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的力量》讀書會-理想化

深秋的傍晚如同淡墨般塗抹了世界每個角落,踏着綿綿小雨,來到我們的共讀會。《共情的力量》讀書會這次是第五期。我們的裝束也由第一次穿着的裙變成了毛衣。這期主要是學習第六章共情與愛:親密關係的柔化劑。

這章由一對夫妻之間的關係引申幾個觀點,最引起共鳴是書中談到的“理想化”:如果我們把一個人當作一個物體或一個東西來愛時,我們會想讓那個人保持不變,這樣就能與我們在頭腦中構建出來的圖像相符,而那個圖像是經過仔細打造來滿足我們的需要的。

人都是有缺陷的,正如生活中打嗝、放屁、睡覺磨牙等等。這讓我想到蒙田談到的哲學的慰藉,人有缺陷是一種很正常現象,他讓我們包容自己的缺陷。

孩子們認爲的全能感,通過跟父母、親戚、老師的共情,他們會對自己有更深刻的認識,他們就會知道一次不佳的表現不會影響到我們對他們這個人的尊重,也不會改變我們對他們的愛,他們也不會爲自己沒有做到的事情而感到丟臉。共情能幫助孩子學會逐步理解自己的侷限性,並認清現實,即無論怎麼努力,自己都不可能是萬能的,自己不可能把想做的事情都做到最好。在共情的環繞中長大的孩子能發展出一種有安撫能力的自我聲音,這個聲音會向他們保證,即使不能擊出本壘打贏得比賽,或者沒有當選班級最受歡迎的人,他們還是值得被愛的。

這段提到孩子的內容治癒了我,也更加理解女兒,她運動會掉棒時的心理,更加共情於她。

這周讀書會我的心情不錯,覺得上週末女兒回家與相處不錯,雖有一絲小情緒,但在反思中變得柔和,內心和諧寧靜的踏着秋雨送女兒與她同學去了學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