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覺醒2

所有的成長問題都可以歸結到目光短淺、即時滿足的天性上,不過在現代社會,用避難趨易和急於求成來代指它們顯然更加貼切。

1.避難趨易——只做簡單和舒適的事,喜歡在覈心區域周邊打轉,待在舒適區內逃避真正的困難;

2.急於求成——凡事希望立即看到結果,對不能馬上看到結果的事往往缺乏耐心,非常容易放棄。

以上兩個問題我都存在,是我自律路上突出的問題。

特別形象有趣的例子

我們可以把大腦看作一個公司。本能腦和情緒腦是公司裏的員工,一個資歷很老,一個年富力強,但他們都沒什麼文化,也沒什麼事業心,只在乎眼前的舒適與安逸,而理智腦則是這個公司的經理,他富有遠見且身居高位,但因爲太年輕,所以沒有威信,做出的決策經常被兩位老員工藐視。這樣的大腦構造導致我們總是陷入“明明知道,但就是做不到;特別想要,但就是得不到”的怪圈。

不僅是我們大腦的關係現狀,更是我目前工作的現狀,我就是那個年輕無威信的負責人。這本書,讀的越深入,越是驚歎不已,讚歎不已,好書好書。

一旦老員工掌控了公司的局面,他們還會經常迫使經理爲他們糟糕的選擇做出合理的解釋——誰讓你那麼聰明呢,那你說說爲什麼我這麼做是正確的!而弱小的經理也只好乖乖就範。自我解釋的動物。
年輕員工要怎麼?學習知識,提升認知,運用策略,對兩位老員工既尊重、包容又巧妙驅動,

讓一切不合理合理化。

只要遵循科學的方法持續練習,就能讓自己的理智腦加速變強,因爲大腦和肌肉一樣,遵循用進廢退的原則。

要想從既有的習慣中跳出來,最好的方法不是依靠自制力,而是依靠知識。

歸結起來,焦慮的原因就兩條:想同時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自己的慾望大於能力,又極度缺乏耐心。焦慮就是因爲慾望與能力之間差距過大。

王小波說: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慾望大於能力,又沒有耐心持之以恆去一點一點改變。焦慮=痛苦。

解決方法

1.剋制慾望,不要讓自己同時做很多事;

2.面對現實,看清自己真實的能力水平;

3.要事優先,想辦法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4.接受環境,在侷限中做力所能及的事;

5.直面核心,狠狠逼自己一把去突破它。

耐心

認知規律,耐心的倍增器

很多時候,我們對困難的事物缺乏耐心是因爲看不到全局、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所以總是拿着天性這把短視之尺到處衡量,以爲做成一件事很簡單。事實上,如果我們能瞭解一些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改用理性這把客觀之尺,則會極大地提升耐心。

複利效應顯示了價值積累的普遍規律:前期增長非常緩慢,但到達一個拐點後會飛速增長。這個“世界第八大奇蹟”[插圖]揭示的正是這種力量,不過要想獲得這種力量,我們需要冷靜面對前期緩慢的增長並堅持到拐點。

好習慣的養成就是前期困難,但困難是短暫的。堅持到拐點就是勝利。✌

舒適區邊緣另一個重要的規律是它揭示了能力成長的普遍法則:無論個體還是羣體,其能力都以“舒適區—拉伸區[插圖]—困難區”的形式分佈,要想讓自己高效成長,必須讓自己始終處於舒適區的邊緣,貿然跨到困難區會讓自己受挫,而始終停留在舒適區會讓自己停滯 。

複利曲線和舒適區邊緣是一對好朋友,它們組合在一起可以讓我們在宏觀上看到保持耐心的力量,而且這種力量適用於每一個普通人。

從宏觀的,更大的視角看待自己遇到的瓶頸和困難,可以保持耐心,等待困難過去。

讀書時不求記住書中的全部知識,只要有一兩個觀點促使自己發生了切實的改變就足夠了,其收穫與意義比讀很多書但僅停留在知道的層面要大得多。時常以這樣的標準指導自己學習,我們的收穫就會越來越多。


延遲享受——告訴自己的本能腦和情緒腦,該有的享受一點都不會少,只是不是現在享受,而是在完成重要的事情之後。

這種“後娛樂”的好處是,將享樂的快感建立在完成重要任務後的成就感之上,很放鬆、踏實,就像一種獎賞;而“先娛樂”雖然剛開始很快活,但精力會無限發散,拖延重要的工作,隨着時間的流逝,人會空虛、焦慮。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