺回來,結果沒用上幾年就被淘汰了。

那麼,我們想想那些二十年三十年前的東西呢?記得我結婚的時候,老婆的大哥陪送一臺電子管收音機,二哥陪送一架縫紉機,這東西如今都快成古董了。

那臺收音機,我幾乎沒有打開過幾回,每次打開裏面的電流聲刺耳難聽,聽不上幾分鐘就煩了。後來,跟鄰居的二小換了臺掛鐘。

縫紉機用得相對多一些,老婆會用它扎個鞋墊、改改衣服什麼的。後來來了北京,老房子就空了起來,那架縫紉機和掛鐘,還有那臺vcd默默地留守在老家的屋子裏,忍受灰塵的侵襲呢!

這些東西在當時來說,不能說是很時髦的,起碼還能跟上當時的形勢,至於那些更古老的東西,今天的年輕人恐怕看都沒有看到,即便看到了,也不知道是什麼東西。

那天上課,我在講長橫的筆畫時,把長橫中間凸起、兩遍下沉的特點比喻成扁擔形。忽然覺得這個比喻是不是很合理,那些只有八九歲的孩子見過扁擔嗎?我一問,果然沒有學生知道。別說他們這些城裏的孩子,就是當今農村的孩子也很難見得到了。

我記得我小的時候,哪有現在孩子這樣品類繁多的玩具。夏天滾鐵環、彈玻璃球,冬天打老牛、滑冰車就是最好最快樂的玩具了。

我記得我十歲之前,是沒穿過襪子的。但是經常我看到母親給家人縫補襪子,用一個木製的模子把襪子套在上面,縫起來比較方便。


家中的倉房裏放置了一些我覺得很奇怪的東西,比如悠車、學步車等。我覺得很好玩,母親說這些東西我小時候都享受過。

我百度到這些東西的時候,又勾起了我更多的聯想,不由地想起更多的老物件來,它們一件件出現在我的記憶裏,勾起了我對過去日子的回憶。


這其中的每一種東西,我都使用過。看看圖中的那座石磨,特別像我小時候家裏的那個。我小時候可是沒少推過。那時候加工糧食都靠這個東西,生產隊專門飼養了幾頭毛驢供各家各戶輪班使用,根本不能滿足需要。所以加工一些玉米碴時,只好人工拉磨。拉磨這活說不上很累,但是很膩歪人,轉上幾圈就煩了。每次拉磨時,我們小哥幾個就開始輪班,每人三十圈或者五十圈。輪到誰就抱起磨杆一陣瘋跑。這樣一來,不但加快了速度,還不至於那麼枯燥了。

回想起這些童年的往事,好像就在昨天。可是掐指一算,已經過去好多年了。

今天,這些老物件早已經退出了個歷史的舞臺,只能在個別農家的倉房裏或者農品博物館裏才能見到它們的身影。它們見證了社會的進步,也見證了時代的變遷。

(文中圖片都是百度而來,如有侵權,告知即刪)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