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爷爷的葬礼

都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又说“难命之人逢七死,好人难得六月死”,这两句话全让二爷爷给占了。

今年的六月初一,二爷爷在炕上躺了半个多月了,终于等过了自己的八十四岁生日,等到了农历六月初一。好在现在都有冰棺,死在什么时间都不怕臭了,二爷爷并没有提前下葬,照样按惯例放了七天才下葬。

在这七天里,最苦最累的自然是二爷爷的八个子女,一直在灵前守着,白天黑夜的不能离开人,保证香火不断,好在二爷爷的子女多,晚上可以换着睡个囫囵觉,但白天却一个也不能走,有人来吊唁的,就得磕头谢恩。悲伤加劳累,几天下来,几个人都瘦了一大圈。

终于等到六月初七,二爷爷的葬礼。

这一天,天气不知道和二爷爷有什么过不去的,还是有意要为难这些孝子贤孙们,一大早就热得像蒸笼似的,每个人身上的汗水都不断往外冒,怎么都擦不干,葬礼上热昏了好几个人,就有人小声嘀咕说,这二爷爷真不会死,死在了五黄六月,这是要我们跟着也得热死陪葬呀。

不管天再热,参加葬礼的人也一丝不能马虎,该戴的孝帽得戴好,该穿的孝服也得穿严实了,从头到脚都马虎不得,特别是二爷爷的几个儿女,儿媳,那可是今天葬礼上的主角。一身白衣服都粘在身上,能闻见浓浓的汗馊味了,也没人敢随便解开一颗扣子。

不过其他的亲戚就没这么讲究了,有摘了孝帽的,有敞开了衣服的,他们当然自有他们的理,活人总不能让死人给害死吧。

该哭的自然也得扯着嗓子哭,哭理所当然才是今天的葬礼上的主要戏份,葬礼上的人虽说都戴着一层白纱布做的眼罩,你流不流泪的别人不一定能看见,但嗓子却是要彻底放开了的。

特别是几个儿女,走在葬礼的最前面,最显眼的位置,相当于舞台上的镁光灯下,领导的C位上,你得使劲扯着嗓子边哭边喊,一声声叫着爸爸,爸爸,再也见不到我那恓惶爸爸;爸爸,爸爸,再也叫不成我那恓惶爸爸。嗓子拉得越长,叫得越响,才越显得孝顺。

你得用哭声把村里的人都从家里哭出来,只要在家的,有一个算一个,甭管是正在吃饭,还是哄孩子,都要出来观看,这哭得才算到位,才够真诚。要马路边都站满人,伸着脖子为死者行注目礼,这才算哭到位了。

甭管人家是手里拿着一块热馒头,还是端着一碗饭,是抽着一根烟,还是怀里抱着孩子,是手里织着毛衣,还是拄着拐杖,一瘸一拐的,只要能动弹的都用这哭声给叫出来,这葬礼才显得隆重,显得正式,才像那么回事。

葬礼上的哭必须讲究艺术,你不能只哭不喊,那谁知道这哭声是谁的,你也不能静悄悄地只是流泪,或是啜泣,那你哭也是白哭一顿,哪怕你把眼泪哭干了,也会被人嘲笑和说三道四的,或说你是铁石心肠,父亲死了连一滴泪都没有,或说你不够孝顺,父亲死了都不哭,哪怕你平时对父母再好,这时候如果不哭出个模样来,也会落下满村人的口舌,说父母真是白养了你了。

所以葬礼更像是一场演出,所有参加葬礼的孝子贤孙都是演员,主角的当然是那亲亲的儿女们。葬礼是死者一生最后的谢幕,这场演出来的人越多,哭声越响,才越显得这个死者一生的荣光,一生的辉煌。

其实不管你哭得多么惨烈,多么卖力,被葬的人是一丁点都听不见的,于他是毫无用处的。人们劝人时常说,要是能把死去的人哭活,那咱们就都陪你好好哭,显然是哭不活的,所以,哭更多是给哭给活着的人看的,也是借哭最后一次来表达自己的孝心。

当然也不能说,哭的一定就只是表演,只是为装样子给人看,这表演也有发自肺腑的,不能自已的,真的痛不欲生的,但却并不一定都是哭今天下葬的这位,有的不过是借着葬礼的悲凉气氛,哭自己的不幸,哭自己的悲伤。平时即使再苦再难,没有合适的时机,也不好意思这样痛痛快快地哭一场。

有的情绪是被葬礼上的气氛激发出来的,平时被压在心里最隐蔽的角落了,严严实实地关起来的,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葬礼上的气氛却帮自己打开了这扇门,那泪水便如洪水一般倾泻而出。

