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第四屆臨書臨印展小記

這次四川省的臨書展是17號到23號,因爲雜事繁多,所以直到今天才終得去看了一下,已經是最後一天了,淅淅瀝瀝的小雨已經停歇,但是路上卻又感覺到一種秋光之末的感覺,因爲時至今天已經是霜降日了。

現場感受了一下,二王當然是很多的,褚遂良有幾件,小篆很有幾件,隸書以禮器碑居多。行草書以王鐸爲清朝最多的,除此之外居然還看到了明大奸臣張瑞圖的有一個,當然張的字還是很好的,除此之外就是略帶柔美之感的趙之謙。何紹基曾經當過咱們四川的學政,也就是教育廳長,他的作品留蜀很多,這次模仿的也很有幾件,但未必得其真正的神氣。然後是吳昌碩,他臨的石鼓文多棒。這是明清比較多的,然後是一些常見的經典,比如歐體行書,見到三件臨作,九成宮就一件,書協對歐體有偏見,信矣。柳體一如既往,一件都沒有看到,因爲相對而言太難也比較冷門。東坡先生居然只看到了一幅他的天下第3行書,然後黃庭堅的比較多,米芾的估計佔了行書中的一半。然後呢宋四大家中蔡襄可一張也沒有,那可是我的最愛呢。展覽體的儀式感特重。反正花裏胡哨的佔了很大一部分。印章倒是還頗有一些,但由於自己不大懂,拍下來慢慢欣賞。

整體上來說技術性超出那作品的真正價值很多,總體上來說行草書優於魏碑,魏碑又優於中大楷書,中大楷書又優於小楷。全場上百件作品基本上是懸掛着的大幅作品,只有一個冊頁,連一個手卷也沒有看到。基本上沒有原大的,我老是覺得仿的時候必須要依你大才是真正的好處。這當然不是亦步亦趨。當然把它放大也恰恰是展覽體的流行,也是時代的一種悲哀,感覺是比較枯燥的,尤其是一個挨一個的米芾,看多了讓人望而生厭。

重點說一下趙松雪的字了,是大熱門兒了,但是中大楷以《妙嚴寺記》爲主,看到了幾件不是不好,但是覺得如《膽巴碑》

等極少,實際上是有相當的難度的。那小楷精彩絕倫,倒是看到了幾件臨的也很好的。可見“松雪姿媚,自有風骨,學我者多,似我者死”。以此作爲對趙孟頫書法的一種感覺,所以四大楷書歐顏柳趙,我前三種都要求學生可依此入門,但趙的不能,爲什麼呢?不是他不好,而是如果沒有相當的文化修養,徑直學他的字很容易變得油滑。趙參照了李邕,魏碑的感覺,所以他的字耐看,但是我們如果基礎不牢的話,直接學他的容易在光在點畫上下功夫,在氣勢上就弱了很多很多,所以要引以爲戒。何況他的楷書是楷中之行,所以容易讓你寫不好。

我生平見過許多展覽,但是以真跡爲主,專門的臨摹是第1次見。自己有了幾份信心,也可以資以參考,所以我這篇小文章不值一提,但是後邊照片確實好東西挺多,諸君不可放過。

好的,謝謝大家的關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