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一門樂器做興趣

很久以前,學樂器是很難的事…衣食無着,那裏還有心思注重什麼修養、氣質。

時代發展,經濟繁榮,“又餘力,則學文”,從小學習一門樂器,真是一項不錯的選擇。

長歌當哭,是一種悲痛心情的抒發,如果會鋼琴,彈一曲《命運》,多少鬱結之氣從指尖灰飛煙滅啊!

第一次聽說小提琴,叫做梵婀玲,是英語violin的音譯詞。朱自清《荷塘月色》裏的一個修辭方法…通感,明明是看到的景象,卻用聽覺形容:光與影有着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鋼琴被稱爲樂器之王,她那行雲流水般的音色, 強大的表現力感染力,是其他樂器不能比擬的。

小提琴被稱爲樂器之後,她在國際樂壇的地位,也是無人可比。一個樂團鋼琴沒有幾架,小提琴可以有10個以上。如果想加入某個樂隊,小提琴的機會確乎多點。

西洋樂器就像西洋服裝一樣,正被越來越多的國人熱追,不是因爲崇洋媚外,因爲音樂本來就沒有國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