比如二爷爷的三儿媳。大家都说,送葬的队伍中数二爷爷的三儿媳哭得最恓惶,最可怜,比那亲儿女还哭得伤心。其实三儿媳是个遗腹女,从小没有父亲的,借着公公的葬礼,哭自己可怜的身世,一生连父亲的面都没见过,结婚之前连个爸也没得叫,看似哭着三爷爷,心里则想着自己可怜的父亲。

想着自己的父亲连自己的女儿都没见过,父亲死的时候,自己还在娘胎里,不知道死是什么呢。一生没有为自己的亲生父亲哭过一次,现在却来帮老公哭他父亲,更是可怜自己的父亲,一声声叫着爸,却连自己也不知道叫的是哪一个。

有的情绪则是蓄久未发的,一肚子的苦水,一肚子的悲伤,平时没个合适的地方,合适的时机把它彻底的哭出来。特别是男人,我们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你没来由的哭一鼻,不被人笑话吗?

但今天是个绝好的机会,你的哭不仅不会被笑话,还会被人夸,那就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好好的哭上一场,别人以为你是孝顺,是不舍,其实只有自己知道自己哭的是自己,不过了借了葬礼这个合适的场合。

就像二爷爷的大侄子,在葬礼上哭得那叫一个悲伤,人们都说比二爷爷的儿子哭得还要恓惶,有人说难道小时候得过二爷爷的疼爱?有人说,哪有这样的事,二爷爷八个孩子的嘴都还填不满呢,哪有精力去管一个侄子去。不过二爷爷还真是疼过这个侄子,小时候淘气,好几次,三爷爷打他的时候,都是二爷爷护着他的。

他是哭小时候保护过自己的二爷爷,但也是哭自己,这个大侄子中年丧妻,丢下三个儿子,一个比一个不成器,他是哭自己为啥不能像二爷爷也这样走了呢,就啥也不用管了,活着才是最受罪的,他也是哭,哪一天自己真这么走了,几个孩子该怎么活呢?活又难活人,死又不放心,在这死与活之间煎熬着才是最受罪的。

二爷爷有八个孩子,五男三女,再加上儿媳妇,姑爷,孙子孙女,外孙子外孙女,孙媳妇,孙女婿,再有一些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的等本家和亲戚,足足有几百人,那葬礼办得很是盛大,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地足足拉了有二里地,哭声此起彼伏的把葬礼上的气氛烘托的很是凄凉。二爷爷的几个孩子也都哭得很是卖力,有的嗓子都哭哑了。

哭得最伤心的是二爷爷的大闺女腊月和小儿子八娃。

腊月是最懂自己父亲的,只有她知道父母看似幸福的婚姻后面,是二爷爷的牺牲与委曲求全,二爷爷一生太苦了,没有和对的人结婚,又错失了几次出人头地的机会,始终抑郁不得志,为了几个孩子,操劳一生,辛苦一生,委屈一生,现在终于都可以放下了。

腊月是个细心的女子,她从小就知道父母之间的小秘密,从小就知道父母的面合神离,就知道二爷心中的苦。作为有着七个弟妹的长姐,二奶奶是不同意腊月去学校里浪费时间的,但二爷爷坚持要让腊月去读书认字,在与二奶奶的拉锯战中,腊月总算是读到了小学毕业。

真哭二爷爷的还有二爷爷最小的儿子八娃,八娃出生的时候,二爷爷都四十多岁了,那一年也正好从民办教师转了公办,工资翻了倍,双喜临门,二爷爷自然是非常高兴,大家都说是这个八娃给二爷爷带来的福分,二爷爷自然对这个孩子格外疼爱。

八娃这孩子也争气,不负二爷爷的厚爱,考上了大学,找了好工作,留在了省城,今年刚在县城给二爷爷买了一套房子,家具都买好了,就等在散散味后请二爷爷和二奶奶去住呢,谁知道二爷爷偏偏就等不及,就走了。

八娃现在很是后悔,深切地体会到那句“子欲孝而亲不在”的无奈与悲哀,要是早一点买房,早一点孝顺父母该多好,想起小时候被二爷爷架在脖子上看热闹的场景,想起二爷爷偷偷给自己吃偏食的情景,想起二爷爷送自己上大学时的情景,八娃就痛哭流涕,哭得肝肠寸断。

都说二爷爷这一生真是值了,有这么多所送葬的,就这铺天盖地的哭声也得把那来接二爷爷的小鬼吓趴下。只是不知道他们是否听出了这哭声的中的真假,这哭声中的多重意味。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